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46

第446章 小民思维

离开城北治所,沈云卿愁眉不展,不见任何轻松,这让欧阳龙菲很是不解。

按说拉拢小部落替岐军效力的目的已经达成一半,应该松口气才对,如今不喜反忧,令她费解。

“郡王,为何如此愁眉不展?”

“欧阳大人不会是认为有小部落助我军一臂之力,就万事大吉了吧。”

“虽然诸部实力微末,但也为我军平定腊婆添了一分胜算,难道反令郡王担忧?”

“是啊,有些事情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走吧,回大营。”

小部落一事沈云卿并不放心,因为岐军太少,当地部族占了绝大多数,无法有效压制当地武装力量,长治久安就是空谈。

回到大营去见马文修,郝仁出人意料的已在帅帐,正与马文修攀谈。

见沈云卿而至,马文修便是追问:

“海郡王此去可有收获?”

“有是有,只不过在下并不放心。”

“哦,莫非是坏消息。”

“倒也不是。”

沈云卿和盘托出赵元所言之事,又将自己担忧言于马文修、郝仁。马文修略作思考后说:

“海郡王所言有理,我军被围数月,腊婆复地空虚,他们却坐山观虎斗。而今我军击溃腊婆军,其又主动献殷勤,确实不可轻信。”

这时一旁郝仁说:

“海郡王,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郝大人但说无妨。”

“下官以为,山民主动献殷勤之事恐怕值得商榷。”

“哦,郝大人能否明言?”

“海郡王能遣人联络山民为我军所用,郡王焉能知道腊婆军不能联络山民为他们所用,亦或者腊婆军打着山民的献殷勤的旗号,设计坑害我军。”

“嘶……这个,似乎不太可能吧。”

郝仁担心这些个小部落此时此刻非但不会邦岐军,反而开可能看不清形势,与仇家合伙,来对付岐军。

这个观点要说可能吗,不是不可能,问题是得有利益,同时腊婆军怎么就能取信这些小部落,万一战后出尔反尔呢?

而且毕竟是血仇,而且不是一两个部落的血仇,得有几十个部落与腊婆有血仇。

如果只是一两个部落犯傻,其没有足够的人力,岐军也不可能答应他们的条件。如果大量有着血海深仇的部落,捐弃前嫌联手腊婆军来攻岐军,逻辑上也不可能。

思来想去逻辑不通,沈云卿又问郝仁:

“本王以为,此事似乎说不太通。郝大人何以认定山民会助腊婆军与我军死战。”

“海郡王有所不知啊。首先,这些个山民部族其实与我朝并无联络,也无瓜葛,故而即便腊婆与之有血海深仇,但我军初到此地,其对我朝一无所知。相反我军登陆潮瓯,给腊婆以重创,这些个山民的想法儿,其实与我军所想根本不同。

我军所想是来解救他们,但他们却是在想我军今日对付腊婆,日后兴许对付他们,如此便是唇亡齿寒。”

“但腊婆不宣而战屠我交趾,与其又有血海深仇也不假吧,何以要助贼不助我。”

“所以这第二点很是重要,海郡王焉知这些山民没有取腊婆而代之的打算。”

“取腊婆而代之!”

“不错,郡王您想,我朝攻打腊婆,结果只能是三个,其一我军兵败,其二我军占领腊婆将其兼并,其三新立国王。无论如何,这些个山民均无好处。难道我朝还能立他们的头人做国王,亦或是将腊婆土地给他们。”

“但如果助我朝一臂之力,我朝定会厚恩待他,他总该识时务。”

“此言差矣。郡王如此想,但他们却不会。”

“这是为何?”

“这就得不得不说其三。眼下南边的腊婆军伤亡惨重,如若北方的腊婆军被我军击溃,如此一来,腊婆国力锐减,而那些山民却毫发无损。此种局面,郡王以为,是对腊婆有利,还是对山民有利?”

“对山民有利,但仍不足以取而代之,而且我军若是取胜,他们落井下石,也不会得善果。”

“但若是山民助腊婆军战胜了我军,结果便可能是我军战败,腊婆军元气大伤,山民可能席卷腊婆,这等结果岂不是对其更有利。”

“嘶……这可能吗!”

