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6263100000044

第44章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一、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一)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1)树立科学人才观,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树立科学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2)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它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与时俱进,树立科学人才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继续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3)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

(4)树立科学人才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树立科学人才观,才能切实采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价值,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资源已上升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和资本,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直接的动力源泉。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指品德高尚、掌握知识、能力较强和业绩突出的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看这个人实绩如何。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和舞台,要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于投身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并获得相应激励的生动局面和社会氛围。

(3)“以人为本”。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要立足于人,理解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保护人才、用好人才,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相协调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三)深刻理解科学人才观的鲜明特征

(1)群众性。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才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人才不竭的源泉。(2)平等性。它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平台。(3)发展性。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科学人才观同科学发展观密切相连,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和协调,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4)实践性。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把实践作为检验和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

(四)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全面贯彻“四个尊重”,让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是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是尊重人才。要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四个尊重”的风尚,形成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组织形式、知识运用和创造发明。

(3)着眼于人才工程全过程,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境。培养人才是基础,吸引人才是重点,用好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要把合理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作为加快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要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以公开、公正、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4)正确处理整体建设和重点建设的关系。既要“三支队伍”人才建设一起抓,又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建设完整的人才强国战略体系

(一)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今天的人力资本投资,才有明天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最具有效益的投资。我们要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和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优先投资于教育,投资于知识,投资于研发。虽然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国内投资率最高的国家,投资率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但其中大部分属于物力资本(厂房、设备、机器)投资,而人才资本(如R&;D、教育、公共卫生等)投资却明显偏低。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我们应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扩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研究与开发、全民健康和社会保障的投资,形成遍及城乡的职业技能教育网络,从而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人才素质提升战略

人才素质即人才质量,是指人才的内在条件,是构成人才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人才作用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人才的内在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核心是人才素质的重要性,人才竞争的实质是素质的竞争。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对于党和国家的长远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全球范围科技较量的开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国民素质和人才素质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把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才素质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加大投资力度,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三)人才价值资本化战略

人才价值是指人才提供智力服务、付出劳动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理应得到的承认和补偿,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人才价值的实现过程,实际上是人才作用得以发挥的过程和人力资本投资获得回报的过程,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价值已经成为决定性意义的资本,人才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实现,直接关系到人才作用和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实现人才价值,关键是确立人才资本的产权地位,推进人才智力资源的资本化,即通过市场化机制,把智力资源人格化、物化、科学量化、法制化为股权或资本,从而使智力资源通过资本化进入法人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特别是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中去,最终建立起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分配机制。一是鼓励技术、知识产权入股,承认科技、知识产权等典型智力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并将其资本化。二是推行持股经营制度,解决经营管理者与资本完全分离的问题,设法把国有资本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人格化、科学量化、法律化为相关产权代表和经营者的责权利。三是建立智力资源资本化的配套体系。包括法律保障体系、价值评估系统和市场化运作体系。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是对智力资源资本化可能涉及的系列问题予以法律保障;价值评估体系主要是加快智力资源商品化进程,运用科学手段,对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市场化运作体系主要是加快智力资源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为智力资源资本化提供现实动力。四是建立社会化的人才价值评价和激励机制,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多作贡献的目的。

(四)人才结构调整战略

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通过人才结构的调整,使整个人才队伍具有更强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五)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战略

人才管理制度是人才管理活动的规范和准则,对人才的创新活动具有引导和制约功能。人才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按什么样的规范和准则进行创新活动。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差别,充分说明了体制的作用和体制创新的重大意义。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可保证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坚决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弊端,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制度环境。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快人才选拔任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汇集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