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01

第701章 一块地引发的血案(4)

来到朝殿时,女帝正就徐州案问责百官:

“查,给朕查,一查到底。”

“陛下息怒,徐州刺史石明吏已将吴执、刘岩镜捉拿在押,正在审问,不日会有结果。”桑劲川小心应付着,生怕招来女帝怒火。

“千人械斗,造成四十七人惨死,如此恶劣案件,徐州刺史有视察之责。侍郎李义清!”

“臣在。”

“刘岩镜乃兰陵人氏,你曾为兰陵刺史十余年,刘岩镜此人秉性如何!”

别看现在滴水成冰,但李义清正满头大汗。因为今早沈云卿还拍着胸脯大包大揽,什么事都往他身上推,结果一上朝人影都没了,这可急死李义清了。

看到沈云卿现身,终于是松了口气,他说:

“陛下,刘岩镜虽为兰陵富商,但臣与其并无多大交情,仅仅是萍水相逢。而且最近十多年来,臣在在京为官,已经无多少往来,臣对刘岩镜本人了解并不深。倒是海郡王与刘岩镜往来密切,生意上都有联系,臣建议询问海郡王更为妥当。”

言毕,李义清终于松了口气。但女帝并不买账,先是扫了一眼沈云卿沉默了片刻,随后理都不理,干脆直接看向田诚:

“徐州命案性质恶劣,责令刑部会同御史台督办此案,不得怠慢。”

“是,臣领旨。”

田诚、王柬二人异口同声,这时沈云卿说:

“陛下,臣有话要说。”

“海郡王何事启奏?”女帝口气不快,垂着凤目投来锐利目光。

“陛下,徐州案内情复杂,臣认为朝廷应该慎重处置。”

“千人公然聚众械斗,朝廷理应严办,海郡王何故姑息。”

“陛下,因买地而械斗事小,关键在于天下财阀人人皆豢养私兵、民练,而刘岩镜并非全国蓄养私兵最多者,朝廷若贸然处置此案,恐令人人自危。

此外近些年来国泰民安,但地方因买卖土地、欺霸百姓之事频多,因械斗而死伤数人、十数人大案极多,总计死亡者逾万人。刘岩镜与吴执因地械斗,不过是万人之中再多几个数字,无法改变国内现在官宦、富人与百姓的激烈矛盾。

处置一个刘岩镜或是吴执,难以改变现有局面,但贸然处置吴执、刘岩镜,却会激化民情、商情,因此徐州案不易草率决断,还请陛下明鉴。”

尽管要救刘岩镜的命,但不能明着救,只能用其他借口。

刘岩镜买地触碰了皇室的阴暗面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根源是民间蓄养私兵。

而且随着铁禁的放松,民间可以大量得到钢铁,能炼更多的上好兵器,也一定程度加剧了民间武装之间的冲突。

眼下虽然国家经济整体向好发展,老百姓、官僚和富裕阶层都因为国家经济繁荣而受益,但老百姓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而富人和官僚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好处。

过去七八年间,因为征地和欺行霸市引发的械斗一千五六百起,直接死亡人数逾万人。这还是性质比较大的案子,那些个县、乡一级,死一两人的更多。最终都是花钱了事,严惩者寥寥无几。

而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社会新现象的出现,带来更多的土地征用,导致阶级矛盾非但没有因为经济繁荣而缓和,反而有所扩大。

尽管财阀地主手中存有大量土地,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有些土地是没有商业、工业、矿业潜力的,而有些具有商业、工业、矿业潜力的土地在老百姓手中,征地就无可避免的会发生。

和近现代一样,古代也有强征强拆,暴力拆迁,而且都是动用“开发商”的自己的武装力量,而地方官府与财阀串通,对暴利强征不闻不问,一定会带来死伤和民情激化。

这个问题会随着时代发展,经济发展,理念发展,让当下现行法律无法适应潮流,法律的漏洞和空白日渐增多,以至于现行法律形同虚设。

这就好比用清朝的法律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当下由于知识、理念、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变,社会产生大量非农耕文明的社会现象,而法律整体还只后一个时代,甚至两个时代,这种矛盾就会扩大。

而民间蓄养私兵自古都是重点问题,目的无外乎乱世保命。但谁也没有料到岐帝国能最终缓过来,而且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样一来,当年蓄养的私兵,财阀不可能自行解散,一直到今天,就成了非正常现象。

和平繁荣时期,却养着战乱时期的兵备,财阀们既不想裁员,而朝廷也管不了,朝廷陷入国富“民强”的尴尬局面,国家是整体富裕了,但某些只占一小撮的“老百姓”却成为国家中的强势群体。

“陛下,民间蓄养私兵势头日益严重,其中涉及抛荒、隐户、隐田、偷税、漏税、非法经商、非法牟利、拐卖人口、欺行霸市等诸多问题,绝非徐州一案。如要追究吴执、刘岩镜,那之前所发类似刑案岂不都要追究,若不追究,朝廷又如何向天下交代,还请陛下明鉴。”

沈云卿相信女帝会考虑他的意见,因为蓄养私兵的本质并不是民间养兵,而是可能反叛。

王朝顾忌民间蓄养私兵不是因为不合法,也不是影响治安,根本是怕叛乱,怕那些个野心家篡权夺位,女帝也一样。

此时公孙芸惠收敛了方才气势,她已经清楚沈云卿的立场,同时也开始考虑民间蓄养私兵的问题。

“那依爱卿之见,此案该如何办理?”

