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30

第630章 烹饪学

礼部有一个职能是负责教育的监管和推广发展,所以建设府学或者官办的教育资产,都由礼部负责组织承办修建,钱也是礼部出。既涉及到管辖问题,也涉及到政治遗产问题。

如果工部出工出力,就涉及到日后校舍的产权和人才培养出来之后的派系问题。

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中原王朝体制下就会存在。

礼部办学的目的是为朝廷培养人才,更是为礼部自己培养人才,所以礼部办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先筛一遍,拉拢培养自己人。

现在工部插手礼部事,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其次是司天监,司天监本来既不管教育,也不管教育固定资产,但是司天监其实也从事土木工程营造,但范围相对狭窄一些。

如都城的选址建造、陵寝的选址建造,需要司天监和工部一起出动进行勘测。

此外司天监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负责都城的城市规划,所以又兼任“首都城市规划局”的角色。

神都的大体布局都由司天监负责规划,哪儿能建什么,哪儿不能建,都有迷信说法,就好比神都的中轴线上,那是绝对不能建房的,否则就挡住了龙脉和气运。

而兴办教育往往又和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论有关,所以新学的选址关系到神都的城市规划和王朝天命,这也需要司天监出马。

与高鸿商量无果,沈云卿不打算深入交涉,高鸿应该都会告知欧阳羽,然后又会传到女帝耳中,而不是先和礼部商量,再和欧阳羽通气。

这就是皇权政治,能先和皇帝说的,尽量先和皇帝通气,得到皇帝首肯之后,再和自己的主官商量,推动起来就不需要再走程序,要容易得多。

二人说了许久,天色已经昏沉,沈云卿让人去买了些菜,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菜。

甭看高鸿在基层呆了好多年,但他跟多数的富家文人知识分子差不多,煮个饭,煮个稀饭可以,让他烧菜根本干不了。

所以高鸿出门在外,身边如果没有仆役随从,他都住客栈吃现成的,反正他家有钱。

如果单独居住,他肯定得要带着仆役,或者雇一些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说句难听话,属于典型的生活自理困难的某种人。

而且中原王朝许多时期,任用的都是这一类有着显赫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有甚者连基层工作经验都没有,就直接提拔到朝廷中枢,国家不出事才奇怪。

沈云卿烧了三荤四素一道汤,岐帝国虽然没有明清时期对官员和勋贵用餐等级的明确规定,但是有一个荤菜的尺度。

皇帝自不用说,女皇帝一般都比较节制,因为女皇帝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健康,不敢大肆毫无顾忌的敞开了吃,所以也长寿。

然后是一级王、国公、二级郡王,原则上一顿饭的荤菜不能超过六道或者六个品种,素菜随便你。

当然,如果是一天早中晚三顿饭,其实可以有十八个荤菜花样,这就很多了,而且六个荤菜花样已经相当丰富。

然后是从一品到七品官,都有荤菜的相应规定,不过从五品开始到七品,荤菜数量其实一样。

从七品奔下开始,基本不做规定,因为从七品奔下的俸禄决定了你铺张不了。

虽然朝廷有一定的尺度界定,但这是开国时期的规定,当时国内刚刚平息战乱,需要修生养息,所以要求勤俭约束。

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物质产出增加,这些规定也就不怎么顶用了。

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要胡吃海喝的办法多的就是。大可以让富人请客做东,然后胡吃海喝一顿,想怎么吃都行。

看着一桌诱人佳肴,高鸿很是羡慕,他说:

“表弟的厨艺真是越来越精进了。”

“出门在外,难免要自己料理。”

“听说轩禾书院高级部生员都需学习烹饪,莫不是你的怪癖。”

“并非人人都要学习烹饪,只是让他们选学而已,并不强求。但烹饪对人才有诸多好处,调和五味烟火,不亚于做官办事,能养人心性,故而在高级部开设厨艺烹饪,让他们自选。”

轩禾书院开设之初,就在传统六艺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内容,改为射、骑、技击、蹴鞠、对弈、烹饪。

其中射、骑、蹴鞠三艺是必修课,技击、对弈、烹饪任选其一或可多选。

烹饪虽然是个小事,但很能考验一个人的协调筹划能力,在烟熏火燎和食材高温下有限的操作时间内,要决定先放什么,后搁什么,多少的量合适,十分考验一个人的协调能力。

而且中餐的性质决定了无法向西餐那样标准化,所以如何让同一种菜色,每次烹饪的时候都保持大致一样的水准,同时还要满足多数人的口味需求,这就很考验一个人。

所以开设烹饪选修课,学习烹饪技巧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陶冶心性,同时也不至于让一个人太过低能,无法生活自理。

