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99

第399章 最后审判日(6)

待众人陆续散去,憋了一宿的马文修深吸口气,神色渐露轻松,他说:

“海郡王神机妙算,不废吹灰之力收服潮瓯各部,马某甚是钦佩呀。”

“总管过誉了,神机妙算愧不敢当,眼下虽说是收服了各部,但接踵而至的赈灾与经营,却是棘手问题,怕就怕我军在潮瓯打了大胜,朝中恐怕不会替咱们擦屁股啊。”

“海郡王何意?”

“潮瓯损失如此之大,并非沈某当初所想见结果,也非我军所相见结果,眼下洪水潮冲击之下,与白地焦土好不了多少,所需赈灾经营钱粮物资不计其数。

而此番作战,金戋寺与户部分工明确,金戋寺只管作战支用,作战之外则由户部承担,战后善后与赈灾未定,仍得朝廷再议。

眼下潮瓯沦为白地,只怕户部不会轻易认账。”

中原王朝对外作战历代最大的毛病,就是文官集团见不得武官集团开销。常言道穷文富武,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本质打的仍然是国力,而国力的外在形式是金钱。

战争本身就是吞金兽,攻城略地带来的破坏又需要赈济、经营、重建,一切的支出并不比战争本身消耗更少。

因此历代中原王朝平定地方,轮到地方依附势力要钱要物资的时候,中央朝廷就开始觉得你是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敲诈勒索朝廷。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上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与生活物资,对中原经济输入依赖极大,战争后地方生产力倒退,势必要外部输血以度过难关。

而朝廷这帮子官老爷们,想当然的自以为是天朝大国,不屑于这些穷山恶水的寡民为伍,严重漠视地方民生状况,同时党争、腐败、缺乏常识,又加剧了朝廷的官僚。

种种原因相叠加,致使中原王朝平定叛乱对外征战,都无法实现长治久安,无不是打了安稳几年,地方日子过不下去再反,然后再打,反反复复久治不愈。

往往是前方将士流血,后方官僚大书特书自己丰功伟绩,给皇帝歌功颂德,全然不顾现实情况,蒙蔽自我,自我感觉良好。

要从根本上解决腊婆问题,重点仍是经济。

城中的大水直到中午仍未退去,城西的损失较为严重,城墙被冲开十二处缺口,其中五处近乎被连根推倒,南北城墙的西端也塌方多处。

西城民居冲毁半数,人员死亡两百七十余人,伤一千四百余人,都是大水淹入城中,未能及时预警引发的伤亡,但如果预警,伤亡会更大。

且不说当地老百姓信不过岐军,天黑之下,洪水近在咫尺,疏散成千上万毫无心理准备的老百姓,既做不到通信的直达,也无法有效组织疏散,最后的结果只能引发更大规模混乱,最后大水一来,死的更多。

当然,可以提前通知,但提前通知的结果是这些头人未必如此迅速彻底的服软。

而政治筹码,无不是以鲜血牺牲所换取,没有人命的分量,永远不会知道筹码来的何等不易,也不会在乎价值的可贵。

岐军与夷兵得益于充分准备,未有伤亡损失,但港口损失仍然不小,此前预估水位一丈,结果港口土台火把显示,大水冲入海中时,水位仍有近五米,岐军所有夯筑土围的粮囤,或是被大水冲垮没入海中,或是灌入大水,粮草损失相当之大。

这些个纯粹的武夫不懂经济,战争中非但害人,还害自己,阿杉贵、赵禹显然正是这一类典型。

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也不顾长远,先干了再说。

这下好了,大水非但没冲了岐军,连带把自己饭碗给冲没了。

至当日黄昏,大水仍未完全退去,但逐渐消退的水位却也露出了一些端倪,大量从上游冲来的巨石,在水位退去之后逐渐露出水面,更多的杂物、大树浮在水面起起伏伏,出人意料的还有大量尸体。

沈云卿下午略作小憩,刚刚睡醒便得欧阳龙菲禀报:

“什么,尸体!”

“是的郡王,我军在城外陆续发现了三百五十多具尸体,有男人,也有女人和孩子。此外海面上也发现了大量尸体,约有一百多具,正在组织打捞。”

“嘶……难道是从东门冲出去的?”

“不像,据来报,尸体分散在西郊、北郊、南郊、东郊,到处都有,经辨认,衣装打扮皆是岳仰族人。而且昨日东门泄洪,并未发现有尸体冲出。马总管怀疑,是否是附近尚未及时撤离的百姓被淹。”

“不太可能!倒可能是腊婆军所转移山寨,被大水侵袭所致。不好,不是明日,便是后天,腊婆军将要生变!”

“可腊婆军既然蓄水泄洪,就该做好万全准备,将百姓转移至高地,怎还会发生如此惨剧!”

“这可不一定,肉眼看到的高地,可不一定就是高地。”

“郡王何意?”

