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02

第502章 离任

十月初魏使贾巴勒卡再度返回潮瓯,去见沈云卿,交涉通使觐见皇帝一事。

沈云卿以语言不通,只通文字,不便交流为由,要求魏人先在广州学习语言,待等学成之后,在做北上觐见。贾巴勒卡认为有理,遂即启程返回广州,与胡炎再次商议。

到此,魏人一事暂时平息,但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女帝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甩的这口大铅锅,竟然被沈云卿给四两拨千斤给化解了。

十月间国内公文与信件陆续传到潮瓯,得知海通遭遇倭寇大举袭扰,登州水军南下平贼,沈云卿知道,腊婆之战已经无法达成。但所幸腊婆大局已定,只需继续打持久战,拖死拖垮交趾腊婆军,此战终将以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

然十月下旬,真正让人揪心的消息送达瓦瓯,这次,天终于塌了。

“真是祸不单行,这次恐怕真是凶多吉少,来的太不是时候了。”

沈云卿急的都快跳脚,同时打两场战争全面战争,绝非他所愿看到的局面。

“陛下急召郡王回朝,定是已经束手无策,非郡王处置不可。”

“就是本王回去了,也无回天之力。”

“难道此战无法避免。”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邻居是搬不走的,忽喇就赖在家门口,哪里能免此一战。想当初陛下若是听我一言,如今也不至于这般被动,现在好了,书守两端进退不能,这不是要逼死我吗。”

想当初筹建金戋寺,盘活经济是其一,其二是拉拢民间资本,利用技术释放带来的生产力扩增,提高民间资本对朝廷的信赖,一旦爆发战争,朝廷就能动员民间资本和力量投入战争。

然女帝为收割红利与维持勋贵和睦,非但否决了当初既定政策,还大举收割沈云卿红利,目前的经济状况与国内调整,远没有达到六年前金戋寺成立之前的战略目标,如能达到当初订立初衷的八成,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但话说岐军现在有火器,有拉弦手榴弹,按说不应该惧怕腊婆。

是,这点不假,腊婆如果硬着头皮强攻城池,肯定会付出惨重代价,但问题是战争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岐帝国的边塞防御最强地段只有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辽宁这块地区,往西的青海、新疆、中亚地区是漏洞百出。

当然,这些个地方当下基本没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却是路上丝绸之路和岐帝国外部经济命脉。

岐帝国在这些地方的人口稀少,统治力、军事辐射力弱,忽喇全力进攻之下,整个甘肃以西都将落入忽喇之手,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马场、牧场将迅速壮大忽喇国力。

岐帝国最终败在的不是军事上,而是经济上。

岐帝国眼下急需要向国外输出通胀,以避免国内通货膨胀带来的恶性经济循环。一旦陆路贸易被切断,乌兹曼又实行回流经济,马六甲被骠国、阿瓦达提国占领,岐帝国的对外经济,将全面萎缩,又将进一步打击国内生产,再次恶性循环。

最后岐帝国将被自己的经济泡沫压垮,然后就是地方叛乱,国内混战。重蹈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局面。

期间技术流逝,人才出走,战略要地丢失,少数民族崛起,一百年后就是北宋的死样子。

整个北方游牧民族火药泛滥,铁器泛滥,蒙古帝国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大量吸收中原和其他少数民族技术人才,最后发展成庞大的军事机器。

沈云卿焦急的来回走着,迅速思考着应对策略与可能的后果,欧阳龙菲看在眼里,急在嘴上:

“郡王,可有想到良策。”

“眼下已是十一月,我琢磨着北方应该入冬了,只要下几场大雪,忽喇完成肃清之前,应该不会全力南下。有薛伯充在外周旋,明年开春冰雪消融之前,还不至于全面南下,我应能赶回神都。

至于如何应对,仍得看局势如何发展,其真若全面南侵,其实也不是全无办法。欧阳大人,速去将鸿胪寺包大人,城府吴应大人请来。”

“是。”

岐帝国虽然边境漫长,但占着气候上的有利条件,完全不同于北宋和南宋。

唐朝之所以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少数民族南侵,除了外交策略,经济国力,军力的震慑和讨伐,气候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游牧民族的南侵。

北宋时期的女真、西夏、契丹,其实已经占领了漠南、燕云十六州、青海、甘肃、辽西走廊等地,这些地方在当时受到全球气候干旱和小冰河期影响,冬季的雪深不足以影响骑兵作战。

因此北宋时期的金、辽、西夏政权夏季、冬季都能作战,尤其是攻入河北之后,夺取了河北农业前进基地,气候更加有利于作战,因此能够没有顾忌的南下攻略。

而早期的蒙古,之所以没能迅速壮大,根本原因就是在高纬度地区,夏季高纬度地区气候爽朗,需要放牧,而冬季高纬度地区气候恶劣积雪更深,不适合展开大规模集团作战,因为行军和后勤保障都很困难。

