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11

第11章 食品化学化危机(5)

事情到了这一步,似乎可以说明,相关乳品企业已完全承认了错误,但是,这并不是承认了错误就可以了结的事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处罚也不那么容易,不但需要详细斟别,而且需要处罚得当。对于当事人来说,此时的心态唯有用悔恨终生来形容。有份资料则详细记载了三鹿集团主要负责人及高层领导集体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反应。

【资料】此时的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正在石家庄第二看守所中忏悔。她认识到“当初的决策与法律违背”。那么,三鹿是如何作出让很多人后悔终生的决策的呢?

5月会议:意识到出事了

集团主要负责人田文华在供述中称,5月时,患儿肾结石病例报告已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三鹿找到当时的医院了解情况,没有证明患儿肾结石一定是三鹿奶粉导致的,结石高发区、喝水少等都能导致结石发生。

2008年5月中旬,这一问题才提交到三鹿经营班子会议。据田文华回忆,当时参加经营班子会议的人有很多,总经理、副总经理、部分董事以及两个顾问。会议决定成立几个小组,副总经理王玉良负责质量排查,副总经理杭志奇负责加强奶源监管。会议“要求各小组立即展开工作,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有问题要立即解决。”

另外,还有两名副总负责与消费者和媒体沟通,用广告削弱媒体影响等。一位副总在证言中说:“田文华对我说,媒体出问题,就是我的问题。”另一副总刘承德在证言中承认自己负责法律事务。杭志奇这样回忆当时三鹿高层的心理状态:其实这时候作为厂里的领导都明白,是奶粉质量出了问题,但不知道具体原因,我们主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和影响,所以即使明白是质量出了问题,也没有及时停产并召回相关产品。此后,三鹿开始用广告平息媒体报道、质量排查。

平心而论,三鹿的质量排查并非不严格。三鹿将自己的样品6次送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结论都为合格。湖南、江苏等监督检验机构还对市场上的三鹿产品进行抽查,结论也都是合格。从2008年5月底,三鹿开始对40多种原材料全部进行排查,包括配方、含量等,结论也都是全部合格。

直到6月的一天,“具体日期记不清,领导小组在二楼会议室听取工作汇报,告诉我们其他指标没问题,只是非乳蛋白氮含量高,但不知什么原因。”田文华在供述中称。进入7月后,“结石宝宝”病例报告进入高发期。甘肃兰州一家医院,上半年就收治患肾结石婴儿16例,月龄大多为5~11个月,患儿病情重,部分患儿已经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江苏、陕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宁夏、河北、上海等地都已有病例报告。这才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三鹿一位高管受到一位部委背景知名技术专家质问,甘肃的事情是不是三鹿添加了什么东西导致的?他的回答是:“大企业都不会。”

随后,各处病例报告越来越多,甘肃一病例报告死亡。没有指名的相关报道也开始出现在媒体上。“我越来越着急,就让他们找权威机构查一查。”田文华说。

7月送检:送检样品要保密

据三鹿技术干部李朝旭证词,2008年7月下旬他去上司王玉良办公室,王玉良正准备将样品送到北京检验。此前几天,他们上网发现2007年宠物食用含三聚氰胺狗粮导致死亡的新闻。李朝旭告诉王玉良,不必大费周折去北京,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就能检验。于是,李朝旭就开始联系检测事宜。第二天,李朝旭和另一位技术干部张志国送检。王玉良特意嘱咐,这事一定要保密。因此在送检包袱上没有写三鹿产品。登记时,他们声称这是市场打假取回来的样品以及从山东等地得到的原料奶。

2008年7月26日,经过初步检测发现确实含有三聚氰胺,李朝旭将此消息告知王玉良。31日检验报告已正式形成。不过检验方要求提供产品生产者名称等信息,否则不给报告。经过一番协调,8月1日三鹿才拿到检测报告。

8月1日,在外出差的张志国通过同事听说了报告的事,他的反应是:赶快告诉另一位技术干部并向王玉良汇报。同事告诉他,王玉良已获悉此事。晚上,他接到王玉良电话:赶快回来。8月2日,在得到通知后其又赶往上海购买试剂盒。而那时,三鹿集团的高层已度过慌乱的一夜。

8月1日会议:这是大事,要保密

8月1日傍晚5点后,田文华的日子中没有了“轻松”二字。傍晚6点,在田文华的主持下,三鹿集团会议室中经营班子扩大会议开始进行。王玉良通报了检测报告,并将自己通过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告诉大家,三聚氰胺是一种怎样的物质,有怎样的危害。

多日谜团终于揭开,这个消息不知在与会者中引起多大反响,但此次会议直至次日凌晨4时才结束。会议决定封存库存产品,以换货形式用不含三聚氰胺产品召回问题产品。同时,田文华还明确要求,这是大事,要保密。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三鹿很多中层干部也只知道“非乳蛋白氮”或“A物质”,直至9月11日晚公开曝光后,才知道“A物质”和三聚氰胺是一回事。

杭志奇也回忆说,当时这件事要求严格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混过去就是对我们集团最好的保障方法”。

8月2日9时,三鹿董事会会议召开,因为几名外方董事远在上海,会议采用电话会议形式。据会议参加者回忆,经营班子会议决议被通报给新西兰董事会成员,他们表示同意这些措施并形成决议。在此次会议上,杭志奇还特意提到田文华不让做会议记录,就是怕秘密泄露出去。不过在法庭质证阶段,田文华对不让做会议记录予以否认,对保密的事“记不清楚”了。

