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治理到今年才五年,时间并不长,但初期见效很快,把淮河泛滥地区的不少土地都清理了出来,大约不到六百万亩的土地。
而且这些土地常年被淮河冲刷,淤泥、腐殖沉淀,土质非常肥沃。林毅贤身为丞相,自然有权协调户部授田,但沈云卿一直不同意。
眼下治淮才五年,主要以疏浚和修建防洪大堤为主,虽然土地见效快,但是对于整体水利建设而言其实还没见效。
眼下出现的六百万亩土地,都是淮河在自然情况下的行洪区,在淮河得到基本治理之前,这些地方是不能用来种粮的,因为无法保证治理期间淮河不会再发洪水,冲入行洪区。
沈云卿一直计划在淮河上游、中游修水库,但现在主要资源都投在北方。
北方是人口重镇,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在河南道、河北道、京畿道、关中道,全国主要平原也都在北方,受到干旱影响较为严重,粮食安全一直吃紧,优先保北方是重中之重。
这些年北方陆续建成中小型水库七十余处,五十余处在建,今年还要开建四处较大型水库,二十五处中小型水库,全国主要水泥资源都集中在北方,抽不出多少用于修建淮河段水库。
林毅贤要用清理出来的六百万亩地搞授田,缓解两淮压力,但沈云卿很清楚,两淮根本不缺地,是地主太多,毫不夸张地说,两淮地区的地主阶层可能不比农民少。
虽然江淮道是高粱推广的重点地区,但仅限于盐碱地,而且沿海地区不是人口重镇,海通的人口那是给吸引过来,官府主动去招灾民的成果。
淮河的内陆地区包括了今天的苏北、安徽,两淮的人口重镇合肥、徐州、扬州、徽中、徽南地区,内陆人口重点集中在徽中、徽南地区,这些个地方近现代经济都不发达,更何况是古代。经济一不发达,就越容易搞土地囤积,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朝廷近些年来一方面花钱在全国回购土地,一方面整治那些恶劣的豪强和地主,用行政和司法回收土地,但总体上是北方好转,南方缓慢。
北方总体效果好的原因是北方权贵多,权贵集中,只要说通了权贵,就能让那些个大小地主卖地。
而南方不行,因为南方几乎没有权贵封在南方,原因也很简单,离皇帝太远,容易出问题。七王之乱,有六个在南方,这能行吗。
于是就造成南方的地主大都依附官僚,不依附权贵。而官僚又分地方官僚和朝廷官僚。地方官僚和朝廷官僚利益点不一样,导致地方包庇,而朝廷官僚天高皇帝远有心无力,所以南方的问题仍在官僚。
眼下新田制仅在关外、占领区、收复区、高粱新政区实施,最大特点是都不在国内重点区域,不影响大局。
由于南方朝廷买田不顺,导致农民土地仍然较少,既然暂时无法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首先是遏制地主膨胀,现在已经占的土地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要是犯事,你犯事落我手里就肯定办你。
其次是压粮价,通过压低粮价,让地主豪强土地利益萎缩,迫使他们放弃部分土地。
其三是以金戋寺为平台,设立粮食保护价,收购各地农民粮食,保护农民利益。
其四是限制经济作物种植,不让地主豪强大量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你要种也可以,把部分土地出售给朝廷,朝廷发放五年期或十年期许可,你才能种。每次到期后,你还想种,你得再卖土地。
但这个政策在北方可行,南方,尤其是江淮道上不太行,因为江淮种棉花效果不行,产量很低,因为和气候、土地有关。油菜也不如江南和北方的好,所以没有竞争力。结果导致江淮仍然种粮食和染料类经济作物为主。
其五引导地少和甚至无地农民去关外、肃汝、交趾、沿海、岭南、东岭道、呼延、陇右、天山、云中、西域等人少,实行新田制的地区。
但效果不咋地,失地农民太多,朝廷不可能全部迁走,每年能够提供的迁徙专项支出,不足以支持全国几百上千万地少,甚至无地农民搬迁。
而且江淮地区还是内陆,没有北方便利,老百姓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去富庶地区。
最后,通过朝廷控制的财阀、地主,打击、兼并其他地主势力,从而朝廷内部收购,但需要付出政策上的成本。
总之,如果正面无法推动政策,就只能采取其他曲线手段,绕过体制和现状,把现状和体制架空。
沈云卿毕竟是现代人,最大的优势是认知和理念,大可以利用手头的资源和权限,制造一些社会现象,利用这些社会现象去推动社会变革
林毅贤如今坐上高位,显然是在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青史留名“在做后事准备。所以想在离任之前,再添一笔丰功伟绩,日后好在史书上再留下一笔。
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从古至今官僚们都有青史留名的心理情节,老了老了,反而更在乎起名声。
饭一直吃到上半夜,二人谈了许多,都是二十年前想都不要敢想的内容。
之后几日,沈云卿继续又与西斯法赫谈了几天,重点了解乌兹曼的民情和欧洲情况。
一个国家一旦宗教化后就很容易狂热和盲从,现在的乌兹曼经过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和开疆拓土,尤其是打败了欧洲联军后,民族自信、文明自信空前膨胀,已经出现“非我教徒,就是异类”的苗头。
而欧洲方面情况不明,西斯法赫的情报重点在乌兹曼,对欧洲不是很关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欧洲与乌兹曼的贸易受到当年阿苏令的影响,地中海来自欧洲的船只比十年前少了近一半。
同时沈云卿也在考虑扶持西斯法赫的问题,女帝对这一问题没有明确表态,因为沈云卿估计得二十年后,所以还不急,可以等。
而女帝也认为二十年后她可能已经”升天“,这件事交给新君处理更好,她不收拾这个烂摊子。
但沈云卿却不得不提前开始考虑,因为这涉及到非洲和日后开通苏伊士运河问题。
时间一晃到了十月,大雪漫天,夜间气温低的能把人冻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