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无数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
63247400000008

第8章 将忧虑从思想中剔除

据说,在图书馆、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会患上精神疾病,他们不会因为焦虑而导致精神崩溃,因为忙碌使他们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那个夜晚,我成人教育班的学生马里恩·道格拉(为了尊重个人隐私,应本人要求,我们在这里使用化名),在课堂上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通过他的讲述,我们知道在短短一年里,他的家里遭受了两次灭顶的灾难。先是他深爱的5岁女儿去世,这让他和妻子承受了沉重的打击,陷入深深的悲恸当中。更让他们难以承受的是,10个月后,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女儿的降生,没想到,小家伙仅仅在这个世上活了5天。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对夫妻几近崩溃,这位父亲告诉我们:“我无法接受失去两个孩子的残酷现实,我吃不下东西,整夜睡不着觉,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在不停地颤抖,我无法让自己放松或平静下来,甚至对人生失去了信心。”最后,没有办法的他不得不去医院看医生,其中一个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另一个医生则建议他出去旅游散散心。

这两位医生的方法他都试了,却没有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他说:“我感到自己的身体正被一把硕大的钳子紧紧夹住,而且钳子越夹越紧。”这种悲痛带来的张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他接着说道:“不过,还得感谢上帝,让我还拥有一个4岁的儿子。正是我乖巧的儿子无意中帮我解决了所有的难题。一天下午,我正沉浸在悲痛当中无法自拔,他跑过来问我:‘爸爸,你能帮我造一艘船吗?’此时的我没有心情做任何事情,更没有兴趣给他造一艘船。可我那4岁的儿子仍然很执着地央求我,我只好答应下来。

“儿子要的那艘玩具船整整花了我3个小时,船造好的那一瞬,我突然发现,这3个小时竟是我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到身心平静的时刻。

“这一发现将我从噩梦中彻底拉了出来,如梦初醒的我终于又找回了用心思考的能力。我突然之间明白了,当你专注于需要计划和思考的事情时,忙碌会让你顾不上再去忧虑。以我的亲身体验作为例子,因为专注于给儿子造玩具船,所以我忘记了之前无尽的忧虑。这件事也促使我决定让自己忙碌起来。

“第二天晚上,我检查了家里的每一个房间,把一些需要做的工作都列在一张单子上。这一列单子才发现,有好多东西都需要修补,比如书架、台阶、防风窗、百叶窗、门把手、锁、漏水的龙头等。说来吓人,仅在2个星期内,我列出需要维修的物件就多达242件。

“在过去两年里,列在清单上的大部分工作我都已经完成。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活动,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充实。我每个星期都会去纽约参加两次成人教育课,我还积极参与我所在的这个小镇上的各种社会活动,并且我担任了教育委员会主席。我帮忙为红十字会和其他活动募集资金,每一天都非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忧虑。”

“没有时间再去忧虑”,这不正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丘吉尔每天都要工作18个小时。当有人问他,会不会因为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而感到忧虑时,他回答说:“我真是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忧虑。”

很多人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都曾陷入过困境,发明了汽车电子启动器的查尔斯·凯特灵也不例外。凯特灵先生退休前一直担任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主管通用公司汽车研发工作。可是,当年他刚开始干的时候,穷得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只能在放牲畜干草的棚子里做实验,一家人的开销全靠他妻子教钢琴挣来的1500美元。后来,他为了借到500美元,不得不用自己的人寿保险做抵押。我曾问过凯特灵太太,当初有没有担心。她回答说:“当然有啊,那时候忧愁困扰着我,吃不好睡不好的,可是我先生一点都不担心,他把自己投入忙碌的工作当中,没有时间去忧虑。”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曾这样说,“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才能找到宁静”。为什么宁静会在这样的地方呢?因为待在这样地方的人们,往往都沉浸于手上的工作,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烦恼。搞研究的科研人员很少有精神崩溃的,因为他们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做那种毫无意义的事。

为什么“保持忙碌”这么简单的行为就能够让人远离忧虑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心理学中揭示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一个人,无论有多聪明、多睿智,都不可能同时思考两件事情。如果你对此存有异议,我们不妨做个实验来看看。

请你把身体和头靠上椅背,然后闭上双眼,试着同时去思考两个问题:自由女神和你明天所要做的事情。(请你现在就试试看)

