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韩愈·柳宗元诗选
6127000000030

第30章 柳宗元诗选(11)

饮酒

今旦少愉乐,起坐开清樽〔1〕。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2〕。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3〕。

连山变幽晦,渌水函晏温〔4〕。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5〕。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6〕。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7〕。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尝存〔8〕。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这首诗写饮酒,“驱忧烦”是全篇的精神所在。诗人是在一种半醉半醒的特殊状态下,将饮酒时的所感、所见和所闻一一写来,而渗透在其中的,正是那种忘却现实遭遇和摆脱世俗烦恼的特殊心境。

注释

〔1〕旦:早晨。按“旦”,《全唐诗》作“夕”。清樽:盛酒器。清指清醇之酒。谢胱《与江水曹至滨干戏》诗:“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2〕觞:古代称酒杯。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先酒:诗人自注:“始为酒者也。”指第一位发明酿酒的人。“为我”句:是诗人的祷告之词。〔3〕须臾:不久,一会儿。殊:不同。此相对于“少愉乐”而言,意谓心情好了起来。暄:温、暖。〔4〕连山:连绵的群山。幽晦:昏暗不明。函:包含。晏温:天气晴暖。《史记·孝武本纪》:“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集解》:“如淳日:三辅谓日出清霁为晏,晏而温也。”《索隐》:“许慎注《淮南》云:晏,无云也。”〔5〕蔼蔼: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一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繁:茂盛。〔6〕庇:遮盖,掩护。《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竟夕”句:意谓这些树木好像整夜都在对我诉说着动听的语言。按这是诗人在醉态朦胧之中,听到风吹树木之声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错觉。也正是诗人饮酒而“驱忧烦”的特殊用意。竟夕,整夜。〔7〕辞:推辞。偃卧:仰卧。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追情栖息时,偃卧任纵诞。”芳荪:指芳香的草地。荪,香草名。〔8〕彼哉”二句:意谓那些富豪虽也饮酒,但未必懂得此中趣味。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曾子日: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此道,指饮酒的真正趣味。

掩役夫张进骸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1〕。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2〕。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3〕。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嗤〔4〕。

生平勤皂枥,坐秣不告疲〔5〕。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6〕。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7〕。

髋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8〕。

从者幸告余,腃之涓然悲〔9〕。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10〕。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11〕?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12〕。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13〕。

掩骼着春令,兹焉适其时〔14〕。

及物非吾辈,聊且顾尔私〔15〕。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役夫,供人役使的人。张进,生前是一位马夫,一生辛勤劳苦。死后的坟墓为山洪冲刷,骸骨暴露散乱。作为官僚阶层一员的柳宗元,不仅亲手为其掩埋骸骨,还饱含深情地写下这首诗,对其不幸的遭遇深表同情,对世道的不公也有所谴责。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柳宗元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注释

〔1〕悠悠:遥远。尔:语气助词。“一气”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万物生于元气,人也如此,气聚而生,气散而亡。一气,指元气。之,指人的生死。王充《论衡·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同上书《命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2〕“偶来”两句:意谓偶然来到世间,经历许多喜怒哀乐,又匆匆离开了世间。奄忽,迅疾,倏忽。辞,辞世,指死亡。〔3〕“为役”二句:意谓做仆役的有什么卑贱耻辱?富贵之人又有什么了不起。〔4〕一朝”二句:意谓人一旦死去,留下的同样是枯朽之骨,并无美丑之分。纩(kuàng)息定,纩是丝棉絮,古人快死时,将丝棉放在其口鼻处,以判定其是否停止了呼吸。《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绝气。”郑玄注:“纩,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妍嗤(yán cī):美和丑。嗤,同媸,丑。〔5〕皂枥(1ì):马槽。皂,牛马食槽。剉秣(cuò mò):铡碎饲料,喂养牲口。《敦煌变文·韩彭赋》:“乃见韩彭,坐IJ草饲马。”〔6〕槥椟(huì):小棺材。《汉书·成帝纪》河平四年:“其为水所流压死,不能自葬,令郡国给槥椟葬埋。”颜师古注:“槥椟,谓小棺。”东山基:东山脚下。〔7〕值:遇到。崩湍:急流,指山洪暴发。荡析:冲荡分散。路垂:路边。〔8〕髋(xiāo)然:枯骨暴露貌。《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髋然有形。”百骸:指全部尸骨。不复支:谓遗骨散架,互不相连。〔9〕睠:视。涓然:泪流貌。

