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孙英文集(上下卷)
62784700000040

第40章 努力推进《中国共产党历史》书稿的全面修改[181]

(二零零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简称“二卷”),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研究项目和编写项目,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初稿写成至今,进行过三次大的修改,同志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也取得了重要成果。随着形势的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下,室委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举全室之力,组织骨干力量,对“二卷”进行第四轮全面修改。

关于这次修改,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二卷”要体现党中央对这段历史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论断,要体现时代趋势和时代精神,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对党的历史和重大问题的最新论述,写出一部使中央和全国党史界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党员干部比较满意的党史著作,使“二卷”成为精品史书、传世之作。我想我们应当有这个决心,也应该有这个信心。

关于这次“二卷”修改的启动和工作安排。首先进行三天学习讨论。为什么要搞三天学习讨论?这是考虑从二零零一年上一轮修改稿完成以后,我们没有再全面研究书稿的修改。因此在这次修改展开之前,有必要用一定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使思想进入情况,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研讨“二卷”的修改问题。

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最近这两年多来,有许多与党史有关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理论创新,对我们修改“二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两年多来,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通过党的十六大将其写入党章,使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二零零一年建党八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八十年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的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一系列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讲话。我们在进行第四轮修改的时候,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精神。这对我们修改这部书稿是十分重要的。此后,江泽民同志去年五月三十一日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五三一”讲话),在思想理论上为党的十六大做了必要准备。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也涉及党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修改好“二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过去两年中,二零零一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时,我们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在审定此书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有关党史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此后,我们在二零零二年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修订本。但这不是一般的修订,而是一次全面重大的修订,有很多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对很多重大历史问题有新说法、新观点、新论述。这本书经中央审定已正式出版,普遍反映是好的。它的编写经验以及我们向中央的报告、中央同意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对“二卷”修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回顾这两年多的有关情况,是为了说明有必要重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和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二卷”书稿进一步修改好。

为了搞好这次学习讨论,我们给同志们准备了两种类型的材料。

第一类材料是学习材料,共三份。一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大家很熟悉,但是也需要进一步学习。这是我们编写“二卷”的主要依据。“二卷”这部书稿首先要符合决议的要求和精神,这一点必须明确。如果有一些重大问题要突破决议的结论,我们要作为重要事项向中央请示。二是《邓小平论新中国建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史》。这是从邓小平同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党史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针对性很强,对修改“二卷”十分重要。三是《江泽民论新中国建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史》,摘录了这些年来江泽民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段历史的基本论述。

第二类材料,有些属于学习材料,如一些批示,但主要还是阅读材料,如“二卷”编写修改过程中形成的报告、意见等。请大家进一步阅读这些材料,了解这些年我们走过的历程,思考这些年修改中出现了哪些情况,有哪些重要意见,我们当时是如何考虑修改的,便于大家在过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如何安排这三天的学习讨论?今天上午集中,我把室委会有关意见给大家说明一下,也是一个动员,目的是让大家尽快进入情况,进入角色。然后大家阅读学习材料,思考问题。明后两天讨论。讨论什么?就是讨论“二卷”修改的重要性,“二卷”的修改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家可以对全书发表修改意见,也可以就全书某一部分包括自己曾经参加起草的部分谈看法,还可以对其他部分谈意见。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请大家充分发表对书稿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学习结束时,我和谷安林、张启华[182]同志讲一下意见。

这次讨论不侧重在某个具体问题的展开上,具体问题可以涉及,可以点到,但不是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样的修改原则,应该以什么思想为指导,有哪些重大问题,对这些重大问题怎么处理,如何提高书稿的总体水平,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中有一些什么样的要领需要掌握,原书稿有哪些重大不足应引起注意,有哪些长处还需在进一步修改中发扬。要联系书稿、联系我们学习提高的认识,进行民主讨论,我希望能够活泼一些,大家可以敞开思想,广发议论。

通过三天的学习提高,我们要形成一些基本的指导意见和轮廓性的修改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分组分编,用一定的时间(最多两周)来消化,提出某些编以及章节的具体修改意见。这个具体修改意见是一种基本要求,不能很琐碎,还是要从比较大的方面提出问题,给修改的同志留有必要的余地,但是,与我们在这三天提出的框架相比,要具体、要细化。对这个具体修改意见,要进行一次汇报讨论,进一步明确哪些章节主要改哪些,然后我们再分组分编进行修改,时间步骤下一步再说。

书稿经过分组分编修改后,我们将进入新的阶段——征求室内外意见。由于上一次征求意见是大范围的,请了一百几十位同志来提意见。我们考虑,再征求意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请一些专家学者或者领导同志来提意见,必要时对某些专题进行再次讨论。如果顺利的话,就可以进入最后的统改阶段,统改阶段多长现在不好确定。统改后的书稿还要在较小范围内征求意见,成熟后作为送审稿。希望在今年底最迟明年初达到这个要求,然后进入正式送审阶段。这是一个粗线条的工作安排,是一个设想。具体时间长短要边走边看,这和书稿修改的具体进程有直接关系。

为了使这次修改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室委会决定对书稿的修改加强领导,在室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为了便于日常编写修改的具体指导,由我和谷安林、张启华同志参与其中,启华同志更直接地做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修改的力量,室委会决定选派全室更多的业务骨干参加,共同推进这项工作。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这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