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
《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人,东晋史学家。生卒年不详。推知约生在西晋太康时期,卒于穆帝永和间。干宝少时勤学,博闻强记。“性好阴阳数术”,迷信鬼神。因有才被召为佐著作郎,因有功被赐爵为关内侯,东晋元帝时主持修编国史,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他作司徒右长史,后又升为散骑常侍。据记载,干宝曾著《晋书》二十卷,《搜神记》三十卷,又著《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数十篇,《隋志》著录《百志诗》九卷、《干宝集》四卷。但除《搜神记》今存二十卷外,其余都散佚。《搜神记》又称为《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具体成书年代现在很难确定。《搜神记》原共三十卷,传到宋代已有所散佚。现行本杂有少量后人的作品。
流传的二十卷共四百六十四条,是明朝胡应麟从《法苑》、《太平御览》、《初学记》、《北堂书钞》等书中集佚编定的。鲁迅把它称之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明朝的胡震亨刻入《秘册汇函》,毛晋又收入《津逮秘书》,于是得以行世。
可以说,《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总结和整理,又有加工创作。书中内容博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方面。
记载神仙术士的法术异能之事。书中仙家术士的画符念咒、隐身变形、驱鬼逐妖、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等法术既宣扬宗教思想,也反映了道教兴盛的历史现实。如“左慈使神通”条载左慈参加曹操的宴会时,在盘中钓得松江鲈鱼,购得蜀中生姜,都是须臾间的事。一坛酒一块肉干可使百官醉饱。后来曹操要杀他,到集市上去搜捕他,然而集市上的人突然都和左慈长得一模一样。后来左慈干脆逃到羊群里,化为羊了。于此可见神仙方术异能之一斑。书中记录的其他神仙术士还有赤松子、宁封子、葛玄、管轳、郭璞等。另有一则“天竺胡人”,写印度人来江南表演“断舌、复续、吐火”的魔术,大受欢迎。它反映了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的情形。
记载神灵和物怪变化的故事。书中所记神灵与仙家不同,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海、河、湖、水均有神,蚕神、灶神等也在民间侍奉甚广。这类故事在宣扬封建消极落后观念的同时也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有许多进步因素。如“丁姑”条,讲述江苏丹阳丁氏女嫁到夫家,婆婆对她特别苛刻,丁氏女受不了,于是自缢。随即,这位丁氏女便常常在村子里显灵。有位巫师祷告说:“感念民间女子,一年四季辛苦劳作,从今以后,可以在九月七日这一天停工歇息。”后来,人们看见了丁氏女身形。她穿着青白色的衣服,戴青伞,跟着一个婢女。她们来到朱渚津求渡。这时,有两个男子坐在一只船上撒网捕鱼,那丁氏女向他们呼喊求助,欲登船过江。那两个男子相视一笑,调戏她说:“只要你顺从听话,做我们的老婆,我们才能把你送过江去。”丁氏女说:“说你们是好人,而我却一无所知。你们如果是人,就让你们入泥而死;你们是鬼,就让你们掉进水里。”那两个男子吓得急忙躲入草中。须臾,又有一个老头载着芦苇乘船而来,丁氏女请他帮忙。老头儿说:“船上没有铺垫,怎么能让你们坐在船板上呢?恐怕不能载你们了。”丁氏女说没关系,老头儿就拿下一半芦苇,把她们安置在船上,径直向对岸渡去。到了南岸,临别时她对老头儿说:“我是鬼神,不是人。我自己当然能够过江的,但却想见见世面,看看人间的一些丑态恶行……承老人家的厚意,把自己的苇子卸掉而让我上船,这使我深为惭愧和感动,应当用什么来报答你才是。老人家快撑船而返,必有所见,也一定会有所得的。”老头儿说:“惭愧!这船上潮湿闷热,怎敢蒙谢?”他撑船回到西岸,看见那两个男子漂在水上,又向前走了几里,只见有数千条的鱼儿在江边跳跃,被风一吹,全都落到了岸上。老头儿随即扔掉芦苇,载着满船的鱼儿回家了。民间于是称呼她为“丁姑”,到处祭祀她。
记载鬼魅精怪故事很多,佳作也多。记载人鬼之恋的“谈生”、“钟繇”、“紫玉”等生动表现出封建社会男女青年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对旧势力的抗争。记载死而复生故事的篇目如“王道平妻”、“河间郡男女”、“方相脑”等,既有优美的爱情,又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苦难,人们只能在虚幻的世界里寄托美好的理想。《河间郡男女》写道,河间郡有男女私订终身,后来男子从军,女子的父母便要逼女儿另嫁人,女儿嫁人后不久就病死了。男子退伍后,来到她的坟冢,悲痛大哭。他把坟墓挖开,女子竟然复活,被男子背回家。女子的丈夫知道了,问男子索回妻子。男子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天下哪有死人复活的事情?这是天赐给我的女人,不是你的妻子。”于是女方的丈夫和男子诉讼到官府,官府也不解决。王导向朝廷奏道:“以精诚之至,感于天地,故死而更生,此非常之事,不得以常礼断之。请还开冢者。”朝廷便依从他的建议,把女子判给了开墓的男子。