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69

第569章 又怀上了?

当晚,沈云卿回到泸溪宫时,内宅仍就灯火通明,沈严良黄昏时进了宫中,一直等到现在,同时候在内宅的还有贵妃段莹玉女士。

“岳母大人,您还没回宫啊。”

“为娘这不是替你操心嘛。”

“是是是……”

沈云卿打着哈哈点头是道,段莹玉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丝毫没有一个丈母娘应有的觉悟,张嘴闭嘴都是为了你好,但也从来没见拿出真金白银。

“爹,江南与京城的商人今日的反应如何?”

“反应很大,尤其是对新币,钱庄的反应最大。”

“那是看好的多,还是看坏得多。”

“一半对一半,小钱庄多数不看好,大钱钱庄都看好。”

“那是自然的,这些钱庄与各地财阀关系密切,而钱庄又是谁走账多,谁的赚头就多,小钱庄小样与大钱庄较劲,根本没有胜算。现在新币一出,大钱庄的盈利会比小钱庄多得多,而且新币刚流通,数量有限,户部、吏部那帮子家伙一定是按远近亲属兑换新币,那些平日里关系较远,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人,就难以拿到新币。

届时谁先拿到新币,谁能先控制兑汇的市场,这些小钱庄自然是要遭殃的。”

此番财商大会,受邀出席斋春楼的共计一百九十二人,其他都是随从和近亲属。

其他还有大小两三千人,这些人不能晾一旁,所以分头有户部、吏部、工部、礼部、内司府,派人去接洽,接洽内容与斋春楼议程同步进行,但是不会很详细,仍然有赖于参加斋春楼大会的财阀巨子事后去传播沟通,如此能增加信息传播效率。

同时这些参会者都是被朝廷灌输了立场信息的人,他们产生的思维力场,更具有亲和力,让他们去扩散信息,要比朝廷扩散更有利。

当然,扩散好的信息能更为有利,如果扩散坏的信息,一样会更加恶劣,所以舆论传播是一把双刃剑。

沈云卿让沈严良与百通利的几个掌柜,去江南商团和京城富人所在的客栈和宅邸走动,传播会议内容,发放新币样币,同时听取各方意见,汇总消息。

尽管朝廷可以用行政力强行推动新币发行,但是要与金戋寺扩容,机械销售捆绑在一起,就必须展示足够的诚意和耐心,否则很难把大鱼掉上钩。

新币的发行整体对经济有利,但好的一面背后一定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占比问题。

新币发行对那些个那些个小钱庄最不利,户部、吏部都是势利眼,而新币的供应需要有个过程,户部、吏部一定是有限关系最近最好的钱庄和财阀兑换新币,那些规模小,关系背景不够硬的,只能轮最后,甚至得一两年后。

有一两年时间,那些拿到新币的钱庄通过市场业务就能迅速占领市场,把小钱庄给挤死。所以小钱庄普遍怀有负面情绪,而大钱庄正好相反。

只要朝廷政策稳定,国情稳定,无论朝廷发行什么货币,他们都有办法盈利,相反朝廷币值改的越频繁,他们获利越多。

父子二人聊得热络,一旁干坐的段莹玉急抓心挠肝,她说:

“云卿,别光顾着说话,也喝两口水润润喉。”言毕,段莹玉示意周雪琳说:“雪琳啊,还不把枣茶给云卿和你公公递去。”

“哦……”

周雪琳端来枣茶先给沈严良递去,随后又给玥儿递去一盏:

“妹妹你去吧。”

“还是欧阳大人吧。”

说着,玥儿推欧阳龙菲去递茶,欧阳龙菲倒也没拒绝,接过茶盏就往沈云卿跟前桌上一搁,手脚也没个轻重。就听见一声脆响,茶盏连茶盖上下窜了两下,发出碰瓷的脆声,一点没温柔劲也没有。

沈云卿心里不禁翻了个白眼,琢磨着这要是过了门,晚上能让自己下边骨折。

端起茶盏喝了两口,刚要说话,段莹玉插嘴就说:

“云卿啊,腊婆的货物最近又要进京了,之前你不在,陛下让大家帮忙分忧,现在你人在神都,想必这腊婆的货物少不了又要你费心了吧。”

“腊婆财货所得钱款都将补入日后对腊婆的经营,小婿只是代为出售,岳母大人若有疑问,可向陛下询问,小婿真做不了主。”

“不会吧,价钱卖高卖低,还不是金戋寺说了算,而且神都聚了那么多财商,想要多卖些钱款还不容易。”

“买卖都是愿买愿卖,朝廷总不能强压着人家买吧。”

自从第一批战利品运回国内之后,除了极上等的货物和珠宝归内司府单独处置,其余占多数的战利品都分包给了平阳郡王、怀王、还有六部、后宫和金戋寺,沈家也分到了销售份额。

由于这些都是奢侈品,所以要官僚系统和权贵消化掏钱出来,买一些可以,但绝不可能都买下,因此有变现障碍,只能以让利的新式,通过各自关系,把腊婆的战利品变现。

变现的过程不免存在回扣和中饱私囊,段莹玉为此大赚了一笔横财,因此女帝最后得到的现款其实大大缩了水分。

今年的第一批战利品已经进入京杭大运河,不用半个月就能到神都。但在此之前沈云卿人不在国内,现在他在国内,战利品自然不能再分给“仓鼠们”中饱私囊。

腊婆战利品最终变现得到的钱款,一部分充入南征军费,一部分用作腊婆战后经营管理,在户部不出资收拾烂摊子的情况下,腊婆战利品和贸易这块收入其实很重要,光靠金戋寺拨款恢复战后生产会非常吃力。

