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34

第634章 议和起征程(4)

享用完了特供瓜果,女帝来到殿外有廊下散步消食,心情很是惬意。

“欧阳,今年的雪比往年的大呀。”

“是的,与司天监和海郡王判断吻合,好在各地入冬之前准备充足,今冬不至于更多百姓死于严冬。”

“现在也不知他们到了何处,塞外风雪如何。”

看着雪景,女帝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传来一阵密集脚步,礼部尚书陈锦檀与兵部侍郎匆匆而来。

“这么晚了,二位爱卿何事禀报?”

“启禀陛下,刚刚接到汉中刺史王曦照八百里加急,波兹津使团于八日千进入汉中,此时应该已经出川进入了关中。这是王曦照的来函,请陛下过目。”

陈锦檀将王曦照公函递给女帝,大约在八天前,波兹津使团经由四川进入汉中。

由于陇西与呼延面临忽喇三十万大军威胁,呼延都护将军赵辰颂没敢让波兹津使团走呼延和陇西,而是经由呼延都护南下走藏北,进入康地,再借道周照宁的川北前往汉中,一路可谓异常艰难,路上岐军和波兹津使团因高原反应先后死了十二个人,一路极为不易。

一目十行通读王曦照公函,女帝转手交给欧阳羽,随后询问陈锦檀:

“爱卿以为该以何等仪仗迎接波兹津使团?”

“臣以为不以宣扬的为好。”

陈锦檀话音刚落,陆争说:

“陛下,应该隆重接待,方能彰显我朝诚意。”

陆争与陈锦檀之所以态度截然相反,那是因为陆争知道内参,而陈锦檀不知道。

陆争清楚知道此番议和成功之后,有很大概率要去挠一下罗哈诺,所以就没必要遮遮掩掩,反而应该隆重接待,向波兹津传达岐帝国的诚意。

而陈锦檀不知道日后要去收拾罗哈诺,但是知道罗哈诺现在猖狂,在内忧外患之下,没必要太张扬,继续开罪罗哈诺自找麻烦,所以还是低调一些好。

虽然当下通信并不发达,即便女帝在神都举行高规格接待仪式,也不可能全球实况转播,但是却能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传播到外界,虽然需要时间,但是半年绝对够了。

而半年之后就是开春,罗哈诺就会出兵攻打西域都护,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陈锦檀不主张搞得太隆重。

此时欧阳羽已经看完来函,女帝又是问她:

“欧阳,此事你怎看?”

“奴婢建议可以先派大员接待,但暂不举行仪仗,待等与忽喇议和成功之后,再举行仪仗也不迟。”

“欧阳大人,这恐怕不太妥吧。”

陈锦檀反对道,女帝问:

“爱卿以为何处不妥?”

“波兹津乃是地域大国,其遣使我朝的消息早已传开,要是来了不安排觐见,这未免太有伤我朝王化。”

这古代和现代在接待使团来访方面有很大共通性,但凡是大国来访,尤其是为了重特大事件来访,肯定是要第一时间安排去见国家领导人。

小国的来访,纯粹为了商业或者其他鸡毛蒜皮的事,一般都是安排同等级或者低一些的官吏接待。

因为领导人也是人,每天日理万机的处理国家政务,抽出时间举行仪仗,搞隆重的国宴,都是在消耗办公时间,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奏折忙都忙不完,一天到晚要是谁都接见,干脆就什么也别干了。

尤其是当中国的皇帝很不容易,这么大的国家,每天的文武百官都见一面说上两句话,二十四小时都不够,所以领导人不可能什么使团都亲自接见。

因此做皇帝要轻松,就只能做昏君,省的自己操心。

此番波兹津使团是为了波兹津与罗哈诺间的战争问题,向岐帝国求援。这么大的一件事,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皇帝把人家给晾在那儿,也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有伤王化。

女帝觉得也有理,但是又不想太过招摇,即便要招摇,也得等与忽喇议和板上钉钉之后再招摇。所以公孙芸惠既采纳欧阳羽的策略,但是又认可陈锦檀的建议,于是最好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思索了片刻后,女帝心生一计,她说道:

“既不能太过张扬,又不能失了我朝礼数,朕看这样吧,由礼部安排与波兹津使团交涉,先弄清波兹津与罗哈诺战事来龙去脉与此行意图,随后朕安排时机秘密来使。待等与忽喇议和成功之后,再行安排正式觐见。”

“是。”

“可还有他事宜禀报?”