你会发现,你不可能同时思考两件事情,只能轮流去想其中的一件事。如果把这一现象放在人的情绪上,也会是同样的效果。因为我们不可能一边兴高采烈地做一件令人激动的事,一边又因为忧虑而颓废消极地拖沓下来。这两种情绪不可能同时存在,只能是一种情绪赶走另一种情绪。就是这个简单的发现,让随军心理医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造了奇迹。

很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生死刺激,所以大多患有心理上的精神疾病。面对他们,军医开出的药方就是“让他们忙碌起来”。除了睡觉,这些老兵其余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钓鱼、打猎、打球、摄影、园艺以及跳舞等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让他们根本没有闲暇再去回想战场上那些可怕的经历。

“工作疗法”是当代心理学使用的术语,也是正式把“工作”当作治疗的一种方式写进处方里的。但实际上,早在公元500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有医生提倡使用这种疗法了。

在本·富兰克林时代,费城的贵格派教友会也应用了这样的办法。1774年,有人去拜访教会的疗养院时,惊讶地发现,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正在忙碌地纺纱织布。他当时很气愤,以为这些可怜的病人遭受了教会的剥削,但是,后来教友向他做了解释,之所以让病人工作,是因为他们发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可以帮助他们放松紧绷的神经,有助于病情好转。

心理学家会告诉你,对于遭受过心理创伤,患上精神衰弱的人来说,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让他们忙碌起来,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在遭遇丧妻之痛时,就发现了这一点。一天,朗费罗年轻的妻子在熔化封蜡时,不小心引燃了衣服,听到妻子的哭喊声,他立即跑过去救她,但不幸还是发生了,朗费罗的妻子最终因烧伤严重而去世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朗费罗都走不出那悲惨的一幕,回忆就像那燃烧的火舌炙烤着他、折磨着他,他沉浸在痛苦当中,几近崩溃。但好在他还有3个孩子,他们尚在年幼,需要父亲的抚养和照顾,这将他从悲痛当中拯救出来。朗费罗重新打起精神,担起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他带孩子们散步,给他们讲故事,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并写下了诗篇《孩子们的时光》,将这段父亲与子女间相互依存的生活永远地记录下来。他还翻译了但丁的作品《神曲》,他每天忙碌地工作着,没有丝毫时间去回忆过去的自己,工作让他忘记了疼痛,重新找回了心灵的宁静。英国诗人坦尼森在失去他最挚爱的朋友亚瑟·哈勒姆时,曾经说过:“我让自己在忙碌中忘记痛苦,只有这样,我才能避免在绝望中崩溃。”

相信大多数人在忙碌的工作中,都会忘了自己,基本上都能摆脱烦恼,“在忙碌中忘记自我”无疑是一件有益的事。相比来说,下班后的时间怕是最难挨的。本来下班后的时间应该是悠闲而轻松的,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时候,事实常常相反,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往往化成烦恼和忧虑向我们袭来。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始怀疑虑自己的人生,怀疑它的价值和意义,怀疑生活是否已经是一潭死水。我们甚至会花时间去琢磨老板今天说过的某一句话,琢磨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或是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自己的秃顶是不是没得救了。

当一个人真正闲下来的时候,他的心态和思维近似于真空状态。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真空违反了自然状态”。在我们生活中,最接近真空状态的,也许就是白炽灯泡。一旦我们将灯泡打碎,大自然中的空气就会将理论上的真空填满。

人的心境也是如此,当心理空间被忧虑、恐惧、仇恨、猜忌、忌妒或羡慕等种种情绪填满的时候,这些原始本能、简单粗暴的情绪,就会将我们内心平和愉快的情感驱逐出去。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詹姆斯·L.穆塞尔就把这一点诠释得很清楚。他说:“忧虑从来不袭击忙碌工作的人,它往往在你完成工作,无事可做的时候对你发起攻击。因为一个人只有在闲下来时,才会让思绪天马行空,想象力也极尽丰富之能,产生各种荒诞的想法,甚至放大每一个细微的错误。这时候,人的思维就像一台开足马力,没有负重的发动机,飞快地旋转着,根本不会去考虑轴承的负荷,也不会去考虑自己会不会在下一秒被撕成碎片。所以说,治疗忧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忙碌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

其实,也不是只有大学教授才懂得这个道理并付诸实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遇到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家庭主妇,她同样向我讲述了她是如何发现“治疗忧虑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建设性工作中去”这一过程的。当时我从纽约回密苏里州的农场,在餐车就餐时,认识了这位女士和她的丈夫(很抱歉我当时没有询问他们的姓名,虽然在我的故事里,我一直喜欢告诉大家主角的真实姓名和住址,以此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

