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消息传到了怀王府上,虽然名义上勋贵不能涉政,但怀王是吏部的实权座主,牢牢掌控着吏部主要环节。
而且你看,五部各寺都有侍郎、少卿,唯独吏部没有侍郎,因为公孙行做到的最高官职就是吏部侍郎,他不交权,任何人来做这个侍郎那都是摆设。
怀王对官场政治是个极为敏感的政客,吏部送来的消息,让他迅速想到一个可以撬动局面的杠杆,这个杠杆就是周启。
金戋寺开禁这件事,公孙行本意是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让民间财阀进入朝廷,与女帝直接打交道,这些财阀最终都会被女帝拉走,因为女帝能给他们更大的利益,而且更有政治保障,所以公孙行也不能眼见这一局面的发生。
而户部不一样,户部是资源控制部门,那捏住了资源,虽然不能那捏住所有攀附户部的权贵和财阀,但多少可以圈住一批人,因为矿山、盐铁、税权、织机、棉花的供应都在户部手里,户部不撒手,永远有粉丝。
同时户部与薛氏至少还是名义上政治联盟,薛氏也能吸引一些财势,所以是两条腿走路。
而吏部只能通过放缺,达到笼络财阀和勋贵的目的,事实证明权力必须仰仗利益和强制力,才能稳定。
所以吏部虽然是实权部门,但是根基远不如户部坚实,一旦被女帝挖墙角,吏部得要先垮。
尽管女帝是自己妹妹,但自古帝王世家最为无情,随着女帝年纪见长,权力交接日益紧迫,女帝绝不会把隐患留给新君。
于是不等天黑,公孙行先让长子公孙贤去了周启府上,以宴请的名义将周启请到府中。
公孙行此举无疑是有些高明的,订立外世番邦律法是沈云卿提的由头,但却是周启上的条陈,女帝让周启牵头刑部重审律法,现在怀王以商议订立外世番邦律法的名义,请周启过府吃饭商量,首先就给人以怀王认可,并支持周启,两人关系正在拉近。
同时公孙行不是亲自上门,而是去请,周启来了,说明周启对怀王还是照顾的。两相之下,双方的面子都过得去。
虽然与刘仁举谋划的怀王亲自上门有些出入,但目的已经达到,只要不是周启亲自去找怀王,这件事就算是成了。
周启回到府中已是深夜,刘仁举迫不及待询问细节:
“殿下,怀王怎的说?”
“不出阁下所料,怀王以商谈立法之名将孤请去府中,实则是为金戋寺,让孤前去试探海郡王口风。”
“那殿下怎做的回复?”
“孤说此事与孤本无干系,担心朝中非议,所以只说暂作考虑,未做答复。”
“嗯,殿下未做答复,而后再去海郡王处,怀王反而更加放心殿下。”
“那接下来,孤何时去见海郡王?”
“最好等待一日,不能立马就去,否则会令怀王生疑。另外,殿下赴宴时,在下得到消息,平阳郡王下午去了侍郎桑劲川府上,在下以为,平阳郡王应该是与桑劲川达成了一致。”
“哦,何以见得?”
“桑劲川与施君亦不同,施君亦守旧顽固,并无大才,而桑劲川懂得进退取舍之道。当此大变之局,势不可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施君亦是与大势相抗,自不量力,桑劲川不会与其同舟共济。在下以为,户部态度正在转变。”
“既如此,金戋寺开禁已成定局,孤只媒人穿针引线,有何利可图?”
“还是当初在下那句话,陛下容不得海郡王与三殿下做大,但怀王与平阳郡府都不是周氏一脉,殿下能仪仗的,只有周氏手足,陛下越是压制海郡王,殿下越应该亲近。借由沈云卿的财势、人势与周氏手足,平衡怀王与平阳郡府,只有如此,陛下才会更加青睐殿下即位。”
“但如今孤一无财势,二权势,三无人势,即便母后将皇位传于孤,孤当如何掌控朝局。”
“陛下令殿下牵头重审律法,便是给了殿下令箭在手,日后即位之日,殿下手执令箭号令海郡王,他岂敢不尊。”
“若他不尊呢?”
“他必尊之!”