这时陆争说:

“启禀陛下,最近李文宝与王瑾春部陆续有消息来报,羁縻道离川附近的土民向我军禀报,最近发现有盘踞在滇南的骠国军进入我朝羁縻道,李文宝担心腊婆军说动了骠国向我朝开战。”

“周照宁如今已经挡住了骠国向滇北侵犯之势,按说骠国不应此时分兵对我朝用兵,羁縻地势如此险恶,他骠国何以进入羁縻道。”

“这也是臣担心的地方,虽然羁縻土民心向我朝,但据海郡王提起,骠国与腊婆一样,善于对边地进行渗透,从而挑唆土民与朝廷关系,而后利用土民造反,届时他们打着土民乱兵进入他界的名义,趁势入侵我朝疆土占为事实。”

“嗯,此事不得不防。但也不能只他能做,朕就做不得。他们能挑唆朝廷与土民关系,我朝就做不得?来而不往非礼也,陈爱卿。”

“臣在。”

“宣教化于万民乃礼部之责,务必加强羁縻诸部土民教化,此番一旦坐实骠国挑唆羁縻土民与朝廷关系,即刻与兵部着手给予颜色。他们能挑唆我朝,朕也要还以颜色。”

“臣领旨。”

沈云卿南征腊婆期间就发现,中南半岛紧挨着中国接壤的这些小邦国,特喜欢挑唆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和朝廷的关系,专门拉仇恨,制造边患,然后他们再转手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卖掉。

趁着少数民族造朝廷的反,他们借口中国少数民族冲击了他们的领地,然后出兵替中国朝廷出头平叛。

由于他们离着近,而南方地区离着朝廷远,所以中南半岛的这些邦国有时间上的优势,而且他们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隔壁中国造反,他们立马出兵。

等到朝廷得到南方出事的消息,那也是二十天后,然后再调动兵马去征缴,最快也得两个月,一来一去就是三个月,三个月间这些个小邦早把该占的地盘占了。

到时候说起来我们都是你的小兄弟呀,都是为了大哥你才出兵,替你平叛。

到时候皇帝觉得不好意思开口,然后占了就占了吧。

等到这些个小邦占了地方,立即再打着朝廷的名义,对占领区内的少数民族进行灭绝性屠杀,而且还这么说:是朝廷下的命令,我也没办法,你们要公道,去找朝廷,我也是被逼无奈。

沈云卿南征期间,专门总结了腊婆那套歪理邪说的宣传手段,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回国后专门让人印发,给各部各寺传阅。

就是得让这帮子文官武将都知道,在外国眼里,天朝就是洋葱头,几百上千年来骗的天朝团团转。

六日后黄昏,第二批使团在塞外某处扎营,沈云卿组织领军卫正在试枪。此时煤油温度计已经降至零下二十六度,这才是农历十月底,还没到腊月最冷时。

枪声伴着硝烟在大雪中起伏,又消失在皑皑大学中不见踪迹。

“此行一路每到黄昏都要打枪,郡王这是何意呀?”龙武卫将军孔涛不解问道。

“眼下还说不得,到时候孔将军自会知道,继续再打五枪。”

“是。”

出关五天后,每天黄昏扎营沈云卿都会组织活门步枪射击,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炸膛事故,因为步枪没有脱离保温枪套,所以枪体的温度不够低,另外也和使用了防冻油有关系。

沈云卿主要担心合缝枪管的合缝处的合缝线有缺陷,以及枪机机壳有应力。

枪机机壳由于使用铣削加工,直角处都用了半径一分三厘(约五毫米)R刀,进行了清脚,机壳壁厚做了加厚,以应对火药爆燃冲击,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低温下的性能,因此枪管比枪机更容易出问题。

之前对合缝枪管进行了一系列解刨,偶尔会发现合缝不严密的剖面,这种枪管一旦投入使用,一定会发生炸膛。

而有些剖面虽然没有异常,但有肉眼不可见的应力,在进入低温情况后,枪管突然开枪升温,会导致应力的迅速扩张,撕裂枪管。

受制于生产工艺和材料本身,枪管和枪机都是高碳钢,性能虽然要比中低碳钢好一些,但只是碳钢,碳钢的低温性能很差,极端低温下会变得非常非常脆。

沈云卿担心进入腊月之后,继续北行,不仅海拔在增加,维度也在增加,气温可能降到零下四十度,甚至五十度。

尤其是今年小冰期的特征尤为明显,出现极端气温的情况是大概率事件。

继续射击了五法子弹,领军卫收兵回营。

营地已经竖起了帐篷,但不是岐军常用的大型帐篷,是一种只够三到五人将就睡下坐着的毡帐。

竖大型帐篷需要很长时间,拆除回收装运也需要很长时间,冬天雪地行军需要每天下寨,所以不可能大使用很大的帐篷,这很浪费时间。

虽然气温不是很低的情况下可以不竖帐篷,裹着毛皮将就,但仅限于零下十度以上,没有现代的高级羽绒保温睡袋,普通的毛皮顶不过零下十度。

眼下黄昏气温已经低于零下二十六度,是一定要扎营的。

毡帐用的都是带毛的羊皮制成的帐篷,放下门帘后密封保暖,气温如果再低,就得增加毡帐覆盖物的厚度,然后还要裹着衣服皮毛入睡,才能保证零下三四十度睡觉明天还能醒过来。

所以农耕王朝对游牧民族用兵作战,其实对农耕王朝非常不利,不利的主要问题就在后勤上。仅仅毡帐一种资源,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去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