这对夫妻告诉我说,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就参军去了。当母亲的曾因为担心儿子安危而寝食难安,牵肠挂肚的日子几乎葬送了她自己的身体健康。儿子现在在哪里?他安全吗?是在打仗吗?他有没有受伤?会不会死啊?我问她后来是怎么让自己摆脱这种忧虑的,她回答说:“我让自己忙碌起来。”她接下来告诉我,她辞退了家里的用人,所有的家务都自己亲自去做,但这种忙碌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她认为问题出在她本身。那时她做家务几乎都是机械式的,心思并没有花在上面,所以内心还是很担心儿子的。她说:“在我整理床铺、洗刷碗碟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去找一份可以让我从早忙到晚的工作,那样我就没有时间再去担心什么了。有了这种想法,我就去了一个大型百货公司应聘售货员。”

这份工作无疑满足了她要忙碌起来的要求,她说:“上班后,我马上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被顾客围在中间,他们询问价格、尺码、颜色等各种问题。这份工作,让我没有一分一秒去思考别的事情。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下班的时候,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快让我酸痛的双脚好好休息一下。晚饭过后,劳累了一天的我倒头就睡,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担心别的什么了。”

约翰·考柏·波伊斯在他的著作《忘却烦恼的艺术》中曾说:“当人类专注于一种工作时,可以获得一份舒适的安全感、内心深处的平静以及快乐,它们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让紧绷的神经放松而安宁。”前面讲到的那位母亲的发现,与约翰·考柏·波伊斯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因为全球最著名的女性探险家奥萨·约翰逊,最近与我分享了她是如何从忧虑和悲伤当中摆脱出来的心路历程。你也许已经读过了她的著作《与冒险相伴终生》,从中了解了她的故事。所以说,只有她才真正称得上是与冒险相伴终生的人。她16岁嫁给了马丁·约翰逊,并跟随他从堪萨斯州这个城市走入婆罗洲的原始丛林定居。25年来,这对来自堪萨斯州的夫妇携手游遍了世界各地。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洲和非洲,将那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拍摄记录下来,为它们留下宝贵的影像。9年前,他们夫妻二人回到美国,带着拍摄的专题片展开全国巡回演讲。在他们从丹佛乘坐飞机前往西海岸时,飞机不幸撞到了山峰,马丁·约翰逊先生当场身亡,医生也宣布奥萨将终生卧床,无法再站立起来,事实上,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奥萨。3个月后,坚强的奥萨已经坐着轮椅重新回到演讲台前。那段日子里,她坐在轮椅上演讲了上百场,很多人特意跑来聆听她的演讲。我问她是什么促使她这样去做,她说:“这样做可以让我没有时间再去悲伤和忧虑。”

奥萨·约翰逊发现的这个真理,正是1个世纪前坦尼森在诗歌中吟唱的:“我必须在忙碌中忘记自我,这样才能避免在绝望中凋零。”

伯德是海军上将,他曾经一个人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生活了5个月,他栖身的那座简陋的小屋就在酷寒的冰盖地带。这片冰盖下蕴藏着大自然最古老的秘密,它下面的未知大陆,面积比整个美国和欧洲加起来还要广袤博大。伯德将军一个人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生活了5个月,除了他自己,方圆几百英里内都没有任何生物存在。天气冷得刺骨,当凛冽的寒风从耳畔吹过,他几乎能看到自己的哈气立刻凝结成了冰。他是如何在令人发疯的无尽黑暗中挨过了5个月的呢?在著作《孤独》一书中,他对那段日子做了详细的记载,书中写道:“那段日子,分不清白天和夜晚,黑暗笼罩了一切,我只有让自己不停地忙碌,才能避免精神上的崩溃。”

他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晚上熄灯之前,必须把第二天的工作先安排好。我通常会花1个小时检查逃生通道,半个小时调整水平仪,1个小时整理燃料桶,再用1个小时在储存食品的冰洞墙上凿1个书架,用2个小时来修理破损的人力雪橇的橇板……”

他用愉快的声音说:“能把时间分配得这样好,让我感觉很高兴,我觉得我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是这样有规划地去做事情,那段日子将毫无意义,如果生活没有了目标和意义,那么人的生命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最后这句话:“如果不是这样有规划地去做事情,那段日子将毫无意义,如果生活没有了目标和意义,那么人的生命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烦恼忧虑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把工作当作解忧的良方。这句话是曾经在哈佛大学任职临床医学教授的理查德·卡伯特医生说过的,他堪称医学界的权威。他在著作《人类赖以生存的所在》一书中写道:“作为一名医生,我曾经见过患者因怀疑、犹豫、踌躇和畏惧而引发的精神麻痹,我也亲身体验了如何在工作中治愈这些患者,我为此而由衷地感到快乐……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勇气,就像爱默生提出的‘自强’二字一样,闪耀着不朽的璀璨光芒。”

