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女真的另一支黑龙江女真,因居住在黑龙江流域而得名。在黑龙江流域,居住着黑龙江虎尔哈部、萨哈连部、萨哈尔察部、使犬部、使鹿部和索伦部等。在这一地区,有水量丰沛的河流,广阔的草甸,蓊郁的丛林,茂密的灌木。灌木林中有红瑞山茱萸和红果山楂,绣绒菊和山葡萄。在杨树、柳树、松树和桦树的林荫中,布散着女真人、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费雅喀人和索伦人的树屯。他们靠狩猎、畜牧、采集、种植和捕鱼为生。捕鱼时,人们乘坐用树脂粘合桦树皮制作的刀船,划着铲形船桨,以鱼叉捕获鲟鱼和鳇鱼等。鱼叉被皮条的一端拴着,皮条的另一端系在捕鱼者腰上。捕鱼时,捕鱼人迅速而准确地向鱼叉去,一旦叉上鱼之后,鱼叉被鱼带着疾游,但因鱼叉为皮条所系,鱼便被捕获。捕鱼之外还采东珠。《满洲源流考》记载:
东珠出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中,匀圆莹白,大可半寸,小者亦如菽颗,王公等冠顶饰之,以多少分等秩,昭宝贵焉。(《满洲源流考》第19卷)
在长满水藻、绿苔的河汊里,是捞采东珠的好地方。采珠人在每年四月至八月的采珠季节里,乘葳瓠(wēi hù,独木舟)并负袋潜水采珠。他们潜在水中,捞出河蚌,装入袋中,上岸取暖后,再潜到水里。将捞取的河蚌敲开,寻找珍珠。往往在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蚌壳里才能挖出一颗东珠。他们把采到的东珠装在鱼皮袋囊或桦树皮盒里,以备贡赋。
上述地区的部民,元亡后受明廷的管辖。努尔哈赤建元之后,在统一东海女真的同时,为从明朝接管对黑龙江流域的统治权,曾多次发兵征讨黑龙江女真。他首先兵指萨哈连部。
萨哈连部因居住在萨哈连乌拉流域而得名,萨哈连为满语sahaliyan的对音,是黑色的意思;乌拉为满语vla的对音,是江的意思。萨哈连乌拉即黑龙江,亦称“黑水”。萨哈连部的居住区域,《东三省舆地图说》载:“萨哈连部在今黑龙江瑗珲城以下至黑河口西岸,及自三姓音达穆河以下至乌苏里口松花江南岸地方。”《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把它标注在精奇里江瑗珲城东、黑龙江北岸一带。《清开国初征服诸部疆域考》载,萨哈连部分在精奇里江和牛满河流域。萨连部居住在黑龙江中游流域。其部东至乌苏里江口、接使犬部,西邻索伦部,南至黑龙江虎尔哈部,北界使鹿部。
万历四十四年,即天命元年(1616),后金汗努尔哈赤兵征讨萨哈连部。关于这次兵事,不仅《满文老档》、《清太祖实录》和《满洲实录》均有载述,证明确有其事;而且《满文老档》留下更详细的记载:
第一,征讨原因:
萨哈连乌拉的萨哈连部和虎尔哈部商议说:“我们把来这里做生意的三十人,并同我们兄弟带来的四十人,全部杀死,一同叛乱。”
在五月把那七十人杀了。那时有九人脱逃,使这个惨杀的消息,在六月二十八日传到英明汗的耳中。大英明汗愤慨地说:“派兵征讨!”
