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12

第712章 给校长送礼

以目前的行政结构来看,铁路日后不会是署级、局级、司级单位,其地位重要性远在司、局、署之上,但还不至于新置部级单位,政治上会立即打破现在的平衡,户部也会多一个有利的帮手,所以一定是寺级单位。

官衔上虽然是对接了石明吏的官衔,但石明吏就是一个不懂技术的文官,让他出任铁道部部长,是要出问题的。

而且铁路一旦开通,其经济和战略价值巨大,日后的收入会非常可观,户部占了这个肥缺,日后会不好对付。

但林毅贤的提议并非没有必要性,确实需要成立铁道部,以解决日后铁路的调度和统筹规划。

沈云卿权衡再三,最终表示同意:

“也罢,就新置一个衙门安置石明吏,但只能出任辅官,正职只能由金戋寺推举。”

“可以,老夫无异议。但还不知户部那边会否同意,是否会引起薛伯充与怀王反弹。”

“新置铁路衙门势在必行,而且铁路由国库与金戋寺共同出资,工部提供技术,官吏任命也应由金戋寺、户部、工部任命,薛太保与怀王并无反对的借口。”

当下官场其实一直不正常,或者说中国历代王朝都有这种毛病,用现代通俗话说,就是谁投资谁收益。

铁路是户部和金戋寺共同投资的项目,工部提供技术和工人,所以最后投资成功后,成立铁道部,铁道部的官吏任命也应该有金戋寺、户部、工部三方内部决定,轮不到其他部门插手。

否则我做了嫁妆,下了聘礼娶了媳妇,走完结婚流程,结果最后重要的入洞房生儿子的时候却没我什么事可,我脑子有病啊。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结,仍在于官吏选拔和门阀势力的根深蒂固,只要进入朝堂,就一定有派系势力,哪个派系办成了事,一应的利益好处一定会倾斜给该利益派系。

为了解决石明吏的安置问题,恰好又碰上朝廷大发展,有新部门给他安置,顺理成章的会成为转移矛盾的缺口。

二人谈妥后,林毅贤回到前厅,但沈云卿却不见了人影:

“舅舅,妹夫呢?”

“怀王邀他过府,他不能耽搁太久。”

此时沈云卿已经出了莱王府邸,趁着天色还亮堂,马不停蹄又去怀王官邸。

公孙行近些年忙于巩固地盘,发展经济势力,重点都投在了河南、淮北和河北南道。

这次朝廷新修铁路,怀王没投一分钱,但铁路通车之后,怀王收益无疑最大。整个河南都会被铁路连接起来,经济会进一步整合扩张,对吏部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利好。

“怀王近来可好。”

“呵呵,一切皆平安,海郡王请坐。”

公孙行今年六十五,虽然有些看老,但他毕竟是中原人,以素食为主,没安国公慕容奥翔那些游牧民族的饮食问题,所以虽然看老,但是身体还算健康。

略作寒暄各自落座,公孙贤给沈云卿斟满一盅:

“此酒乃是宫中三十年窖藏佳酿,近日刚刚开窖,海郡王不妨一尝。”

“哦,莫非是陛下亲自酿的‘梅花酿’。”

这时公孙行接过话说:

“海郡王也知梅花酿。”

“是这样,家兄成亲那日,陛下曾赐十坛梅花酿,要家兄每十年才能开一坛,直到终老。掐指算来,应该还有两年,不曾想今日能喝上梅花酿。”

沈云卿大为意外,高鸿结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女帝还有酿酒这个癖好。

这自古以来都有皇帝亲耕,皇后送饭的惯例和传统,但是公孙芸惠登基之后,已经不亲耕,而是改酿酒。

女帝每年都会在夏末秋收亲自酿酒,而且真是自己动手酿,使用糯米、糯黄米、糯薏米酿酒,然后陈化三月,入冬后腊梅正盛时,采腊梅投入酒中封坛窖藏。

到今天为止,还从来没有人喝到这梅花酿,因为女帝从来没有开过窖,一直存在宫中。

沈云卿端起酒盅细细品了一口,绵绵的甘醇透着淡淡的梅香,冬季饮来有种微微的寒意。

“好酒,果然是好酒。没想到陛下竟有此酿酒手艺,真是没想到。”

“海郡王若是喜爱,走时带走一坛也无妨。”

“那沈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酒是好酒,但怀王打着女帝酿酒送酒,就不是单纯的喝酒送酒,酒友的关系,公孙行寄希望于用女帝的酿酒,给这次谈话定调,以暗示接下来的谈话是女帝默许。

但沈云卿很清楚,他离宫还没超过一个时辰,女帝不可能这么快就让公孙行干预,这也不是女帝的性格。因此只能是公孙行借女帝的名义,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略作试探为谈话打底,公孙行继续说道:

“睿儿、翔儿入学至今,一直有劳海郡王费心,本王很是感激啊。在此,本王敬海郡王一杯。”