这个故事曲折动人,反映了人们对真诚的爱情的肯定,结局还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魏晋时期,由于家教迷信思想泛滥,出现了许多反映神仙灵怪、巫术妖异的故事。干宝的《搜神记》就记载了不少这样的故事,其中有不少遗闻逸事,或者采自前史及其他志怪小说,或者是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等。作者写这部书的本意是“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即让人们相信鬼神是存在的。在今天看来,《搜神记》确实有一些宣扬封道迷信的糟粕,但也保存了大量的优秀民间故事,揭示了一些婚姻、政治等社会问题,反映了较广泛的思想内容,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搜神记》记有大量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如《紫玉》《兰岩山鹤》等借人神恋、人鬼相恋或借离魂梦幻来摆脱当时不可挣脱蹬束缚。饱含着辛酸,又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蕴涵着浓郁的人情味和强烈的现实性,给人留下很深很美的印象。
《搜神记》的故事中还有不少反映普通人对强权势力的反抗。《三王墓》又称《干将莫邪》,是一个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故事,悲壮激烈,十分感人。《韩凭妻》也是一个流传比较久远的夫妻爱情故事,两冢间竟生出攀根交枝的相思树,两人双双化为鸳鸯,交颈悲鸣,表达了他们对康王卑劣残忍的反抗。《搜神记》也有少量记述破除迷信和不怕鬼的故事。《宋定伯》不怕鬼的故事非常有名,很有意思。
《搜神记》在艺术上也有独特的价值,代表了志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搜神记》记录的奇闻轶事色彩纷呈、斑驳迷离,虽不像后代小说那样宏篇巨著、人物复杂、情节曲折,但其小巧的篇章结构也自成特色。在四百多篇的作品中,多是一二百字的短篇,其中不少是几十字,甚至十几个字乃至几个字。所以叙述往往比较直接,粗呈梗概,呈现出简洁明达、洗练、劲健的特点。
干宝虽然“并非有意为小说”,但其中一些优秀篇目已经初见后世小说表现手法的端倪。如:注意情节的丰富曲折,增强细节场面的描绘及人物的个性刻画、展示,注重对话的特色及作用等。
《搜神记》作为魏晋南北朝时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虽然还只是小说创作的初期,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却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许多典型故事,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创作素材,经久不衰。如《董永》《毛衣女》的传说,本来是两则很简单的故事,经后人不断修改,润色加工,演变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七仙女”的传说。直到今天,七仙女的传说仍是妇孺皆知,让老少动情。《东海孝妇》中颈血逆流飞上旗竿、当地大旱三年不雨等浪漫主义情节为后世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借鉴和发展,创作了著名的杂剧《窦娥冤》。另外,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经常使用《搜神记》中的典故。在艺术创作方面,《搜神记》的创作经验不仅对以后的志怪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唐代传奇的出现,甚至宋以后小说的创作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启发作用。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就曾在序中写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可见,《搜神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是深远的。
《唐宋传奇选》
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梁羽声都曾提到,他们的武侠小说创作受古代文言小说,特别是唐传奇中的豪侠故事影响极深。江湖恩怨、武林争霸、剑走龙蛇、豪气万千,所有这些武侠小说的构思、气魄其实在千年之前的唐朝已经风靡一时了。除豪侠故事外,充满感伤的爱情故事、满含惊幻的神怪故事也是唐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唐传奇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用简明的文言构造出一幅奇幻动人的画卷。而《唐宋传奇选》一书,则将唐宋传奇的精华尽收,足以展示唐宋时期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在读《唐宋传奇选》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古代小说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小说是伴着神鬼传说发展的,由于孔夫子讲过“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小说一直被看作邪门歪道,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古人是十分迷信的,他们相信世上真有鬼神的存在,于是认认真真地将有关传说当作史料记录下来。