“一时半刻也说不清楚,走,随我去帅帐。”

“是。”

沈云卿迅速想到,很可能是腊婆军转移的百姓未能安置妥当,不幸被大水所冲。

按说,既然提前知道要泄洪,阿杉贵是做足了准备,令各部兵马与百姓向高处转移,因此不应该被洪水波及,造成如此之大的伤亡。

但高地之所以是高地,那是相对于高地范围之内的低洼地区,但如果是低于海平面的内陆负海拔地区,或是泄水点高于居民点,那就两说了。

如黄河,相对于华南而言,悬在头上一两千米,纵然你站在武夷山上,也就是看海的份。

若是地面低于海平面一百米,但最高点高于周围地形七八十米,这能说肉眼看到的高地不是高地吗?当然是高地,但问题是水往地处流,高地再高,但仍在海平面之下,你就是站在珠穆朗玛峰上,那也救不了你。

那马里亚纳海沟深一万多米,周围的海床相对高度算高了吧,可不还在海平面之下嘛。

沈云卿怀疑,定是有一部老百姓,给迁到了盆地之内的山头,或是安置点低于泄洪高度,大水冲击之下被水所淹。

由此可见,即便是最原始的战争手段,要是让文盲去干,非但不能克敌制胜,还可能害了自己。

蹚水赶到帅帐,马文修正在询问城府吴应与数个小头人,内容关于城外发现的尸体,到目前为止,城中无人认识城外的尸体,不是因为给泡烂了,其实才一天,也不至于泡烂腐败,而是压根不是潮瓯城中人,肯定没人认识。

“海郡王来的正好,本将正要与郡王商议此事。”

“沈某已经知晓事情,故而向总管禀报。”

沈云卿将来龙去脉当着吴应与小头人面详细道出,不过却不是原版内容,而是加以了编纂。

将阿杉贵、赵禹安排百姓撤往高地,精心编纂成了有意将一些部族安置于低于泄水点的高处,目的是为排除异己,削弱各部。

为使内容更为可信丰满,沈云卿还不忘假以鬼神迷信连哄带骗:

“阿杉贵、赵禹所作所为早已触犯神灵,不日必遭众叛亲离,吴大人,还请转告左承王与其他头人,近日阿杉贵、赵禹为逃避罪责,必然再次故技重施欺骗众人,切不可被其蛊惑,吴大人可听明白。”

“是,在下明白,那在下可以告辞了吧。”

“吴大人请便。”

待吴应等人离去,马文修遂即问道:

“刚才海郡王说,阿杉贵、赵禹还将联络城内头人,此话当真?”

“哪是阿杉贵、赵禹派人联络,在下料,定腊婆军内乱一起,那些反目的头人必然要派人联络城中头人,获取我军派兵接应,到时候,我军是派兵好,还是不派兵好。”

“哦,原来如此……”

“故而,得先做下圈套,待等城外头人派人联络,无论其是否是诚心归附我军,还是别有用心,我军一概以阿杉贵、赵禹诡计论处不予理会,只让潮瓯各部与腊婆军相杀,待其自败,最终人丁锐减,才方便我军最终接手。

此外,今日上午,在下思来想去,为便于我军管理,也便于日后我朝管辖腊婆,此番腊婆军内乱之后,所有各部人丁尽数迁往潮瓯城外围安置,重新建立县寨,如此可将腊婆方圆数百里内原由开垦土地尽数腾空,以便于我朝日后安置迁入人口。

同时集中潮瓯各部人丁,也有利于集中人力实行屯垦,尤其是腊婆地处热带,一年可种三四季稻米,有利于缓解我军粮草补给。”

腊婆军内乱最直接的结果是人口消亡,与原始利益格局破裂,存在重组条件,尤其是有求于岐军,便只能接受岐军重组的条件。

如此可将腊婆各部集中安置于潮瓯城方圆三十之内,构筑新的密集人口重镇,便于战后岐帝国以潮瓯为桥头堡,管理整个腊婆地区。

当本地人口被集中,岐军只需重点驻扎潮瓯城,便能集中威慑当地各部。同时潮瓯的行政管辖范围是神都的两倍还多,腾空的已开辟土地,用于安置迁入的岐民,形成外围环视潮瓯的格局,彻底将潮瓯隔离于腊婆各族聚居区。

翌日,内外积水逐渐退去,更多尸体暴露于荒野,西郊、北郊如预期一样,大水过后迅速形成水网,形成天然屏障,岐军借助木排迅速蹚过泡烂的地面,收复南郊、西郊、北郊。

受损的西门城墙暂无修复的打算,其实也无暇休,沈云卿甚至考虑,既然西门城墙塌了,不如就塌了吧,待等日后重修城池,直接将西门城墙拆除,将城池向西延伸。

而且如今火器已经出现,尤其是岐军掌握了更为先进的火药、炸药,城墙对岐军而言,火器的效果足以弥补城墙坍塌带来的防御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