段莹玉显然是想着能从这里面再捞些游说,而且应该趁着财商大会期间,只要朝廷开口,这些个财阀巨富随便撒两个都能给消化掉。

尽管沈云卿委婉表示了拒绝,然段莹玉却不依不饶,她说:

“要不为娘再给你安排两个人如何。”

“呃……不用了吧,金戋寺现在都由欧阳大人管着,安插人手这恐怕不妥吧。”

“现如今金戋寺都开禁了,为娘想着,一定少不了沈家的一份,既然有沈家的一份,当然也该有为娘的一份,是不是。”

“呵呵……”沈云卿笑的很是尴尬,下刻他说:“岳母大人,合伙金戋寺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您能行吗。”

“为娘看就别分彼此了,跟沈家一起合股得了。”

转来转去,段莹玉还是要打沈家财产的注意,可话说你都断子绝孙了,还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见沈云卿迟迟不点头,这时一旁坐着的周雪琳挪到了跟前说:

“云卿,我又怀上了呢。”

听到这里,沈云卿大吃一惊,也恍然大悟,他忙是看向玥儿:

“玥儿,难道给爷爷看过了?”

“嗯,今天刚看过,有六七成的把握。”

“哦……”

这时沈严良也跟着瞎起哄,他说:

“云卿,雪琳又怀上孩子,这可是大好事啊。”

“是,是大好事……”

沈云卿硬着头皮点头说是,但却高兴不起来。想来段莹玉不会没来由的逼得这么紧,显然是为了周雪琳肚子里的孩子。

按律,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爵位继承是顺位制,如有遗嘱遵循遗嘱,一般遗嘱也是子凭母贵,立嫡长子或长子,但也有传位幼子的情况。

但岐帝国的王爵和国公不是这样,岐帝国宗法明确规定,王爵一律传位给正室儿子,遗嘱传位非正室子女无效,除非和皇帝商量,皇帝同意转其他继承人。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利用男女出生率的偶然性,和当下医疗条件差,新生儿夭折率高的背景,进行自然削爵。

由于公爵以下的爵位政治影响力和破坏力小,通过逐代削爵阻力不大,但是要削王爵,就会很棘手。因为王爵不是皇帝的手足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削谁都有麻烦。

所以就在制度上给定死了,只要不影响到本代的利益,皇帝与宗亲各退一步,默认偶然继承制度。

如果原配夫人生的是儿子,就由儿子继承爵位,如果是女儿封郡主,皇帝又不同意把爵位传给你的侧室儿子,就只能撸了王爵,然后你这一脉就开始进入削爵程序。

由于无法人为干预性别和夭折率高,所以这种制度有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王爵的泛滥。

此外皇帝也能通过自己的意志,一定程度上允许特殊情况继承,以换取宗亲的政治妥协和帮助,这就让王爵成为了一种政治筹码。

典型的如安国公一脉,按以上惯例,安国公一脉早就绝屁股了。

所以按现行法律,爵位只能是正室夫人子女继承,而且还有绝对的财产支配权利。

至于侧室夫人的子女,如果关系融洽,正室夫人可以请奏朝廷封给较低的爵位,分给一些家产,然后等着自动削爵。如果关系不和睦,以当下的法律,完全可以把侧室和侧室子女扫地出门,分文不给。

而正室夫人子女继承的爵位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儿子继承,爵位、财产、产业不会变动。二是女儿继承,但继承的不是王爵,而是封郡主,这一点很重要。

郡主的驸马也不再封郡王,而是候或者伯,郡候、郡伯或者县候、县伯,多数情况下是伯爵位。

因此差别就很大,而且郡主出嫁,产业是不能带走的,因为丈夫的爵位决定了只能坐拥一定数额的资产,所以郡主只能带走陪嫁。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可以在父母有生之年转移产业,但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全给转移了。

于是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沈云卿的郡王和其他王爷可不一样,他这个郡王是实打实用财富堆起来的王爷,玥儿的两个儿子理论上只要皇帝不答应,就不可能继承爵位。

当然,还有非理论情况,就是周雪琳这一脉子女在继承爵位之前都死了,玥儿的两个儿子才能继承爵位。但这是极端情况,正常的家庭伦理非宫斗剧本下,不存在这种可能。

眼下周雪琳只有两个女儿沈鸢、沈璐,在政策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女子不能继承爵位,所以日后只能封郡主,但却带不走沈家的家业一起嫁到夫家,同时还有玥儿沈骏崇、沈鸿蒙两子,沈云卿不可能一点也不给。

以沈云卿的影响力,怎么也能跟女帝商量给个郡候爵位,但绝不可能是继承郡王,因为女帝和日后的新君,都会打沈家的注意,搞“国有化”,把沈家的产业,合情合法的变成皇帝的产业,因此不可能让沈骏崇、沈鸿蒙继承王爵。

这样一来,沈家的产业就给充公了,段莹玉当然肉疼,而且比沈家更肉疼。

现在周雪琳怀上了三胎,独孤群基本肯定可能是男孩儿,这就意味着段莹玉手里有了摇钱树,日后说不定还能给周雪琳儿子配个远方表妹做正室,等沈云卿哪天归西,沈家的产业能改姓。

沈云卿看着周雪琳微微隆起但有不显眼的肚子,心里琢磨着独孤群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能耐,这才几周大的胚胎,就能看出是男是女,连B超都做不到,他是怎么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