特别是六朝时候,佛教十分盛行,鬼神奇异之谈也很多,所以小说逐渐发达起来,当时被称为“志怪”,这时的人并非是有意写小说,而是将鬼事和人间事都当作事实看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说始于唐代,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那样,这时人已经不再满足作简单记录,而是借鉴史传文的写作方法,有意将奇奇怪怪的事情添油加醋,希望情节更曲折,文采更华艳,以打动读者。题材也从鬼神世界转向了人间百态。这时的小说就叫做“传奇”。传奇之名源于唐代一部名为《传奇》的小说集,意即记录人间奇事,宋代也有传奇,只是成就远不如唐代了,原因之一就是宋代理学盛行,人们写小说也充满了三纲五常的味道,把小说变成了修身教科书。只有一些爱情故事写得不错,所以《唐宋传奇选》收录了其中的精彩篇章。
宋传奇主要分为三类题材,产生了一批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爱情类的名篇有: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李娃传》、皇甫枚《飞烟传》、元稹《莺莺传》、张实《流红记》等;豪侠类名篇有:李景亮《李章武传》、薛调《无双传》、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裴硎《昆仑奴》、《聂隐娘》等;神怪类有: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裴硎《裴航》等。作家从当朝宰相到落魄文人不等,全面展示了上至军国大政,下至柴米油盐的社会生活,真实再现出唐代人们开放的胸襟和盛世气象。这些小说全用文言,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情人的血泪、侠士的勇武、普通人离奇的遭遇,是我国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以下介绍一些精彩篇章。
《柳毅传》 作者李朝威。写落第书生柳毅于泾阳邂逅远嫁异地、被逼牧羊的洞庭龙女,得知她的悲惨遭遇后,毅然为之千里传书。当龙女之叔钱塘君将龙女救归洞庭、威令柳毅娶她时,柳毅昂然不屈,严辞拒绝。其自尊自重的凛然正气,赢得了龙王的敬佩,并在几经曲折后,最终与龙女成婚。
《莺莺传》 作者元稹。所叙故事发生在唐贞元年间。男主角张生时游蒲州,居普救寺,巧遇暂寓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其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设法保护了崔家。崔夫人设宴答谢,并命女儿出拜张生。张生惊其美艳,遂与其相恋。后张生赴京应考,滞留不归,莺莺虽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但张生终与之决绝,并在与朋友谈及此事时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自诩为“善补过者”。
《霍小玉传》 作者蒋防。这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成功的爱情悲剧作品。霍小玉原为霍王之女,只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小玉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女。她与出身名门望族的陇西才子李益欢会之初,即已从以往的遭遇预感到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因而只求与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后任他“妙选高门,以谐秦晋”,自己甘愿出家为尼。然而,曾发誓要与小玉“死生以之”的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弃义,选聘甲族卢氏为妻。小玉相思成疾,百般设法以求一见而不得。最后一黄衫豪士“怒生之薄行”,将李益强拉至小玉处,小玉悲愤交加,怒斥李益,然后痛哭而绝。
《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 借梦境对汲汲于名利富贵的士子予以讽刺,对官场的黑暗予以揭露。《枕中记》的作者是沈既济。作品写自叹贫困而又热衷功名的卢生在邯郸道上遇道士吕翁,并在吕翁授予的青瓷枕上入梦,梦中娶豪门女,又中进士,出将入相,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醒来方知是大梦一场,而店主所蒸黄粱犹自未熟。《南柯太守传》作者李公佐。作品命意与《枕中记》相类,写游侠淳于棼梦游“槐安国”,做了驸马,又任南柯太守,因有政绩而位居台辅。公主死后,遂失宠遭谗,被遣返故里。一梦醒来,才发现适才所游之处原为屋旁古槐下一蚁穴。“黄粱美梦”、“南柯一梦”自此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实,后世传衍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