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70

第470章 请君入瓮(13)

尽管锁子甲有百般不好,但有鉴于腊婆的地理环境与作战模式,沈云卿建议马文修给新编水军装备锁子甲。

锁子甲在中原虽然有大量反制手段,但腊婆军却不曾见过锁子甲,因此短时之内不可能掌握锁子甲的弱点和诸多特性,以及弊端,因此有出其不意,一招鲜打遍天的效果。

此外腊婆军的弓弩弦力弱,不足以造成穿透伤害,腊婆军的刃器质量更差,钝器又不是他们的主要兵器,一旦遭遇锁子甲,无疑是将是他们的灾难。

按计划,锁子甲应该与新编的一万五千人的水军一同抵达,而且是穿在身上抵达,现在锁子甲先到了,而人没到,这就很成问题。

由于锁子甲存在尺寸不通用的问题,这就需要穿戴者本人使用。

不过这一点倒是难不倒岐帝国的工匠,岐军的锁子甲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技术与设计理念。

不同于欧洲与阿拉伯的整体式锁子甲,岐帝国在获得锁子甲后,首先发现这玩意儿占用消耗工匠,其次是也不是万能法宝,更重要的是中国历来讲究实用,这玩意儿不同人不能通用,这就很有问题。

为解决效率、成本和通用性,岐帝国的锁子甲大胆采用了模块化工艺,用于装备装备轻质牛皮铠。

简而言之,将铁环编制成幅面较大的方形或是长条形、环筒形,使用时附着固定于铠甲上。

如要加强胸前防御,则将尺寸适合的方形或是长方形大幅面锁子甲,固定在胸前。如是后背,则固定于后背。

手臂躯干则使用分段筒形锁子甲,小臂使用小臂锁子甲,大臂使用大臂锁子甲。分段筒形锁子甲还有灵活的尺寸选择,通用性、更换行很强。

为便于固定与装卸,岐军铠甲预制有金属环孔,以便于随时附加。

如此既能让轻装部队迅速转入重创,同时灵活的搭配,简化的生产工艺,又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当然,代价是锁子甲无法连片整体防护,降低了整体防护力,增加局部防护力。同时由于需要组装和挑选,因此需要时间准备,无法做到随到随装,也无法脱离岐军现有装具单独使用。

当然,可以用钉子固定在盾牌、木板前使用,用于增加木质盾牌、木板的防护力,这倒可以。

此外,岐军也有整体式锁子甲,但数量不多。

锁子甲提前运到,无疑帮了岐军大忙,不仅能降低己方人员伤亡,还能增加战斗力,减少士兵对肉搏伤亡的顾忌,更加敢于肉搏近战,同时也能给腊婆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骑马抵达港口,岐军正在加紧卸货,一包包锁子甲装在偌大的麻袋中,经由搭载船舷与岸边的木板,滚入码头,再由兵士牵马匹,用绳钩拖着麻袋的绳环拖走。

否则光靠一两人,根本不足以搬动如此一包巨大的锁子甲附件。

锁子甲提前运到虽然大大增加了胜算,但沈云卿心中却是感到困惑。

锁子甲虽然增加了岐军战力,却不在计划之内。

由于岐军缺粮,眼下有限运粮,其次是生活补给品、军械,其次是钱货,最后是军火。锁子甲应该还在登州港,在登州水军的驻地,不可能人甲分离,先把锁子甲运到雷州,而雷州没有接到运单,囫囵装货。

哪怕是装错了一两包,也没问题,现在全都运来,就有问题。

迅速找来工部随船户部官员询问,询问之下得知,船队在雷州靠岸后,接到了户部的公函,要求将锁子甲运往潮瓯。但这批锁子甲怎么就从登州脱离了水军,运到了雷州,却是不知。

听到这里,沈云卿更加困惑,立即询问钟墨俞:

“钟将军,留守登州水师统兵现为何人?”

“是马帅的旧部,都尉赵平。”

“那是马总管下了调令?”

“没有。”

“那户部能越过兵部,给赵平下达军令,令他交出甲械,然后脱离大军先运到雷州?然后户部再让船队将锁子甲运来?”

“这……”

赵平是马文修旧部,程序上隶属于兵部,只有兵部与皇帝能给地方驻军下达命令,兵部与皇帝也不存在经由户部给地方驻军下达调令的合理性。除非是兵部主官都死忘光了,全国无人可用。

“郡王是怀疑赵平与户部私通?”

“不,赵平绝不敢,也应该不会,这不是军令王法的问题。”

“那郡王何意?”

