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韩愈·柳宗元诗选
6127000000031

第31章 柳宗元诗选(12)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1〕。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2〕。

题解

此诗同前奉诏赴京途中作。据题中“见新花开”可知当作于初春。衡山,古代称南岳,在今湖南衡山县境内。却,还,回。弟,指诗人的从父弟柳宗直。按柳宗元贬永州时,宗直与他相伴。现在宗元北归,宗直尚留在永州。这首诗就是催促宗直前来一道同行。

注释

〔1〕故国:指故乡。楚树:指横山上的梅树。衡山古属楚地,故称“楚树”。南枝:这里是借用古诗的典故,表示对家乡的怀念。《文选》卷二十九《古诗一十九首》其一:“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又《自氏六帖·梅十》:“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言寒暖之候不同。〔2〕峰前回雁:《方舆胜览·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按古人常以“雁行”喻兄弟,故上句言“归路好相逐”。《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

汩罗遇风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人修门自有期〔1〕。

为报春风泪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2〕。

题解

此诗同前奉诏赴京途中作。汨(mì)罗,即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诗人北归至汨罗江时遭遇风浪,险恶的环境,令他自然想起战国楚臣屈原投江而死的悲惨命运。诗人庆幸自己的命运好于屈原,因为自己毕竟得遇清明之世,还能生还入京,还有报效国家的机会。所以他要春风寄语汨罗江,不要掀起波浪以“枉明时”。其实诗歌是以深婉的语言,表达内心无限的忧伤之情和凄恻之意。

注释

〔1〕楚臣悲:指屈原沉江而死的悲惨结局。修门:这里代指京城长安城门。《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兮。王逸注:“修门,即郢城门。”按郢为楚国国都。〔2〕枉明时:谓称屈于清明之世。枉,屈,冤。

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1〕。

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2〕。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3〕。

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4〕。

题解

此诗同前奉诏赴京途中作。汉阳,今湖北省汉阳县。临川驿,在汉阳北郊。十年前,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路过汉阳,这次返京途中再次经过这里,诗人触景生情,不免感慨万千。诗中将目前的情景、往日的回忆以及自身的感慨融为一处,颇有一唱三叹的韵致。

注释

〔1〕方:正。向阙:谓返回京城。阙,城阙,城门两旁的楼观,这里指京城长安。回首:回顾。〔2〕多垒:《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郑玄注:“辱其谋人之国不能安也。垒,军壁也。数见侵伐则多垒。”按此时淮蔡一带吴元济等人兴兵叛乱,正与朝廷对垒,故有此句。这两句意思是说:四郊多垒,这并不是我的耻辱,但是不能为朝廷出谋划策,终究使我自感哀怜。〔3〕“乱松”二句:意谓望见那片杂乱的松树,使我想起那是郊外的一座寺院;残雪覆盖的山坡,依稀记得那里有一片山田。〔4〕惆怅:因失意而感伤。樵渔事:砍柴打鱼之事,此指隐居的生活。落然:止息,废弃之意。白居易《白咏》:“回面顾妻子,生计方落然。”又《哭李三》:“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

诏追赴都二月至溺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1〕。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2〕。

题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自永州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长安东郊的灞上。经历了十一年的贬谪生涯,现在又重返京城,这给诗人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因而诗歌也表现出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开朗喜悦的情怀。

注释

〔1〕十一年前:柳宗元自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贬为邵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和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至此时返京恰好为十一年。南渡客、北归人:皆诗人自指。四千里外:唐杜佑《通典·州郡十三·零陵郡》:“(郡)去西京三千二百七十四里。”按水路迂回,此举其成数。〔1〕“诏书”句:意谓皇帝的诏书准许我随着温暖的春天返回京城。阳和,春天的暖气。驿路: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而修筑的大道,沿途多设驿站。这里有“沿途”的意思。

衡阳与萝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1〕。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2〕。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3〕。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4〕。

题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和刘禹锡各奉诏自贬所返回京城长安,三月,又分别改为柳州(治马平,今广西柳州市)和连州(治桂阳,今广东省连州市)刺史。他们一道离京赴任,在衡阳分手时,柳宗元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写下这首饱含悲苦与忧伤的诗章。当时刘禹锡也写有《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诗;“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释

〔1〕十年憔悴:指从永贞元年(805)被贬至元和十年返京这十年间的困顿生活。秦京:秦朝建都咸阳,这里借指长安。翻:反而。岭外:五岭(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赵城诸岭的总称)以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2〕伏波故道:汉代伏波将军曾经走过的旧路。西汉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曾经出桂阳、下湟水(今广东连江县),前往征讨南越相吕嘉的叛乱。见《汉书·五帝纪》。东汉光武帝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也曾由此南下。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柳宗元和刘禹锡分赴柳州和连州,走的就是当年伏波将军所经过的道路。风烟:风光烟景。翁仲:传说为秦时巨人名。《淮南子·汜论训》:“秦之时……铸金人。”汉高诱注:“秦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临洮,其高五丈,足迹六尺。放(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翁仲君何是也。”后指铜像或墓道石像。这里指墓前石人。遗墟:遗址,废墟。此指留存的荒墓。草树平:言荒墓为草木所埋没。〔3〕直以:只是因为。慵疏:懒惰粗疏。这里实际是说不向执政者和保守势力献殷勤。招物议:招致众人的议论。“休将”句:意谓不要以诗文博得当世的名声,以免招惹是非。《旧唐书·刘禹锡传》:“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按后藉御史中丞裴度之力,得改连州。自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即此意。〔4〕临河别:到河边分别。濯缨:洗涤帽带。《文选》卷二十九李陵《与苏武诗》:“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李善注:“夫冠缨,仕子之所服,濯之以远游,今因远游而感逝川,故增别念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今天已经不需要去河边道别了,流淌不尽的泪水已经****了帽带。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人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1〕。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2〕。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3〕。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4〕!

题解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贬赴柳州途中。作者在这首诗中寓情于景,借写岭南奇异的景物和风土,深婉曲折地反映了自己所处的险恶环境,诗末表达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感慨。岭南,又称岭表、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江,指广西境内的漓水、桂江、浔江。按柳宗元《答刘连州邦字》诗说:“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知其赴柳州途径是由湘水下漓江,经桂江,再由浔江逆流而上。

注释

〔1〕瘴江:指岭南地区有瘴气的江河。云烟:云雾。黄茆:黄色的茅草。茆,通“茅”。《方舆胜览·广西路·廉州》“青草黄茅瘴”注:“《元和志》:自瘴江至此,瘴疠尤甚,中之者多死,举体如墨。春秋雨时弥甚,春谓青草瘴,秋谓黄茅瘴。”〔2〕“山腹”句:《唐诗鼓吹》卷一注引《岭外代答》:“象州郡治西楼,正面西山,雨晴,山腹忽起白云,状如白象,经时不灭。”蛟涎:蛟龙的唾液。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谷者,时遭其患。见人先以腥涎绕之,既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血尽乃止。”〔3〕“射工”句:张华《博物志》:“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巧伺,机灵地窥伺。飓母:飓风起前出现的彩云。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南海人言,海风四面而至,名日飓风。飓风将至,则多虹蜕,名日飓母。”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南海秋夏间,或云物惨然,则其晕如虹,长六七尺,比候,则飓风必发,故呼为飓母。”〔4〕“从此”二句:意谓从此以后,令人忧虑的事情更多了,我衰老的身体又能度过多少光阴呢!华发,花自的头发,指年老体衰。流年,流逝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