不过沈云卿也发现,当下多数文人知识分子都不怎么重注吃的品质,能将就就将就,所以即便下厨,也很少做出什么花样,所以态度很不积极,选择烹饪课程的人很少。

为此,沈云卿重新调整了课程,专门搞了一套有食欲的菜谱,通过食物诱惑力,促进生员更多选修烹饪,让他们自己动手做给自己吃,而不是坐等现成。

所以这些年来,沈府其实推出了不少当下没有的新菜品,都是沈云卿搞出来的。

品尝着沈云卿厨艺,高鸿赞不绝口满嘴的奉承。

“这菊花鱼甜酸鲜美,竟也能做的如此精致,你不去膳尚监做个领厨,都可惜了。”

“其实这道菜菊花鱼用乌梅淋汁太酸,最好是用西红柿番茄。”

“西红柿番茄?那是何物。”

“这你不知道,西红柿番茄是海外的一种红果,有些酸,但是非常可口,适合调汁做这道菊花鱼。”

早在西红柿传入中国之前,其实就有菊花鱼这道菜,只不过当时用的是乌梅汁做的浇头,但乌梅汁太酸,调和糖醋之后味道还很重,而且颜色搭配不太合调,后来西红柿传入中国,就有了改良进化版的菊花鱼。

西红柿原产南美洲,眼下岐帝国无法前往美洲,自然也就谈不上熬番茄酱。

生在江南,江南人特别爱吃鱼,和现代江南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

高鸿特别爱吃鱼,尤其是当下生态特好,金陵城挨在长江边,每到季节少不了刀鱼、回鱼、鲈鱼,那可不是现在的三两刀鱼卖五千,眼下生态好,一条大刀鱼至少也得两斤朝外,大的得有三五斤一条。

海通靠海,他赴任海通之后,又好上海鲜这口,所以在海通官场他又得了个“鱼鲜”这个雅号。于是经年之后,坊间都唤“鱼鲜公”

菜过五味,边吃边聊,话题又从办学扯到了议和。

“眼下朝廷大势向好,此番议和若能成功,后福可期呀。”

“议和岂是那么容易,不是我说你,你们这些个文官,凡事都只出一张嘴,说的都容易,真要身体力行去办事,一个主意也拿不出来。”

“你这话我不赞同,林大人、张大人、田大人都是有为之官,礼部的官员也不逊色,按你这说法,满朝文武岂不都成了草包,只你这个郡王是栋梁?”

“我可没说我是栋梁,也没说所有官吏都是草包,而是用人不在其位,谋错了政务。此番议和,一定凶险万分,绝不是郭萧逸人等所想那般。我看弄得不好,他们还得翻船。”

“那真要是翻船,又该如何?”

“当然是再翻过来扶正,总不能沉了。就目前而言,朝廷与忽喇都在一条船上,还没有第二条船,这条船翻了,大家都跟着遭殃。但议和忽喇之后,朝廷远没有万事大吉,东有濒国觊觎,西有罗哈诺虎视眈眈,南面还有腊婆的摊子要收拾,东北是肃汝的地盘要接收,哪有那么的后福可期。”

“按你这么说,朝廷议和之后还不能喘息?”

“得看怎么喘,还走老路子当然是不行的。这次财商大会金戋寺开禁,工部机械开禁,发行新币、公债,就是新路子。忽喇议和之后只要稳住局面熬过五六年,朝廷就能转危为安。而且这五六年间,新学至关重要,所以你的担子也不轻。”

治理国家关键还是在用人,而且光有人才还不行,还得把人用对了地方。

岐帝国目前的官僚体系既有昏官贪官,更有用人不当,而用人不当是目前科举和官僚任命选拔制度共同造成的结果。

用过饭后,二人一直聊到了上半夜,当晚在府上过了一宿,翌日继续忙着安排生产,当天邱继匡被兵部调往陇西,实则是去了同州,而两日后李义清也被派出神都,前往河北。

第五日,神都下了第一场雪,雪很大,也比往年来的更早,只一夜就积起了半尺雪,气温已是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