刘仁举态度肯定,但周启是个优秀的政客,他哪里相信一个权势滔天的沈云卿,会放弃扶自己外甥登基,而遵从一纸律法。
“阁下莫不是戏言。”
“绝非戏言,沈云卿此人最大优点是信守承诺,最大弊端也恰恰是信守承诺。律法是他订的,他若忤逆新君,之前一生所作所为所行之举都将成为泡影,他岂敢违之。”
虽然沈云卿展现出了强大“能量”,但他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刘仁举正是看到了沈云卿思维和行为的局限性,料定沈云卿日后会作法自毙。
沈云卿性格虽然有些放浪,但他毕竟是一个现代人,是一个现代样板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即便穿越到古代,这种前世深刻烙印带来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
所以沈云卿虽然做事离经叛道,但是他仍然遵循一点,就是基本的法制和契约精神。
他订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商业契约和规范制度,既约束了民间,同时也约束了他自己。
当然,订立制度的目的初衷,仍然是为了创造一个相对合理的环境,保障他的盈利,而他则可利用超过时代的理念、认知和技术手段,完成自己的抱负。
因此沈云卿自己订立的制度,在约束别人的同时,虽然也约束了自己,但他能用其他技术和高一级的理念,越过自己订立的制度,同时又能在制度之内解决问题。
一旦制度被体系化,并迅速向其他法律层面扩展,订立和修改的法律越多,体系越严密,对自己的束缚也就越大。
而且沈云卿不同于别人,他今天的财富,除了来自前瞻认知和技术,更来自他自己订立的一整套体系制度,是这套制度保障了沈云卿自己的信誉和承诺。
一旦这种体系上等到政治层面的法律体系,政治层面的逻辑,与经济层面的逻辑有本质不同,而政治稳定是保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沈云卿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信誉,就必须遵守政治体系。
如沈云卿带头推翻自己制定的政治体系,随之而来的效应会想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坍塌,沈云卿赖以为系的信誉和体系,都会崩塌。
当然,政治不是简单的经济游戏,更不是小朋友过家家,给你画个圈,你就在圈子里自己玩儿,永远也出不了轨。
皇权政治是权力的斗争,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个体,都不会纯粹的遵循所谓的规则体系,沈云卿更是如此,为了保住身家性命,他也是做得出来的。
但是有个大前提,沈云卿的性格,决定了不会冒天下之大不为,冒着内战的风险,帮着周晟篡权夺位,摧毁自己的订立的体系,制造天下动乱。
只要周启是女帝亲定的继承人,沈云卿只能认账,而且在此之前,女帝一定会让沈云卿认这个账。
刘仁举正是吃定沈云卿以大局为重的秉性,为周启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当此外患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皇权斗争已经悄然拉开序幕,中原王朝的劣根性,也可见一斑。
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击败中国,能击败中国的只有中国自己。
中原王朝的动荡灭亡,绝大多数原因都是统治阶层内部问题,任何外来的入侵,也都是中原王朝自己整垮了自己。
宋朝经济、科技、文化如此强大,被契丹、西夏、女真、蒙古四蛮轮番摁在地上摩擦踩脸,追根溯源还是内部权力阶层的问题,是自己把自己给搞垮了。
两日后,万料厂的工作交给兵部,沈云卿从孟津回城继续活门步枪的测试。
之前的测试虽然没有发生炸膛和严重事故,但是户部拆开枪机之后,不出所料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冲击疲劳问题,其次是接触机械磨损,活门闭合弹簧与撞针弹簧的疲劳问题,最严重的是撞针。
由于冲压技术尚不具备加工枪机与零部件的技术积累,枪机与主要零部件只能使用铣削加工,受制于刀具材料,又只能使用低碳钢,无法使用热处理钢件,导致零件容易疲劳变形,由于击发次数少,还没出现开裂、断裂问题,但已经出现变形。
撞针的冲击疲劳与机械磨损尤为严重,即便进行了淬火渗碳,变形磨损也很严重。
此外工部提出生产短管活门步枪,这样一来,一根将近一米的枪管就能当两根用,而枪管的生产工时长,枪机的生产速工时短得多,生产短管步枪能更快满足应急需求,但会牺牲射击的精度。
尽管使用了滑膛枪管,但弹丸口径只比枪管小两到三丝,属于间隙配合。但弹头使用的是球形铅弹,铅弹成形后上磨床磨至统一尺寸,保证弹丸精度的同时,铅在受热后迅速膨胀,所以虽然与枪管是间隙配合,但是膨胀后的铅弹会贴着枪管发射,所以是被挤入的枪管。
通过铅自身的膨胀,瞬间挤压进入枪膛,形成过盈配合,能有效提升弹丸的精度,但是需要较长的枪管保证精度。
如果缩短了枪管,长枪的精度就很难被短枪继承,虽然是解决了应急,但会牺牲精度和作战性能。
尽管枪机的情况较为严重,索性枪管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进一步检验枪管强度,沈云卿进行了五次管内试压,向管装填一点五倍剂量的发射药,然后点燃引爆,以检验枪管在瞬间的承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合缝枪管经受住了考验。
之后开始着手对枪机进行工艺调整与加工改进,同时调整工部设备,上马军火生产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