因此早期的蒙古一年中只有小半年的有效时间,其余时间都要忙着过冬,而金辽全年有八到十个月的有效活动期。

此后蒙古迅速统一,并得到了女真在东北与漠北的草场,蒙古也能开始全年作战,这就取得了地理和气候上的战略公平,奠定了蒙古南侵的实力。

而眼下的忽喇,其主要势力所在外蒙古中线以北,高纬度地区,冬季积雪深得多,而漠北地区冬季积雪也不利于长期作战,因此眼下的忽喇在没有夺取漠南与青海,或者东北两省之前,不具备冬季的作战能力,因为积雪太深,严重制约了骑兵的机动和后勤。

所以游牧民族也不是万能的,极端气候也受到影响。

因此目前的忽喇没有能力在入冬后,发动对岐帝国的全面进攻,只能等到明年开春。

这也是女帝为什么要薛伯充九月间立刻出塞的原因,岐军必须跨过内蒙古,进入外蒙中部,挡在积雪最深处,不能让忽喇在冬天穿过草原,抵达关外。

一旦被其今年冬天穿过蒙古高原,塞外草原将尽数落入其手,成为进攻岐帝国的前进基地。明年开始,全年都能对岐作战,这无疑是灾难性的结果。

少时片刻,包大人与潮瓯城府,现在的瓦瓯城府吴应来到下榻处:

“下官见过天朝圣使。”

“吴大人免礼,请上座。”

“谢天朝圣使。”

待等吴应落座,沈云卿继续说道:

“本使刚刚接到我朝陛下圣旨,召本王回朝述职,故而请吴大人前来,共同商讨本王走后事宜。”

“原是如此,那天朝圣使此去,腊婆政务当做如何处置。”

“此前一应许诺将由本使代禀我朝陛下,绝不会失信于各部与各地官吏,自然,也包括吴大人您。至于本王离去之后,瓦瓯事物请吴大人与黄将军、包大人商议,若两黄、包两位无法做主,可告知身在潮瓯的郝大人,郝大人自会替诸位秉公办理。”

“那左承王殿下他,不知圣使大人将向天朝陛当请奏何种名分。”

“腊婆初定,左承王殿下名分确实有些棘手,本王意愿是令左承王接掌我王位,但腊婆各部与土部对赵氏结仇已久,怕是册封左承王为腊婆之主,各部心中不服,恐再生复反。

可要是册封他人为腊婆之主,又担心难以服众,而且吴大人你也应该知道,腊婆各部、土部之间夙愿已久,拥立谁为腊婆之主,都难令各部心服口服,而且土部已经决意归附我朝,若是册封腊婆之主,无异于出卖土部,故而此事确实棘手。

不过吴大人可以放心,左承王殿下有开城首义之功,我朝陛下绝不会薄待于他,定会给予厚报。”

沈云卿满嘴尽是模棱两可之词,不做正面回复,其实他也无法做出承诺,

动祖制册封外族一事提了已有八九月,女帝迟迟有没答复,显然是国内政局有阻力,眼下又逢北方生变,帝国重心都在忽喇,恐怕也很难再有精力理会腊婆。

因此现在很难做出政治上的承诺,尽可能安抚吴应与腊婆贵族,等回朝后再向女帝打报告。

吴应之所以为赵元担心,很大程度上是岐军占领腊婆全境之后,腊婆各族的矛盾已经无法掩盖,加之腊婆之战各族深受伤害,赵氏和腊婆族的威信受到空前打击,废除赵氏的呼声日益高涨。

吴应自己是腊婆族人,他不可能不替腊婆族利益考虑,赵元又是目前岐帝国认可的唯一核心贵族,赵元的地位问题,关系到腊婆族日后在腊婆生存的空间。

沈云卿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更加慎重。

之前模棱两可说了那么些,就是要让吴应明白,腊婆已经不可能再成为独立邦国,言外之意就是岐帝国将吞并腊婆,因此赵元也不可能成为腊婆的实权国王。

但考虑到日后的长治久安和对外影响,沈云卿仍然趋向于提升赵元的政治地位,册封权重较大的封王,藉此既能拉拢以赵元为代表的腊婆族,同时也能给腊婆各族与土部已交代,为日后的长治久安做好政治上的基础准备。

与吴应谈了半日,下午沈云卿前往瓦瓯城治所,召集岐军将军、通译、土部小头人、夷兵头目,以及瓦瓯官吏、各部头人、官吏,就他离开后的政务、军务做出安排。

于四日后率兵五百人,火速赶回潮瓯,去见马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