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卿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岸边码头久久不散的人群,心中感慨无限,楚砚杰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
“郡王,当年咱们是杀过来,潮瓯各部寻死腻活的,这不曾想,这才十年时间,各部诚心归附了我朝,换做是从前,简直难以想象。”
“楚将军就真以为腊婆各部已经诚心归附我朝了?”
“难道不是?”
“他们归附的是我朝利益与富庶,尚未归附我朝的教化与仁德,这还有待时日酝酿生根,需得再过十年、二十年后,腊婆各部才是真心归附我朝。
不过腊婆是块宝地不假,腊婆以西是无尽的森林、土地,都是一年可种四季稻米的土地,待等二十年后打通铁路,腊婆的稻米、物产,就能源源不断输往全国。”
让一个民族归附文明,本质上是归附这个文明创造的物质和生活方式,其次才是你的文化和思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么多人向往米国天堂,难道真是为了追求自由、民主?
都是扯淡,追求的不过是米国当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并非真正追求所谓的自有、民主。
当你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你首先需要的不是一人一张票,你需要的是填饱肚子,解决温饱,只有解决了温饱,你才有精神需求,这才是真正的主次顺序。
腊婆各部这些年如此的顺服,除了沈云卿当年采取的策略争取了人心,更重要的是朝廷政策和财政上的倾斜,让他们普遍享受到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处。
否则日子比以前更苦,他们就是再服你,但现实的痛苦会逼迫他们争取自己的需求,走上抗争的道路。
所以腊婆之战平息快十年,腊婆各部其实还没有完成文化和思想上的归附,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的经营和治理,他们才会认同自己是岐国人的身份。
船行西南,不久抵达湄公河出海口,附近大量的渔民在此捕鱼,密集的高脚屋格外显眼。
由于腊婆国期间治水不利,湄公河出海口本应该是个肥沃的冲积平原,这里应该有大片的聚居区和城市,但当下出海口两岸常年被洪水淹没,只有渔民、船民长期再次居住,坐在高脚屋上谋生。
沿岸航行两日,航向转向西北,继续航行两日后,进入穆喇戌沿海。
穆喇戌本是涅佛罗的一个邦国,被腊婆国吞灭后,岐军击溃阿杉贵后,一直追杀到穆喇戌,就此顺带接管了这里,凭空多出半个省,倒也算是占了便宜。
当然,涅佛罗北派其实一直想把穆喇戌要回来,但是不敢开口。
毕竟他们与天朝有朝贡关系,腊婆尚且打不过,腊婆被岐帝国以少胜多给灭了国,他们自然也不敢明着把穆喇戌要回去。
不过沈云卿允许他们自由进入穆喇戌做工、务农、经商、贸易和定居,但仅限于穆喇戌。
同时这种宽容也不是没有底线的宽容,首先得要划定边界,你要承认这里是我的领土,其次仅限于穆喇戌,穆喇戌以东的同井、瓦瓯不在之列。
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促进两国交流,缓和腊婆各部与涅佛罗各邦的关系。
岐帝国虽然灭了腊婆,在穆喇戌有驻军,但是当地的人口和接壤地带,仍然是涅佛罗人与腊婆各部占绝大多数,两边常年不和,有必要开个口子,让他们之间的关系缓和一下。
另一方面,开放穆喇戌有利于涅佛罗方面进行贸易、走私和洗钱,算是变相的向他们输血,否则不用多久就会被乌兹曼给吸干。
潮瓯停留期间,郝仁已经遣使去往涅佛罗诸邦告知消息,因此刚过穆喇戌的海岸,进入涅佛罗国海岸不久,就有涅佛罗北邦派船前来迎驾。
通过翻译略作询问后得知,北派诸邦的城主已经在赶到佛罗城,也就是今天曼谷附近恭候天朝使节。
沈云卿遂即下令船队转向佛罗城,登岸会见诸邦城主。
佛罗城是涅佛罗国分裂之前的都城,现在归城主颂育所有,但颂育不是皇室,北派代表的都是平民派系,南派代表的是王室。