“总感觉朝中要出大事。走,去帅帐。”

船只运输的货品都严格遵照沈云卿的清单执行,自开战以来鲜有发生运错货的问题,即便有,也没这么大的量。

锁子甲脱离驻军,远隔万里运到雷州,再由户部下达命令装船,这个就不符合朝廷目前的制度程序,这么大的事情,赵平也得来封信,同时给朝廷发函询问。

天色见亮时间,雾气更重,伸手不见五指,人影不过三步,空气中透着隐隐的杀机。

马文修睡下不久,未醒,沈云卿未做打搅,遂即返回住所。此时欧阳龙菲已经等在帐中,正坐在案前低头缝补着衣裳。

“欧阳大人。”

欧阳龙菲闻讯诧异,忙是抬头看去说:

“闻讯郡王一早不知去向,属下只得在此等候,见郡王长衣破了口子,故而缝补一下。”

“真是有劳欧阳大人费心了。”

“郡王忧国忧民,属下做些针线也是应该的。”

沈云卿此时忽然觉得眼前的欧阳龙菲判若两人,烛光下楚楚的脸庞透着些许的桃红与羞涩。

四目相对良久,欧阳龙菲又是埋下头去继续缝补。沈云卿坐到床边继续又说:

“过几日本王要率兵西去,欧阳大人与诸姐妹安心守在港口,不得擅自出动。”

“若是让陛下知道,定会斥责属下不力。”

“君令虽如山,怎奈将在外。但凡是得要变通,得要顾全方方面面。本王既然率军前去,自然有自保之法,欧阳大人无需担心。”

任何的世道都没有万保险,但凡是都有风险。

此去耶山,孤军深入,计谋一旦失败,可能身陷重围,这个道理沈云卿自然清楚,当然是要做最坏打算,给自己留条后路。尽管这条后路不怎么好看,传扬出去有伤脸面甚至国威,但活着总比死了的强。

天亮时大雾仍未散去,沈云卿再度去见马文修,询问锁子甲一事。马文修否认发出调令,也不曾收到赵平来函说明,也没有户部、兵部或是女帝的来函,或者说来函还在路上,没有抵达。

但既然是户部下达的命令,户部怎么也该随船来一封公文,现在连个响声也没有,显然不是正常现象。

而且从时间上推算,锁子甲从登州起运,抵达雷州中转,再由雷州运来潮瓯,怎么也得是一个月前的事。赵平接到朝廷调令后,如果是户部的调令,也没有兵部的公文,他不会执行,同时还得向兵部询问,同时来函告知马文修。

时间上怎么算,赵平的来函也到了。

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是兵部下达的调令,户部协同雷州调运。

但今年一月马文修已经去函登州与朝廷,说明了潮瓯的困难,登州新练水军暂不南下。除非兵部认为人不南下,装备可以先行运抵,但怎么也得打声招呼,时间上算起来,足够兵部来函告知。

锁子甲一事不得下文,沈云卿心中渐生不详预感。

无论从程序、计划还是渠道,即便锁子甲运到了雷州,没有潮瓯的调令,也不可能运抵潮瓯,更何况沈云卿事先不知情,是户部下达的明令。

这就意味着户部方面出了问题,需要利用国内的物流运力,或是海上的运力,腾挪出来去干其他什么事,否则不足以解释运错这么重大的货物,只可能是户部在国内干了什么。

虽然此番是误打误撞运来了锁子甲,提增了战力,战后若是大胜,非但不会追究户部,还得记上一功,但万一要是因为户部的私利,运错了或是少运了,这就可能害死岐军。

所以运送锁子甲的背后,可能是朝内局势有变。

而这种因为国内权力斗争,引发的战争失败,往往都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王朝历代战争的失败,至少一半败在自己人的权力斗争中,沈云卿愈发担心起自己不在期间,朝廷内部发生了问题。

时间转眼过去三日,叶巴紧赶慢赶抵达了耶山,见到了自己的岳父喀昆。

“见过岳父大人。”

“嗯,远处的便是岐人吧。”喀昆目光示意远处逗留的一百骑兵,继续又说:“岐人可有识破你的话。”

“没有识破,只是……”

叶巴欲言又止,喀昆顿蹙眉头,他说:

“出了什么事,脸色这么难看。”

“岳父大人,叶巴觉得咱们上了黎孔的恶当了。”

“为什么这么说?”

“我在潮瓯看到,听到的,与黎孔说给咱们的消息,完全不一样。而且……”

“而且什么?”

“岐人有许多威力惊人从没见过的兵器,可以转眼杀死数万人,但黎孔却没告诉我们。”

“他们会可怕的巫术,你是被岐人的狡诈给骗了。”

“不,叶巴很清醒,而且我带来了岐人的兵器。”言毕,叶巴从身后马匹挎袋中掏出五枚炸天雷说:“这是岐人给的厉害兵器,转眼就能杀死七八人,还有比这更大的,得有上千斤,能杀死数千人。而且腊婆人攻打岐人土地时,曾大量缴获过,但他们却没告诉我们,这还是岐军给的。并许诺联兵之后,分给我们一些。”

“你是被岐人的巫术给蒙蔽了心智,这种木棒怎能转眼杀死七八个人。”

喀昆不信叶巴所言,脸色顿时有些不悦。叶巴却说:

“岳父要是不信,叶巴可以试给岳父你看。”

“那好,要怎么个试法。”

“这种兵器威力极大,需得先挖个坑。”

“好,来人,给我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