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家小札系列(全集)
63607700000022

第22章 他为什么想杀林黛玉

文学史上一些成功的艺术形象,常常能引出读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一个木匠一斧头把舞台上扮曹操的演员砍死,可以算是最典型的事例了。在《红楼梦》里关于薛宝钗、林黛玉的争论,持续了两百多年,至今尚未解决,清代曾有两个好朋友为此争论得“几挥老拳”,后来发誓见面不谈《红楼梦》了。这是比较多的人知道的事情。其实,引发读者情绪的还有更甚于此者,以至有人竟想杀《红楼梦》中的人物,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就较少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人想杀的是什么人,恐怕在了解之前谁也想不到的,因为他想杀的不是像曹操那样专做坏事的奸贼,如王熙凤之流,而是要杀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柔弱女子林黛玉!他为什么要杀林黛玉?以及从中可以引起我们怎样的思索?倒是值得推敲一番的。要知其究竟,得先读读他的原话。此人名曰赵之谦,在他的《章安杂说》中写道:

《红楼梦》,众人所着眼者,一林黛玉。自有此书,自有看此书者,皆若一律,最属怪事。余于此书,窃谓其命意不过讥切豪贵纨绔,而尽纳天地间可駴可愕之事,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笑骂皆妙。其于黛玉才貌,写到十二分,又写得此种傲骨,而偏痴死于贾宝玉,正是悲咽万分,作无可奈何之句。乃读者竟痴中生痴,赞叹不绝!试思如此佳人,独倾心一纨绔子弟,充其所至,亦复毫无所取。若认真题思,则全部《红楼梦》第一可杀者即林黛玉。余尝特以示读此书者,皆不为然。尝一质荄甫,荄甫仅言似之。前夜梦中复与一人谈此书,争久不决。余忽大悟曰:“人人皆贾宝玉,故人人爱林黛玉。”谈者俯首遁去,余亦醒。此乃确论也。

这段引文虽然较长,却提供了不少重要的信息。首先,在“旧红学”时期的钗、黛之争中,不仅有“几挥老拳”者,而且还有在梦中亦和人进行辩论的赵之谦。赵是贬黛的主要代表者,以至要把林黛玉放在“第一可杀者”的地位。然而他如此不满林黛玉,主要原因是林黛玉竟如此痴心爱上了一个“纨绔子弟”贾宝玉。可见他是因不满“纨绔子弟”贾宝玉而迁怒于林所致,而对林黛玉本人除了说到她的“傲骨”之外,并无更多可指摘之处,相反还肯定了她的“十二分”的才貌。可见,如何认识林黛玉是与如何评价贾宝玉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看来,林黛玉的“傲骨”与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竟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他们能够相爱的主要性格基础。赵之谦这个正统封建文人既然认为《红楼梦》的“命意不过讥切豪贵纨绔”,而且认定贾宝玉就是一个这样的“豪贵纨绔”,自然也就会不满于黛玉如此“倾心”于他了。同时,这里还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根据,就是在当时虽然存在有钗、黛之争,但是真正尊钗抑黛的实乃少数,“人人皆贾宝玉,故人人爱林黛玉”乃是当时读者的普遍心理现象。这也说明《红楼梦》的创作动机与其产生的客观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其实,从字里行间来看,赵之谦也未必是真正讨厌林黛玉这个“才貌写到十二分”的人,只是不满意于她竟如此痴心爱恋“纨绔”贾宝玉这件事吧,而这又恰恰可以反过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