怀王满饮杯中酒,沈云卿给他斟上:

“怀王言重了,都是举手之劳,理应如此,言谢可就见外了。”

“诶,朝廷如今可都仰仗着海郡王的新政新学,一个谢字怎能当得。若无海郡王力挽狂澜,今日的朝廷恐怕危在旦夕啊,岂能是谢字所能并论。”

公孙行尽给沈云卿戴高帽子,换做是其他人,怀王的这顶高帽子肯定是求之不得顺手就给带头上。

但沈云卿还没失去理智,怀王的吹捧恭维不过是为了接下来的利益好做文章,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酒桌上的这些话,无论你说了什么,日后到了女帝耳朵里,肯定不会是原话,这一点沈云卿很清楚。

所以要是这个时候有部手机该多好,全都录下来,日后如果对质,也好放给女帝听。

沈云卿小心应付着公孙行的好意,根本没去接他话,因为不论你说什么,只要存心要挑事,都不会是你的原话。所以最大的自我保护就是不开口,用表情说话,他奈何不了你。

见沈云卿不接话,公孙行眼神公孙贤,公孙贤心领神会,从身后的茶几上,取来一个锦盒,推到沈云卿跟前:

“略备薄利,就当是郡王对睿儿、翔儿关照的的一点心意,还望郡王莫要推辞。”

“呃……”

收礼其实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画风似乎有点诡异。

公孙贤的两个儿子目前在轩禾书院读初中,沈云卿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好歹是校长。

现在公孙贤给他送礼,搁现代就是家长给班主任、校长送礼,那肯定是违规的。但眼下给校长送礼,你不收不合适,收,又感觉画风奇怪。

见沈云卿迟迟没有表示,公孙行忙是说:

“海郡王何不打开一看。”

“哦……”

沈云卿闻讯一愣,转眼想到是自己发愣,公孙行可能认为他不满意,但礼物确是好东西,所以让他别忙着拒绝,先打开看看。

想到这里,沈云卿随即打开锦盒。

只见一左一右两枚比乒乓球还大的白珠静静躺在锦盒之内,细看之下色泽其实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沈云卿迅速认出右侧这枚应该是天然珍珠,色泽略有些淡淡的米黄,而另一颗洁白无瑕,但绝不是玉料,却十分光滑圆润,不知是何材质。

“这枚海珠竟如此硕大,想来是南洲百夷那里购得的吧。”

“海郡王果然好眼力。这粒海珠浑然天成,乃是绝世宝珠,是民间海商出海偶然所得,后献于了本王。”

“原来如此,那这一颗看着着实不像是海珠,也并非玉石,沈某孤陋寡闻不知何物,怀王可否告知一二。”

听到沈云卿还有不知道的东西,怀王很是得意,他说:

“海郡王左边这枚白珠,乃是海中种明珠砗磲,十分之珍贵,比珍珠更为罕见。”

“难怪如此洁白无瑕细腻如丝,原来是竟是砗磲。”

“说来也是巧合,本王得到砗磲之后,发现与这枚海珠大小相仿,遂即找来能工巧匠制成大小一致的宝珠以供观赏把玩。”

“原来如此……”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软体动物,通常都在深海,当下缺乏深海打捞技术,所以砗磲的获得只能来自与偶然,海水把深海砗磲冲到浅海地区获得。

而且至直径乒乓球还大两圈的砗磲,至少也得是长宽高厚度七厘米开外的毛坯,这么大的一块砗磲料,砗磲母体的直径少说近两米,几乎是砗磲壳最厚的顶部那块,要弄到手,甭说是古代,现代都不容易。

另一枚与之一样大小的海珍珠,海牡蛎的年岁至少得在五十年之上,甚至百年,加之珍珠球形成形概率低,直径越大,球形成形概率越低,其价值也决然不菲。

女帝现在主要出售的都是两年到五年期的珍珠,另外还养了八年、十年期的珍珠,但都还没到收获的时间,而怀有珍珠的牡蛎周期越长,寿命越短。

怀有这么大一颗珍珠的牡蛎,都是海中牡蛎淘汰存活的幸运儿,最后被海水冲到近海被发现,概率何等之低。

自从开海禁之后,不少商人、船帮纷纷下海,怀王是最早的一波幕后推动出海的权贵,受益当然不少,这些珠宝一定是下边孝敬给他的财务。

怀王能拿出两枚稀世宝珠贿赂大学校长,可见今天要谈的这件事的价值,肯定在两枚宝珠之上。

而且礼物都看过了,再退回去显然也不合适,而且也得看是谁的礼品,怀王的礼品是万万不能退的。你退你倒霉,但收下了也不意味着平安无事。

人家给你送礼,不是人家应该的,而是你能给他带来利益。

都做到了这个份上,沈云卿不想收也只能收下,他很清楚,接下来要谈的问题会牵扯到很大的经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