当天,三鹿还向石家庄市政府和新华区政府汇报。据《财经》报道,8月2日下午5时许,政府官员来到三鹿,三鹿产品召回的提议遭到反对。29日,三鹿再次向石家庄市政府进行书面报告。而且,三鹿还曾向石家庄有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强奶源监管,严控相关化学物质生产销售,追究不法分子。

8月13日会议:打破底线

8月3日,三鹿奶粉停产。同时,三鹿技术人员被要求研究检测方法,也被要求“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检测三聚氰胺的”,“给下面的样品也没有名称”,同时“被要求重点检测乳品三厂原料奶”。乳品三厂为婴幼儿奶粉加工厂。三鹿还通过杭志奇妻子的公司购买了三套三聚氰胺检测设备以及200多套试剂盒。“我们不仅没赚到钱,还因为给三鹿培训技术人员赔了几千。”杭志奇妻子证言显示。当她向杭志奇抱怨时,杭志奇回答说,都这时候了,就别计较这个了。

8月5日,三鹿又开始恢复生产小包装奶粉,8月6日检测合格。不过三鹿一直没有停止液态奶产品的生产,田文华的理由是不想让三鹿损失太大。不过,用合格产品换货存在很大市场压力。据田文华供述,“杭志奇和王玉良等人问外方董事,能否用库存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低的产品换购含量高的产品,外方董事提供一份欧盟标准,通过此标准他们得知每公斤含20毫克(三聚氰胺)是安全的。当时杭志奇向我进行了汇报,并让传递详细标准,过了一两天,外方董事传过来一份标准。”

8月12日,田文华等讨论三聚氰胺安全标准。田文华建议定在每公斤15毫克,王玉良建议定在每公斤10毫克,三鹿安全标准由此形成。8月13日,三鹿集团召开经营班子扩大会议,并确定换货方案,用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产品换较高产品,会议参加者包括十几名三鹿高层人员。

8月15日,三鹿董事会会议召开。田文华供述称,外方没有要求公开曝光,只是有些担心。此时一位董事提出一个理由,得到董事会成员正面响应,一个董事说:“这个理由好,可以这么做。”田文华还认为,外方完全参与三鹿奶粉事件管理,应当承担责任。本报记者多次联系恒天然,恒天然表示不愿提供评论。

8月18日,三鹿集团下发召回通知,不长时间内,他们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价值1795万元的奶粉,从经销商那里回收2.6亿元产品。但这些并未阻止三鹿走向灭亡。在不断曝出的“结石宝宝”案例面前,三鹿却一直编织谎言来掩盖一切。在9月11日上午,三鹿相关人士还表示三鹿产品合格,拒绝透露已经在40多天以前就知晓的三聚氰胺真相。

9月11日晚,三鹿三聚氰胺真相大白于天下。9月17日,田文华被刑事拘留。12月31日清晨,田文华碰到了被担架抬下车的王玉良,此前他曾因内疚而跳楼自杀,但却自杀未遂,田文华顿时泪流满面。在法庭上,她回想起过去的一切,“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表示“愿接受法律的惩罚”。(来源:人民网,作者:边长勇)

三个月后,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弄清了全部事实,并正式宣判。

新华网石家庄1月22日电: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2日对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做出一审判决,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

被告人张玉军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被告人张彦章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被告人高俊杰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被告人薛建忠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张彦军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被告人肖玉犯以危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被告人耿金平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死刑。被告人耿金珠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罚金4937余万元。被告人、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2000多万元。被告人、原三鹿集团高管王玉良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被告人、原三鹿集团高管杭志奇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被告人、原三鹿集团高管吴聚生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来源:新华网,作者:朱峰、杨守勇)

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历时近两年,终于落幕,有关责任者无一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有关赔偿事宜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落实与实施。但事件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客观地说,尽管受害方都会得到相关的赔偿,但留下的心理伤痕是很难痊愈的。而如果仍然忽视食品企业的道德建设,类似于三鹿奶粉事件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保不会重演。我们希望消费者在购进食品之时,能够欣然地说:哦,这个品牌没问题!

瘦肉精让双汇由站立到爬行

“双汇”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品牌,可以说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曾消费过双汇肉制品。熟悉双汇集团的人都知道,双汇集团是一个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也是中国肉制品加工业的一个奇迹。20世纪80年代,双汇集团销售额曾不足1000万元;20世纪90年代,其销售额从1亿元发展至6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双汇当家人万隆曾为他的肉制品王国定下过一个宏伟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销售达千亿元——这就是所谓的“双汇速度”。此外,双汇集团也是上证A股最牛的股票之一,股价最高之时几近百元。就是这样一个里子面子都有的大牌公司,竞然出人意料地曝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丑闻,深陷“瘦肉精门”,虽然双汇集团没有就此如同三鹿一样倒下,但也由此由站立开始爬行。

以肉类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双汇其主要肉源是猪肉,并且因为产业链尚未完善,肉源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给自足,因此,免不了与生猪饲养者打交道。央视2011年的一个调查却令人吃惊——

2011年,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央视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曝光了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双汇不检测瘦肉精的事实,并发布了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的消息。

当天,记者致电双汇集团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集团已经知道此事,目前正调查取证,具体情况需要由市场部回应。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同一天,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3月16日中午,双汇集团在其网站表示:“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