涅佛罗分裂后,北派控制了佛罗城,而王室都逃到了叻它城,现在南派的大本营。
不过搞笑的却是,北派属于佛系,主张养性养心,所以不主张动武统一全国。南派倒是想动武,但是没有完全一统的实力。
所以涅佛罗虽然分裂成了南北两派十几个城邦,但是几十年间没动过几次手,仅有的一次大动干戈也还是隆元十五年的时候,结果隆元十六年被腊婆给算计了
因此这些年来大体上还算风平浪静,没出现过大规模的动荡,加之地处热带,水土养人,所以人口基数很大。要是能把这个市场和劳动力开发出来,日后就是南海的一个大市场。
沈云卿一直不主张地缘政治碎片化,也不主张天下独霸唯我独尊,吞并所有土地,大搞扩张性侵略。
相反,地缘政治越破裂,对岐帝国对外经济输出和发展越不利。
以涅佛罗为例,大大小小十几个城邦,如果从陆路进行贸易,从北部通往南部,至少需要穿过六个,甚至七个城邦,每个城邦都都征税的话,最终的总税金会非常高。
但如果涅佛罗是个统一王国,整体的相对税率就会低得多。
而且和一个皇帝谈问题,要比十几个土皇帝谈一个问题容易得多。只要一个土皇帝没谈妥,和其他土皇帝谈的内容就会白做工。
最典型的就是中世纪的欧洲,数百个大小城邦林立,每过一国都要征税,城邦之间又相互抬高贸易关税,筑起贸易壁垒,结果就是一件商品从源头到消费终端,成本增加几十倍之多。
因此破碎地缘政治对长期的贸易并不利。
当然,还有一种手段是搞扩张侵略,把他们都灭了,但是从短期和长期来看,都不现实。
首先是文明形态和文化上,岐帝国不是野蛮扩张型文明。
其次是成本代价太大,糠多嚼不烂。岐帝国眼下需要消化腊婆、肃汝、罗哈诺、阿瓦达提,日后还要收复滇南,重整属地,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精力。
眼下还要发展工业,堤防乌兹曼发狂,已经分不出精力和资源在对外高扩张。
其三是国内问题没解决,官僚腐败,官僚系统效率低下,土地问题,政治权力架构,都还停留在传统王朝政治层面,没有实现改革,无论怎么对外扩张,日后只要国内不稳,现在的版图都会分崩离析。
所以非必要性的扩张在当前并不理智,尤其是对人口稠密地区的扩张,更不理智。
其四,就长期而言,世界那么大,可以发展的土地多的就是,常言道兔子不吃窝边草,身边总要发展铁杆几个小兄弟帮衬帮衬自己。
最后,岐帝国现在已经走上工业化,而且完全是自食其力,无需外部掠夺资源,加之又是举国体制全力推动,因此不用多久,一些工业品就会冲出国内,卖到国际市场。
沈云卿现在非常关心国外的人口和市场整合问题,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农业的体系化,进一步缩小他们和岐帝国在的生产力差距。
只有开发了他们的市场和人力资源,岐帝国的商品才有一个合理的外部市场,这些都需要时间。
按沈云卿的估计,十年之后,神都的工业就该向国内重点地区分流,再过十五年后开始在全国规划工业。
等到全国基本完成工业布局,基本上是目前时间的四十年后,那个时候工业品会开始大量出国,最多也就是再有个二十年,也就是现在后的六十年后,如果继续维持周边国家现在的文明形态,国内的工业发展和商品生产就会出现经济问题。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得搞好关系,发展周边国家,为日后岐帝国输出商品打好基础。
当然,六十年后他肯定已经不在了,但是很多事情必须深谋远虑,现在就要打基础,等到时候发现出了问题,那就晚了。
而且谁也不知道六十年后谁做皇帝,所以尽可能为子孙后代把一些关键的节点打通,免得贻害子孙。
船队抵达涅佛港,各邦城主无不震惊于天朝帝国浩大的舰队和庞大的巨舰。
由于七千石战舰体形过大,港口码头太小,横在港口外进不去,沈云卿改乘三千石才得以进港登岸,逐一接见各邦城主,了解当地情况,递交了国书,赠送他们礼品,进行商品贸易。
涅佛港停留两日,沈云卿重点了解了各地城主的诉求,盘踞在罗娑的乌兹曼舰队和驻军,分别从南部和东、西两翼对罗娑诸邦形成威胁,
海上的威胁主要来自西侧的安达曼海,东侧的泰国湾由于地理上属于岐帝国势力范围,乌兹曼还算收敛。
乌兹曼舰队和商人在当地的做派,基本上只能以“强盗行径”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