沈云卿不禁怀疑,以岐军现在的状态和他的战略方针,绝不可能出现重特大军事失败,眼下最大的问题是粮草,这件事目前只有军中高层知道,腊婆军应该不清楚岐军后勤的深浅,即便知道,也不可能清楚潮瓯粮草何时会尽。

所以要岐军与腊婆军死磕两败俱伤,给小部落以鲸吞腊婆的机会,至少沈云卿看不到。

而且这些小部落,有这个智商玩弄两个实力远在他们之上的庞然大物,更何况是岐帝国。

纵然深入雨林内陆做战有困难,但岐帝国完全可以做经济上的封锁,断绝生活必需品的流入,迫使其就范。

因此郝仁的观点无法成立,但却得到马文修的支持,他说:

“本帅以为,郝大人所言无不道理,这些山民不可不防,倘若是诈投我军,我军必被其所败。”

“但本王还是想不通,这些山民部落缘何要助腊婆助纣为虐。”

越是现代人逻辑思维无法成立的可能,在认知与理念匮乏的农耕时期,往往越有可能出现幺蛾子。

纵然现代人有更多的历史经验和认知理念策略,但历史的局限性面前,有些东西和现代认知是无法解释和理解的。

就好比现代社会要保护动物,但是搁在古代,猎户打猎是天经地义,甚至打老虎还是为民除害。但是搁现代,无故打死一头老虎,那就是犯法。

同理,丢西瓜捡芝麻搁现代很好理解,但是搁古代就是正常现象。

因为古代吃大户的现象不是很常见,但大户喝穷人血的现象很普遍。搁现代社会,不说绝对的剥削吧,但至少基本的法律公正能做到相对的公平,杜绝了绝大多数穷凶极恶的喝人血,但是在古代,那都是富人绝对盘剥老百姓。

搁在部族与部族关系之间,那就是大部族压制小部族,消灭小部族是天经地义,那是因为土地生存空间狭小,文明指数低下,生产力弱,要积累原始文明的发展力,不免要有一些黑历史情节。

而岐帝国文明已经走出了那段黑历史,进入文明开放社会,生产力全面领先,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对外销售。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郝仁出身少数民族,他的考虑是有道理的。

腊婆的文明水平岐帝国低得多,仅相当于秦汉时期,其技术水平更低,全靠岐帝国输入。因此腊婆的文明和理念认知,还处于青铜时期,地域部落王国的层面。

而岐帝国对文明的认知,已经从部落王国,历经局部王国,大一统王国,到帝国王朝,乃至半脚掌迈入星球认知的的门槛,认知的落差不是一星半点。

而被腊婆驱赶屠杀的小部族,丧失了腊婆文明来源之后,其还停留在部落土地层面。

简而言之,岐帝国现在的认知已经是世界大同,为了人类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然,可能有些夸张。

而腊婆的文明认知,还停留在勉强有口饭吃,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就得扩张版图,同时对岐帝国的假仁假义不屑一顾。

天朝越是宠着他,越是满嘴仁义道德,越是赏赐更多的东西,他们越发感到屈辱。

因为在他们思维中,你的可能成为我的,我为什么要看你的脸色过日子。

所以腊婆这种文明指数的地域性文明,就很容易搞扩张。而且身边那就有一个天朝样板,不就是大一统的王朝吗,你行我也行。但是碰上岐帝国这样的“先进文明”,那就没路走。

而小部落山民,则停留在饥一顿饱一顿茹毛饮血的层次,他们的目标更简单,过上腊婆的生活。而天朝口中的天堂生活,在他们看来,根本是遥不可及,甚至是假大空的宣传口号,因为他们的理念和认知的承载无法接受。

于是站在沈云卿的层面,去考虑小部落,显然是不配套的。而郝仁是少数民族出身,马文修认知停留在当下,他们的考虑文明等级差距更小,逻辑更合理。

帅帐气氛陷入长久沉寂,马文修在等沈云卿的态度。

由于远征以来的战争胜利,无不是建立在政治层面的把控大局,才有军事胜利,马文修现在极为重视沈云卿的政治主张。

如果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军事胜利将更为便利。

沉寂了足有一刻时间,尽管站在自己立场仍然无法想通,但郝仁的建议,马文修的考量,也许有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合理逻辑。

“好吧,既然郝大人与马总管都认为其中有诈,待本王思定之后,谋划个计策,看看能否加以利用为我军所用。”

听到这里,马文修眼前一亮,他说:

“哦,海郡王莫非有良策可助我军速决?”

“良策尚无,不过若是能加以利用,也许可助我军。但凡是有利必然有弊。两军交战,无不都是希望有利于己方态势。但殊不知,但凡是有利的背后,皆有弊端,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弊端,为己方军所用。

即便是百战百胜的军神,亦然有破绽,只在乎于如何利用破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