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香港制造:一梦十年
6079200000004

第4章 进化,从背对时尚开始

有一位青年电影导演不想当王晶那样的万金油。当王晶以《赌神》(1989)、《至尊无上》(1989)一鸣惊人开始向题材涉猎最广泛的导演纪录冲刺时,这位青年导演却只看重了香港电影中最有价值的两部分:英雄片和文艺片。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尝试,把前两者结合起来,结果会怎样呢?在这部过去很少有人提起名为《旺角卡门》的导演处女作里,王家卫显示出天才式的资源整合能力。两种类型片经他取舍杂糅,显现别样意趣。在当时正值文武两种题材分支发展、杂取百家手法当道的形势下,《旺角卡门》成为唯一一部真正具有“新电影精神”的电影。后来,历史证明王家卫还是香港电影人中最具探索意识的导演。

在拍摄《旺角卡门》之前,王家卫已经参与主创《吉人天相》(1985)、《龙凤智多星》(1985)、《最后胜利》(1987)、《江湖龙虎斗》(1987)等多部香港电影的制作。总的看,那些作品都属于随大流的大众电影,王家卫的才情没有机会显现。从《旺角卡门》开始,王家卫迈出了和过去决裂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竟是如此之远,形式追求、主题探索均达到了前人后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即使在十几年后的今天看来,《旺角卡门》仍然散发着新锐之气!香港影人公认这部电影让刘德华上位,并使著名“花瓶”张曼玉的戏路大改初现演技派风采,但这部电影的意义并非只是改变了两个演员的命运,为即将诞生的新一代天王、巨星铺了路,我们更应该看到,《旺角卡门》是一部决定香港电影命运的重头戏。

在这部作品中,王家卫毫不犹豫地背弃大众趣味,表现出相当浓烈的精英意识,影片的个人风格化、个人情绪化由此发展到极致:在激情音乐声中王家卫把镜头对准灯火迷离、车流狂泻的街头,这个镜头很容易令人想起《英雄本色》中李子雄率帮众在天台上教训周润发的场面,构图中包括城市的冷漠背景,震撼人心!不过王家卫的表现要比吴宇森出色许多。他在这个镜头中注入了更加强烈的个人意念,俯视城市的视角非常独特,画面有着鱼眼镜头般的张力,堪称香港电影中最富视觉冲击力的都市夜景镜头。这一次注视香港,与众不同。《东邪西毒》(1994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摄影奖)之后,很多人都以为是摄影师杜可风制造了王家卫电影瑰丽奇诡的视觉异象。公开场合,王家卫也表示过对杜可风的钦佩,声称杜可风随意拍的画面都比自己想象的东西好,不过我们应该明白在王家卫认识杜可风之前,他已经表现出对影像素质的苛刻要求。

《旺角卡门》的摄影师是刘伟强(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影片开场,华仔拥被而起,点烟、拍打电视机,直至等到表妹敲门。这个段落和《英雄本色》片头一样堪为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最流畅精炼的剪辑,画面色光效果更是醒目,足见导演在视觉造型方面极具经营意图。

华仔在楼梯间怒责前女友的那一段,昏暗的楼梯间里,我们看不清华仔脸上的表情,却可以更加强烈感受到他的愤怒!房间里,墙面上的污迹、家具上的浮尘未加清除,自然光线笼罩着初识异性脸上的微妙表情,似乎很不经意的细节,却让人永远难忘(我以为,这些信手拈来的清新细节胜过王家卫后来在《花样年华》中刻意经营纷华靡丽的一切)。片中还有亚洲电影最唯美而保守的床上镜头。整部影片中情绪化的光感迸射飞扬,悦目、惊心。在技术上该片推陈出新,新颖别致的电影语言让观众过耳难忘。华仔和黑帮成员的连场激斗,均做频闪效果并附以偏冷色调(《重庆森林》那如梦似幻的运镜渊源在此啊),结局华仔目睹同伴失手愤而上前,身后疾驰而过的红色货柜车暗寓了他的生命颜色—这一节和《红高粱》开篇红色盖头笼罩巩俐的画面异曲同工—诸如此类的镜头已经充分证明了王家卫的实力,他必将成为引领香港电影走向世界的开路先锋。

然而张扬的形式美感、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以及首次代表香港电影参加戛纳电影节导演周的荣耀并没有使《旺角卡门》变成时尚影片,相反,它发出的呐喊在香港主流商业电影洪水猛兽般的轰鸣声中显得微不足道。和王家卫的背离大众电影趣味不无关系。尽管《旺角卡门》采用了英雄片的结构框架,但他却把“反英雄”的母题加以强调,不给观众一点做梦的机会:两个混迹黑社会底层的青年(刘德华、张学友)终生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刘德华没有机会拥抱爱人、张学友没有机会成为英雄,他们不过是“阿公”手里的棋子。