第二,会议师期:
诸贝勒大臣谏阻说:“夏季多雨泥泞,大兵行动不便,最好在冬季结冰再进攻。”但是汗反驳说:“在夏天如果不去,到秋天他们把粮食埋藏各处,自己抛弃屯寨去阴达珲塔库喇喇部。我们的兵回来后,他们又返回故地,取出埋藏的粮食吃……这个夏天,我们兵如果去,他们只顾自己逃避,没有时间埋藏粮食。他们以为在这个夏季大兵不会来,他们将安闲不备,所以现在出兵,能一举全胜。”
第三,军事准备:
七月初一日,发布命令:“从每一牛录挑选强壮的马各六匹,把一千匹马放在田野中养肥。”初九日,又命令:“从每牛录派出制造独木船者各三人。派六百人去兀尔简河发源处的密林中,造独木船二百艘。”
第四,作战经过:
七月十九日,命令:“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硕翁科罗巴图鲁安费扬古率兵二千人,到兀尔简河后,领兵一千四百名,乘独木船二百艘前进……另六百名骑兵在陆上行走。”当日出发,第八天到达造独木船的地方。扈尔汉和安费扬古率兵乘独木船在乌拉河上前进,骑兵在陆上前进。第十八天,前进的水陆兵会合。又前进二昼夜,八月十九日到达目的地。袭击茂克春大人居住在河北岸的十六个屯寨,全部夺取了。博济里大人居住在河南岸的十一个屯寨,也全部夺取了。将在萨哈连江南岸的萨哈连部的九个屯寨夺取了。一共夺取了三十六个屯寨。在萨哈连江南岸的佛多罗衮寨驻营……从前萨哈连江和松阿里江在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后才结冰。大英明汗出兵那年,十月初就结了冰,所以汗的兵在初五日渡过了萨哈连乌拉……夺取了萨哈连部内十一个屯寨,然后全部返回了。
第五,胜利回师:
在十一月初七日,带领路长四十人回到汗城。(《满文老档·太祖》第5卷)
后金汗在继续征讨萨哈连部之后,又招降萨哈尔察部。萨哈尔察为满语sahalca的对音,是黑色貂皮的意思。萨哈尔察部民居住在牛满河(今布列亚河)地区,其部长萨哈连归附后金,并成了后金的额驸。万历四十六年即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抚顺,萨哈连额驸随军出征,备受器重。在野营的夜晚,努尔哈赤向萨哈连讲述“金朝往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5卷)。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十二月,黑龙江二十六人,携带名犬及黑狐、元狐、红狐皮、黑貂皮、水獭皮、青鼠皮等物,到沈阳朝贡。翌年,“萨哈尔察部落六十人来贡,贡貂、狐、猞猁狲皮”(《清太宗实录》第3卷)。萨哈尔察部向后金汗努尔哈赤称臣、朝贡,表明其承认后金汗为他们的最高统治者,部民已归附后金管辖,土地已列入后金版图。
后金汗在初步臣服萨哈尔察部同时,又征服黑龙江下游地区的使犬部和使鹿部。
使犬部,其满文体为indanūn takūrara golo,汉文音译作阴答珲塔库拉拉。indahūn意为犬,takūra(mbi)意为使,golo意为路。使犬部的居住范围,大致在乌苏里江下游地区,松花江与黑龙江会流处以下沿混同江两岸,和使鹿部相接。它主要分为三部:奇雅喀喇部、赫哲喀喇部和额登喀喇部。奇雅喀喇部,其地在乌苏里江口以南一带。赫哲喀喇部,《满洲氏族源流考》载:“自宁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居松花江、混同江两岸者曰赫哲喀喇;又东北行四五百里,居乌苏里、松花、混同三江汇流左右者,亦曰赫哲喀喇。”额登喀喇部,其地在赫哲喀喇之东北,混同江两岸。
