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在两湖地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的同时,浙江地区的革命党人也在积极联络会党,加紧策划反清革命的活动。
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就是东南地区反清革命的主要团体。
光复会成立的基础,是留日的浙江籍学生。
1903年10月,在东京的一批浙江籍的留学生、浙学会会员聚集在《浙江潮》编辑王伟人的寓所,商讨组织秘密的革命团体,决定用暴力发动武装起义。他们认为,应该先选择湖南、安徽或浙江一省,实行武装占领,作为根据地,再逐渐扩大。最后认为要另组一革命团体,应邀请浙江志士。这是光复会的最早发端。
1903年9月上旬,蔡元培自青岛返沪。10月,沙俄军队重占奉天,国内重新掀起拒俄高潮,蔡元培等在沪发起了拒俄同志会,力争领导这一运动。12月,他们发刊了报纸《俄事警闻》,《俄事警闻》代替了已停刊的《国民日报》。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蔡元培等又适时地将拒俄同志会改名为争存会,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政策,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利。同时,《俄事警闻》也易名《警钟日报》。5月1日,中国教育会举行第三次大会,蔡元培重新出任会长。7月,蔡元培又任爱国女学校校长。爱国女学校补订章程,标明“以增进女子之智德体力,使有以副其爱国心为宗旨”,增强了政治性。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学校仍被各地革命党人当做秘密联络机关。
不久,光复会成立,会址设上海,推蔡元培为会长。它的入会誓词是:
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可以看出,这个誓词的核心是“光复”二字。
光复会成立后,围绕发展组织,联络会党,密谋起义,暗杀清贵权四个方面开始展开工作。
光复会成立时拟定的章程,今天已经无法可考。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到光复会成员发表的大量主张。这些人善于著书立说,自己办有报刊、书局,制作了大量革命宣传品。光复会成员对于革命宣传所留下的作品,在所有的革命小团体中首屈一指。他们积极地宣传了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提出了朦胧的社会经济改革要求,但各自的思想成分很复杂。章炳麟认为光复会“不离吕(留良)、全(祖望)、王(夫之)、曾(静)之旧域”、即单纯排满,代表了一部分成员对光复会宗旨的看法。徐锡麟自称:“蓄志排满有十余年”,他认为中国人民的开化程度不能实行立宪,但可以革命,即排满。但是,也有人对排满作过很好的解释,他们认为排满并不是排斥一切满洲人,而是反对满洲皇帝,反对满汉官僚。反对满洲皇帝,也并不因为他是异族,而是因为他实行专制统治。光复会中有人主张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还有人曾对农民的土地问题表示过关心,但也有人认为,社会党主义在中国,必不能行,即使能行,亦必大乱。不过,在各种成分中,反对清政府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建立共和政治的宣传仍然占着主导的地位。光复会成员在宣传民族、民主思想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爱从古典文献中寻章摘句,把新思想打扮成先人之教。这种手法适应着新旧交替之际的知识分子的口味。
光复会组织虽然庞大,成员较多,活动区域较广,规章严密,但它也存在着很严重的缺点。光复会有着浓重的汉族传统民族主义色彩,会名又称复古会。他们的党纲上也只有“恢复汉族,还我河山”两句话。光复会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中心,以统筹全局。它的领袖蔡元培是一位思想激进、品质优秀的革命家,可是在实际政治斗争方面缺乏魄力,而他所亲近的骨干也多半是些文弱书生,都不足以弥补他的弱点。从事于实际行动的光复会领导人和社会下层有着广泛的联系,但是他们在社会上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却又相对不够。由于个人经历和活动的地域不同,这些领导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也不够,有些人甚至表现出瞧不起蔡元培。这种情况,使得光复会的组织比较松散,行动不够一致,它始终没有能集中自己的力量,举行过统一的重大行动。
光复会的独立活动,一直延续到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