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韩愈·柳宗元诗选
6127000000006

第6章 韩愈诗选(5)

落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1〕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2〕。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3〕。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即熟,见落空相似〔4〕。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5〕。

倘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6〕。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7〕。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8〕。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9〕。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10〕。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11〕。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12〕。

因歌遂成诗,持用诧妻子〔13〕。

题解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九年(803),时韩愈三十六岁。诗中生动地描写落齿之状,风趣而诙谐,表现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朱彝尊评此诗云:“真率意,道得痛快,正是昌黎本色。”

注释

〔1〕俄然:旋即,形容时间短暂。殊未已:远未停止。〔2〕懔懔:恐惧貌。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3〕叉牙:即“权枒”,参差不齐貌。妨食物:言妨碍咀嚼食物。颠倒:形容牙齿东倒西歪。怯漱水:谓害怕牙齿脱落,连漱口时也小心翼翼。〔4〕今来:谓近年来。熟:言习以为常。空:无,谓不以为意。〔5〕次第:依次,一个挨一个地。〔6〕支:支撑,维持。纪:中国古代纪年以十二年为一纪。〔7〕渐:指身体之渐衰。指:指归,方向。〔8〕恃:依恃,凭借。〔9〕生有涯:言生命有其止境。《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长短:指寿命的长短。〔10〕谛视:审视,细看。〔11〕庄周:即庄子。“木雁”句:语本《庄子》,含意是说无牙有无牙的好处。《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日:‘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日:‘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日:‘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日:‘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日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日:‘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12〕“语讹”二句:意谓齿落之后,发音不准,也许沉默更好;嚼不动硬的食物,吃软的食物,也许味道更美。〔13〕诧妻子:言使妻子惊讶。

利剑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1〕。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2〕。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

使我心腐剑锋折〔3〕 !

决云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4〕。

题解

此诗以剑起兴,表现对“谗夫”即奸邪之徒的痛恨,显示出诗人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

注释

〔1〕耿耿:形容利剑寒光闪烁。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2〕寡徒侣:少同伴。比知音:言剑好比是自己的知音。〔3〕心如冰:言心如冰一样清莹素洁。剑如雪:言剑光如同雪一样闪亮。曹丕《大墙上蒿行》诗形容宝剑:“自如积雪,利若秋霜。”谗夫:说别人坏话、中伤别人的人。心腐:同“腐心”,痛心。这里形容内心极度愤恨。《史记·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司马贞《索引》:“腐,亦烂也,犹今人事不可忍云‘腐烂’然,皆奋怒之意。”〔4〕决云:冲破云层。《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噫:叹词。黄泉:地下深处,也指葬身之处。

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1〕。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2〕。

题解

贞元十九年(803)冬,韩愈因直言论事而被贬为阳山(县名,今属广东省)令,次年春赴贬所。这首诗就是在湘江旅途中所作。诗歌借凭吊屈原以寄托失意之慨,同时也表现出坚贞不屈的品性。

注释

〔1〕猿愁:谓猿啼声悲,闻之令人忧愁。陈子昂《宿襄河驿浦》诗:“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踊:跳跃。汨罗:江名,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放逐于江南,因忧愤国事而自投汩罗。“自古留传”即指此事。〔2〕蘋藻:皆水生植物。蘋即浮萍,古代用以祭祀。《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奠之,宗室牖下。”无处奠:是说不知到底在何处祭奠屈原。“空闻”句:《楚辞·渔父》载:屈原被放逐后,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渔父怪而问之,屈原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以随波逐流之辞,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又安能以皎皎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丰世而去。歌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按“鼓枻”,王逸注:“叩船鸣也。”即敲打船舷。《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王逸注:“桤,船旁板也。”

答张十一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1〕。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2〕。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3〕。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4〕。

题解

张十一即张署,“十一”是他的排行。张署,河间(县名,今属河北省)人,贞元二年(786)进士,举博学宏辞,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被贬至南方,韩愈贬为阳山令,张署贬为临武(县名,今属湖南省)令。张署在临武时有《赠韩退之》诗曰:“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鲛人远泛渔舟水,鹏鸟闲飞露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全唐诗》卷三一四)韩愈即为此诗以答和。原各本题下有“功曹”二字,据钱仲联先生考证,当为后人所加,今删去。

注释

〔1〕“山净”二句:描写阳山荒寒冷落的景象。〔2〕筼筜(yāng):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纤纤:细小貌。踯躅(zhí):植物名,即“羊踯躅”,亦称“闹羊花”,花鲜黄色。〔3〕报:报答。恩波:指皇帝的恩泽。死所:身死之处。炎瘴:指南方炎热地区的瘴疠之气。〔4〕斗觉:突然发觉。霜毛: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