“回陛下,此案已经不能按单纯的百姓械斗处理,根本上是因为朝廷法度缺失造成的刑案,因此朝廷也有责任。”

此言一出,众人议论纷纷,田诚立马就说:

“海郡王此言老夫不敢苟同。若是朝廷明令禁止民间蓄养私兵,而刘岩镜蓄养私兵四五百人,违律在先,知法犯法,岂是朝廷法度缺失。”

“田大人此言不差,但朝廷何曾管过。若是地方官府一开始便严加管束,何以至此,若是朝廷严查地方衙门,又何来民间蓄养私兵,可见是朝廷失察。朝廷有法不依,有律不遵,岂是百姓之过。田大人,往年诸如此类刑案频发,可见有地方府衙追究?”

“……”田诚未言,他很清楚地方上的烂事。

“既然田大人清楚,如追究吴执、刘岩镜,往年的旧案也应追究。但如果追究,就要冒着逼反他们的风险。但如果不追究,对吴执、刘岩镜而言又有何公平而言,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刘岩镜不过是为自保而已,自保者反要受罚,这是何道理。”

言毕,沈云卿看向女帝继续说:

“陛下,徐州案关键并不在买卖土地,而在民间蓄养私兵壮胆,要遏制诸如徐州案再发,朝廷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蓄养私兵问题,不解决蓄养私兵,日后还将发生更多,甚至死伤更为恶劣刑案。

而徐州案应该特事特办,与之前一应类似刑案一样处置。而徐州案之后,应该按新法处置,如此才公平。”

沈云卿建议以徐州案为界,徐州案应该和之前的恶性刑案一样处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赔偿死伤者一些钱财后,就此终结。

而徐州案之后,朝廷开始收紧蓄养私兵政策,重修法律,期间通告天下,给予一定的缓冲期裁剪或者解散私兵。

同时不能一刀切,有鉴于各地依然存在一些流寇贼匪和黑恶势力,朝廷应该进行一次扫黑除恶,打击土匪山贼,并允许个人仍保有一定的自卫力量,但应严格限制。

此外也可以允许民间建立朝廷严格管制的“安保公司”,个人可以通过向安保公司雇请保镖武装,如此既能为富人提供安全保卫,同时将民间武装置于朝廷法律管制之下。

有些社会现象随着时代发展,必然会出现,既然禁不了,就该约束管起来,引导这种现象合理化,把危害降到最低,好的一面发挥到最大。

沈云卿的提议引起朝堂轩然大波,御史反对的很激烈。

“陛下,臣反对海郡王所奏。”御史中丞吴兆反对道,遂即又说:“徐州案不同于以往类似刑案,以往刑案无不是地方审理,并未惊动朝廷。如今徐州案已报至朝廷,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有伤朝廷威严,还请陛下明察。”

“吴爱卿言之有理。未报朝廷公议刑案,朝廷尚且可以装聋作哑,如今既已报到朝廷,朝廷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还有威信可言。”

女帝言毕,沈云卿接过话说:

“陛下。正因为刘岩镜案已经报到了朝廷,朝廷若要秉公严办,是只此一次,日后还是继续放纵,还是从此往后都照此办理加以严办,无论哪一种,朝廷都无法向天下交代。”

吴兆的论点有其合理性,之前的案件由于伤亡小,地方上都自己审理完结之后,再上报刑部,刑部复核。此番由于性质恶劣,而且吴执先拉来薛氏站台,逼着徐州刺史只能上报刑部,如果直接由户部出面,户部肯定是要倒霉的。

所以之前地方上审理的案件,朝廷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已经捅到了朝廷,捅到了女帝面前,朝廷还继续维持原有态度,这就等于公然向财阀释放极为恶劣的示范信号,鼓励他们继续肆意妄为,显然会恶化政府的公信力。

但吴兆的论点建立在司法制度之上,现在的问题是已经不是司法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蓄养私兵既是司法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而徐州案纯粹是政治问题,吴兆并不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如果单纯做成司法案件,最后就会引发全国性政治问题。

你以为户部是吃素的,真要是鱼死网破,那些个财阀也不会买账,由此造成的经济、国力、政治损失的能量,远远超过一百个一千个徐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