〔10〕“猫虎”句:古代有迎祭猫神和虎神的习俗,因猫能食田鼠,虎能食野猪,有保护庄稼之功。《礼记·郊特性》:“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犬马”句:古人常拥破车盖和破帷帐掩埋死狗和死马,以念其效力之劳。《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日: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此二句感喟人尚不如猫虎犬马。〔11〕伫立:久久站立。唁(yà):对遭遇非常变故者的慰问。后来多指对遭遇丧事的人而言。《诗经·鄌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孔颖达疏引《谷梁传》:“此据失国言之,若对吊死日吊,则吊生日唁。”尔:你,指张进。“岂复”句:意谓难道你还会知道这件事吗?〔12〕“畚锸”句:意谓用畚箕铁锹收拾你的遗骨重新掩埋。畚(běn):畚箕,土筐。锸(chā):铁锹。载:装载。埋瘗(yì):埋葬。“沟渎”句:意谓挖了排水沟以保护坟墓不再被冲毁。〔13〕‘‘不谓”句:意谓我并不认为你知道此事。〔14〕‘‘掩骼”二句:意谓按照礼制,要在春季掩埋枯骨,眼下正是这个时候。《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酱。”骼,枯骨。春令,春天的节令。兹,此。焉,语助词。适,恰好。〔15〕“及物”二句:意谓将仁德及于万物,不是我这种人所能做到的,姑且顾念一下你我之间的私交吧。

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1〕。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2〕。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3〕。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4〕。

凭栏久彷徨,流汗不可挥〔5〕。

莫辨亭毒意,仰诉璇与玑〔6〕。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7〕?

题解

此诗约作于永州时期。诗中写夏夜炎热的情景和感受,语言凝炼,感触细腻,结尾处隐约含有对当政者的怨愤寓意。

注释

〔1〕中夜:半夜。褰(qian):提起,撩起。〔2〕凝:凝聚。星汉:银河。曹操《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湛(ch6n)光辉:淹没了光辉。湛,湛掩。《汉书·元帝纪》:“正气湛掩,日久夺光。”颜师古注:“湛,读与沉同。湛掩者,见掩而湛没。”这两句意思是说:山泽间凝聚着湿热的暑气,遮掩了银河的光辉。〔3〕火晶:如火的太阳。晶,日。《晋书·天文志上》引汉王仲任语云:“夫日,火之精也。”《元包经传》卷三《仲阳第六·明夷》:“晶冥炎潜。”唐苏源明传:“日之瞑,炎之瘗也。”又唐李江注:“晶,日也。”燥:干。这里用作动词,烘干。这两句意思是说:火热的太阳烘干了露水,宁静的郊野没有一丝凉风。〔4〕“探汤”二句皆为倒装句法,本意是:汲阴井如探汤,开重扉如炀灶。阴井:背阳之井。汤:热水,开水。重扉:指居室的里门和外门。炀灶:在灶前烤火。《韩非子·内储上》:“夫灶,一人炀焉。”此二句意谓打出来的阴井之水,滚热如沸;打开房门,热气扑面,如在灶前烤火。〔5〕彷徨:徘徊。不可挥:谓擦拭不净。〔6〕辨:一作“辩”。亭毒:化育,养育。《老子》第五十一章:“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璇与玑:指北斗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索隐》:“《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而为斗。”此二句意谓不知上天这样养育我的用意何在,我仰望北斗,倾诉痛苦。〔7〕谅:的确。姑射(yè)子:神话传说中的神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静胜:《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王弼注:“躁罢然后胜寒,静无为以胜热,以此推之,则清静为天下正也。”希:望。此二句意谓我的确不是姑射山上的神人,又怎能指望像他们那样清静安详呢!