当他们的生命结束,无人珍视他们的牺牲。当枪声响起,观众绝不会像看吴宇森式英雄片那样产生宣泄快感。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曾看到此片的两个版本:录像带版中,刘德华头部中枪倒在篮球场上,身体一阵阵悸动,死不瞑目,片尾字幕出。后来在影院看到名为《热血男儿》的引进版,才知道该片另有结尾,刘德华中弹倒下抽搐一阵后,时光一转:监狱中,华仔已成白痴,悲痛欲绝的张曼玉给他一口口喂饭,片尾字幕出。我所喜欢的是第一个版本。“头部中弹”和“无脑人”这个“事实”令我们感到王家卫隐有“思想被毁灭”的忧虑……

所幸的是,王家卫坚持了自己的主张,继续宣扬“毁灭”学说,《阿飞正传》(1991)、《重庆森林》(1994)、《东邪西毒》(1994)、《堕落天使》(1995)、《春光乍泄》(1997)中,所有成长的人都在被毁灭和自我毁灭。拍完《旺角卡门》,王家卫已然无意研究英雄片和文艺片的类型整合,因为他发明了第三种类型,此后,他要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类型创作。

不幸的是,王家卫在《旺角卡门》之后推出的倾情之作《阿飞正传》票房惨败。尽管有小众的津津乐道、热情吹捧,但大众却搞不懂王家卫说的是些什么……1990年12月,有张国荣、刘德华、张学友、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六大当红影星加盟的《阿飞正传》在香港两大院线同时开映,结果只放映12天便草草收场。后来《阿飞正传》荣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但是大众并没有由此意识到王家卫就是身边的天才。1994年,《东邪西毒》还要靠刘镇伟帮忙套拍的笑片《东成西就》挽回票房损失。

如果不是《春光乍泄》(1997)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了最佳导演奖而为王家卫镀上一层纯金,恐怕他至今还要因作品缺少经济回报(这在香港商业电影环境下可谓致命伤)而一蹶不振、偃旗息鼓。

思想者喜欢背对时尚。

我们应该记住香港影人为《阿飞正传》颁发的五项大奖,大众尚未觉醒的时候,香港的电影人首先觉醒了。虽然观众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接受王家卫,但是众多为《阿飞正传》所启蒙的香港电影人在王家卫的自由创作精神鼓舞下拍出了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推动了香港电影的类型进化。

陈果[《大闹广昌隆》(1991)、《香港制造》(1997)、《去年烟花特别多》(1998)]、陈可辛[《双城故事》(1991)、《甜蜜蜜》(1996)]、刘国昌[《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1992)]、张之亮[《笼民》(1992)]、杜琪峰[《现代豪侠传》(1993)、《暗战》(1999)、《枪火》(1999)]、尔冬升[《新不了情》(1994)、《色情男女》(1996)]、刘镇伟[《西游记第101回之月光宝盒》(1995)、《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1995)]、游达志[《暗花》(1997)、《非常突然》(1998)]、叶伟信[《爆裂刑警》(1999)、《朱丽叶与梁山伯》(2000)]齐步向前,多种次旋律取代了陈旧的熔百家精粹为一炉的杂烩主旋律,香港电影真的有了好莱坞味道!电影类型的丰富亦加速了电影演员的成熟,似乎一夜之间,很多巨星级的偶像演员明白了何谓演技,黄秋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野兽刑警》(1998)]、刘青云[《新不了情》(1994)、《O记档案三合会》(1999)、《再见阿郎》(1999)、《目露凶光》(1999)]、吴镇宇[《高度戒备》(1997)、《朱丽叶与梁山伯》(2000)、《爱情白面包》(2001)]等二线演员也鱼跃出位,令人刮目相看!

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个新的五百年开始了。时间在历史的隧道里穿梭,我们和孙悟空一样糊涂了,我们在过去和将来看到了两个影子,但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自己的真身。

新时代,我们遭遇传媒轰炸,传媒策动我们投奔时尚漩涡。很多人被一枚名为“时尚”的子弹击中头部。时尚像瘟疫一样传播,被感染的人很快就会出现中毒症状,他们的头脑会发热,他们的举止异常乖张,他们步调一致地表达个性,他们来不及判断就加入了狂欢者的行列。狂流之下,王家卫式精英文化演变为时尚旗帜。

当王家卫从国际影展载誉而归,艺术大师的光环将他围绕,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必须接受人们的膜拜。小资情绪泛滥的社会,他的电影《花样年华》(2000)被普及为大众影片。这部电影在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四个城市首映后上座率持续居高,成为年度小资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在传媒的蛊惑下,一再搁置的《2046》也像好莱坞暑期大片一样为广大热情的人们所殷殷地期盼着,谁能预料该片的首映会掀起怎样的风潮呢?一个从旧时尚中分离出来的生命体最终成了新时尚的奴仆,王家卫个人已经完成了从小众电影往大众电影的过渡。我倒希望王家卫的《2046》兜头浇来一桶冷水。

当另类变成主流,当主流发展到了通俗而庸俗的地步,头脑清醒和头脑不很清醒的人们就会不留情面地与其挥手告别。

永远是背对时尚的人有资格做思想者。当思想者制造出使人们发生集体意识癫狂的新时尚之后,又会有人转过身去,义无反顾地向反面飞奔。基因突变随时发生,更改游戏规则的过程循环不止,所以,我们的电影文化明天会长出一副什么样的嘴脸,似乎很难确定。我们期待进化……

今天,背对时尚的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