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张强文集·艺术批评卷
6274800000063

第63章 纯洁的人不要面对当代艺术

其实,从现代艺术诞生的刹那间,人类在视觉世界的营构中,开始向成人化迈进。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文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着令人叹服的知觉的(尽管中国文化自身的逻辑进程,并不是以“现代性”为导向的。)早在宋代的苏东坡就曾经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说的就是“看图识字”或“以图读故事”式的视觉阅读,无疑是一种未成年的行为。

印象派的画家们在光色的诱惑之下,开始了模糊形象的视觉感知世界的行动;而康定斯基则伪造了这样一个趣事:有一天他写生归来,看到墙角有一幅绝妙的绘画,大惑不解中,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他的一幅画放反了。于是乎,康定斯基“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理”——原来消失了形象的画面,可以成为最具欣赏价值的作品。

至于杜尚、至于毕加索、至于达利、至于克莱因、至于波伊斯……则不断地以花样叠出的手法,来挑战人们脆弱的神经,以至于每个现代、后现代大师的出场,基本上是以社会“丑闻”的面目出现的。

当代艺术是“另类智慧”式的挑战,是一种敏捷的文化方式。当代艺术不仅仅在于创造新文化,而更为重要的是嘲弄了所有的新文化——包括作为文化方式的自己、甚至作为艺术家自己。

因此。当代艺术家不是政治家,要圆滑地包裹自己;当代艺术家不是社会学家,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温暖的气候;当代艺术家不是道学家,在空洞的宣讲着自己都厌恶的“真理”。

当代艺术家,以邪恶于社会的面目出现,让人在伤害中,逐渐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