独觉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1〕。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2〕。

为问经世人,古人谁尽了〔3〕?

题解

此诗约作于永州时期。诗中写清晨一觉醒来,发觉窗外雨声稀落,百卉凋零,不禁油然而生迟暮之感。诗人本来很有经世之心,但现在却为繁琐的世俗事务所缠绕,不由得感慨万千。诗歌出语自然,写景清妙,抒情深婉。

注释

〔1〕窗牖空:写窗外空旷,以暗示草木花卉之零落。寥落:稀疏。晓:天明。〔2〕良游:佳游。良,美好。《文选》卷二十四陆机《答贾长渊》诗:“念昔良游,兹焉永叹。”李善注:“刘慎《黎阳山赋》日:良游未厌,白石潜晖。”迟暮:《楚辞》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迟,晚也。”末事: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情。这里指世俗之事。《文选》卷十七傅毅《舞赋》:“弛紧急之弦张兮,慢末事之骫曲。”李善注:“言郑卫之末事,而委曲顺君之好,无益,故废而慢之。”〔3〕经世: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古人”句:意谓古代的那些仁人志士,又有几人能一遂平生志愿呢?尽了,一一实现。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1〕。

黄叶覆溪桥,荒村惟古木〔2〕。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3〕。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4〕?

题解

此诗约作于永州时期。诗中写晚秋的清晨,诗人行经郊野荒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诗人所突出表现的,是萧瑟、幽深、寂静的环境,用以衬托内心的孤寂情怀。诗末显示出忘怀现实、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注释

〔1〕杪秋:暮秋。农历九月。《楚辞》宋玉《九辩》:“觌杪秋之遥夜兮,心缭唳而有哀。”幽谷:幽深的山谷。〔2〕覆:遮盖。〔3〕寒花:即秋花。疏:疏落,稀疏。寂历:寂静。江淹《灯赋》:“涓连冬心,寂历冬暮。”“幽泉”句:谓深涧中泉水的声响断断续续,十分微弱。〔4〕机心:智巧变诈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何事:为何。惊麋鹿: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一:“《金楼子·兴王篇》日:‘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叔齐起害鹿死,伯夷恚之而死。’此与《列士传》言伯夷、叔齐不食经七日,天遣白鹿乳之,夷、齐思念此鹿肉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死,同一怪妄不经,然正机心惊鹿之一证也。”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整首诗以白描的手法,首先描绘出一个天地皓洁茫茫、万籁俱寂的雪景,然后在这个背景上,着意突出一位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这个形象本身,未尝不是诗人的自况,其中展示了诗人孤独而高洁的品性与人格。

注释

〔1〕绝:尽。径:道路。踪:足迹。〔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1〕。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2〕。

题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奉诏自永州返回京城长安。临行时,他在永州的诸位好友在长亭为他设酒饯行。到达驿站后,诗人仍旧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意味深长的七言绝句,寄给永州的诸位友人。诗中以屈原自况,婉转地抒发怀才不遇而又孤独寂寞的心情。离觞,指离别时的饯别之酒。觞:古代称酒杯。驿,驿站,掌投递公文、转运官物及供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却,还,回。

注释

〔1〕无限:这里是众多的意思。《史记·河渠书》:“山东从沔无限。”《正义》:“无限,言多也。”居人:相对于行人而言,指相送诸公。独醒:《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里用以自况。长亭:秦汉十里置亭,亦谓之长亭,为行人休憩及饯别之处。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2〕高阳侣:指像郦食其、山简那样的嗜酒之人。汉高祖时的谋士郦食其,为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刘邦不喜儒生,郦食其前往谒见时自称是“高阳酒徒”。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列传》补。又,汉侍中习郁于襄阳岘山南作鱼池。晋山简镇襄阳时,每临此池,置酒辄醉,日:“此是我高阳池也。”见《世说新语·任诞》及注、《晋书·山简传》。下厅:下舍,指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