假如我们不工作,不让自己忙碌起来,整天呆坐在那里发愁,就会像查尔斯·达尔文说的那样“胡思乱想”。一旦这些“胡思乱想”像一群小妖一样在我们心里作怪,我们就会变得空虚。这些小妖会掏空我们的思想,摧毁我们的行动和意志。

我认识的一位纽约的企业家,就是同样用忙碌的工作来赶走头脑中的那些“胡思乱想”,忙碌让他没有时间去忧虑和烦恼,他就是特朗博·朗曼,他的公司位于纽约市华尔街40号。朗曼也曾来我开设的成人教育课上听课。课堂上,他用非常有趣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了他战胜忧虑的经历,由此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于是,下课后我邀请他和我一起去餐厅用餐,我们边吃边聊,他给我讲述了他的经历,不知不觉间就聊到了午夜。他的故事是这样的:

“18年前,我因为整天忧虑而患上了失眠症。我每天都紧张兮兮的,还特别爱发火,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我知道长久下去,我的精神一定会崩溃的。

“我这么忧虑也是有原因的,那时我在纽约皇冠水果制品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公司总部位于西百老汇大街418号。公司当时投资了50万美元,将草莓加工生产成1加仑装的罐头,近20年里,我们一直将这种草莓罐头卖给制作冰激凌的生产商,双方合作很愉快,也很稳定。

“后来,突然有一天,我们中止了合作。原因是国家乳制品以及像博登家这样的大型冰激凌制造商,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决定改用桶装的草莓。他们的这项举措,不仅使我们价值50万美元的草莓滞销,而且在未来一年当中,我们还必须得按事先签订好的合同购入100万美元的草莓。我们已经向银行借了35万美元,这样一来,不但还不上银行的贷款,更无法贷来新的款项,我如同走进了死胡同,简直是焦头烂额。

“但我还是希望能挽回局面,于是,我迅速赶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沃森威尔市的工厂,向董事长汇报了当时的市场情况。我向他阐明了利害关系以及我们面临的困境,但是,董事长并不接受这个现实,反倒把责任都归罪于纽约的分公司,认为是他们部门工作不力,才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我没有放弃,连续几天里一直恳求董事长,后来,他终于采纳我的意见,同意暂停生产草莓罐头,而将新鲜的草莓拿到旧金山的生鲜市场上去销售。事情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决,问题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按理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但我无法摆脱这种情绪。忧虑就像是一种不好的恶习,而我正好很不幸染上了它。

“回到纽约后,我又开始担心每一件事情,包括从意大利购买的浆果、从夏威夷购买的菠萝等。焦虑又使得我夜不能寐,睡不着觉,就和之前一样,精神几乎要崩溃了。

“绝望中,我开始调整自己,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积极地面对生活,这一改变不但治好了我的失眠症,我还告别了忧虑。我不让自己闲下来,把精力全部用在处理问题上,我没有一点闲余时间再去考虑别的事情。原来我每天工作7个小时,现在我每天的工作量是十五六个小时,我早晨8点钟就来到公司,直到半夜才离开。新的工作职责,让我感到肩负使命和责任的重大,做好一切成了我奋斗的目标。每当半夜三更回到家时,我都已经筋疲力尽,身子一挨上床板,马上就睡着了。

“我这样忙碌着,3个月后,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忧虑的意识,于是,我又重新调整到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如今,这段经历已经过去18年了,但是从那时开始,我就再也没有让焦虑或忧愁困扰过我。”

为此,萧伯纳总结性地说:“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有闲暇的时间去琢磨自己是不是过得快乐。”他用这句话总结了忧虑的本质,所以,千万不要再把时间都浪费在这种琢磨上了。只有放弃无谓的想象,摩拳擦掌,让自己行动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你的血液才会沸腾,你的思想才会充满智慧的光芒。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把你心里郁积的不快和忧虑赶走。让自己忙碌起来,有事做,这应该是世界上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忧虑的良药。

你如果想改掉忧虑这个坏毛病,需要做的就是:

原则一:保持忙碌!人,只有在忙碌中,才能够真正忘掉烦恼,摆脱忧虑,才能避免让自己在无休无止的绝望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