居住在黑龙江下游一带的使犬部,包括达斡尔人、赫哲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等。他们畜犬,而且数量很大,一户能畜养几十只、几百只。使犬部因以得名。犬的主要食物是鱼,也食野兔、田鼠等。犬被用来狩猎、拉船和拖爬犁……夏季逆水而进,用犬拉纤行船;冬季冰雪狩猎,用犬拖曳爬犁。以犬拉纤时,用四只或六只犬,犬脖子上戴着套圈,套圈系着皮条,皮条的另一端系在船上,犬拖着船在逆水中航行。犬拉爬犁也是一样的。猎人要行猎时,将食品、猎具等装在爬犁上,爬犁前部拴上皮条,皮条的另一端系在犬的颈套上。在数只拉爬犁的犬中,有一只“辕犬”被套在最前面作为先导,其他犬相随而行。犬会伶俐而协同地听着主人的吆喝声,按着驭手的意思奔驰或停止。因此,狗在使犬部的部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的习俗是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甚至把狗当作图腾而加以崇拜。
使犬部人的主要经济生活是狩猎和捕鱼。狩猎除捕捉野猪、驼鹿、猞猁狲等外,也猎捕水獭。水獭喜栖息在多鱼的河里。它胆小、狡猾、伶俐,月夜时常叼着鱼在河中嬉游。水獭排粪时要钻出水面,而且经常到固定的地点去。猎人摸着水獭这一习性,在它排粪时经过的河滩上安放夹子。水獭往返中,被猎人捕获。猎人捕到水獭后,把皮剥落风干,装在用桦树皮制作的箱子里,以备交换或贡献。但他们主要靠捕鱼为生。黑龙江鱼产丰富,其中有鲑鱼、鲟鱼、鲶鱼、鲤鱼、鳇鱼、狗鱼和大马哈鱼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们既用鱼叉捕鱼,也用鱼网捕鱼。鱼的用处很多,鱼肉用作食物,鱼骨制作器物,鱼油可以点灯,鱼皮能缝制衣服。他们用各色的鱼皮,经过鞣(róu)制变软,缝合成色彩鲜艳的鱼皮衣。因其以鱼皮为衣,所以使犬部又叫鱼皮部。
后金汗在征讨萨哈连部的同时,又征抚使犬部。万历四十四年,即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发兵征讨使犬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招服使犬部、诺洛路、石拉忻路路长四十人。”后金军水陆并进,深入千里之处,兵锋所指,“莫不慑伏”(《李朝宣祖实录》第142卷)。
使鹿部的居住范围,《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载:其部在使犬部之北和东,混同江下游以东滨海,包括库页岛全部。使鹿部主要有费雅喀部、奇勒尔部等,也包括吉烈迷。费雅喀部在额登喀喇东北七八百里,即在混同江以东。奇勒尔部,《吉林通志》载:“奇勒尔亦曰奇楞,在宁古塔东北二千余里亨滚河等处,即使鹿鄂伦春游牧处所。”其居地在黑龙江口一带。
在征抚使犬部的同时,努尔哈赤并没有忘记在黑龙江口和库页岛一带使鹿部的部民。库页岛今称萨哈林岛,为俄语Caxajлин的对音。萨哈林即萨哈连的音转。库页岛的面积有七万六千五百平方公里,为台湾面积的二倍多。它土地狭长,南北长九百五十公里。这里森林茂密,鱼产丰富,盛产鲱(fēi)鱼、鳕鱼、鲑鱼、鲈鱼和海蟹等。库页岛气候较寒冷,但南部港口为不冻港。岛上居住的吉烈迷和苦夷人等,“以鹿为家畜”,所以又称为使鹿部。
库页岛又称苦兀,《寰宇通志》载:“苦兀在奴儿干海东。”永乐十年(1412),明在库页岛设立囊哈儿卫。同年,明成祖朱棣派亦失哈等到库页岛视察。努尔哈赤为接管明朝在黑龙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疆土,曾不断地向这一地区用兵。后来库页内附,“每岁进貂皮,设姓长、乡长、子弟以统之”(《库页岛志略》第1卷)。
综上,努尔哈赤对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多年用兵,版图其土地,籍录其部民,从而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域,迅速而有效地取代了明朝的统治。努尔哈赤统一“野人”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的成功,是由于采取了“且征且抚”、征抚兼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