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其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的表现。
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体察对方的处境,或许还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换位思考是一种宽容,一种体贴,一种理解!
朋友之前、同事之间,更需要这种思考。朋友、同事之前相处的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摩擦,这是人的通病。但是,想想如果你是对方又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向一个不错的朋友借钱,而他没借给你,你就说他:“不够意思,不讲义气。”而且还会在其他朋友面前痛诉你的遭遇,决定以后跟他断交。可是,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位朋友你会如何?这时,你或许就能体会他的难处了。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部分。懂得换位思考的人,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与对方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在遇到问题时,你就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同时,只有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当你能够以他人之言为参照虚心改进的时候,自己的工作也会变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很美好。
人们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不同,致使人们在道德标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也时常导致人们之间产生误解、矛盾和分歧。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消除误解,也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时,就会重新认识你的同事,学会宽容;当你学会换位思考时,你会更加热爱你的员工,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你学会“换位思考”时,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艰辛与快乐的真谛。
具备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充满着无数闪光的人生宝藏,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总结的缺失而悄然错过。任何一个人才都具有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陈亮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才逐步养成了总结的习惯。每过一个时段、每结交一帮新朋友、每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每完成一个科研课题,陈亮总是提醒自己要有意识地进行总结。比如,自己究竟说过哪些有力量的话语,表达了哪些能够留下印迹的观点,理清了哪些关系,存在哪些不足,是否有值得提升的处事经验等。
每一次的总结,总能使陈亮获得一些思维的感悟和人生的启迪。天长日久,陈亮便养成了总结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陈亮越来越感到了总结的重要性。
总结,其实是一个将一些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没有总结,这些点点滴滴,随着时光的流逝会变得逐渐模糊,甚至生疏。
没有总结,本该闪光的东西,会被琐碎的东西掩埋得越来越深以至无法挖掘。
总结,其实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反思性的总结。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强调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三省”,就没有了“随心之所欲”,没有了总结和反思,“吃一堑”还会再“吃一堑”,不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从理论上讲,反思性的总结就是一个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进行监控的活动,使自己的思维、思想和行为处于自我监控之下,不至于让它背离业已形成的处事规则太远。
现在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工作中步履匆匆,一心往前冲,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也不给自己总结的空间,最后不但弄乱了工作,更弄乱了生活。
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工作本身。可就是这一点,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加倍努力地工作,疲累工作的同时也弄乱了生活。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因为它们是可调和的。有些人在事业上屡遇挫折,错误地把事业当成了他全部的生活,而没有意识到它只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有限的,也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在弯路上浪费太多宝贵的时间。
现在,职场中的人员一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做的和不做的。其中,做的又分为两种:认真做的和应付地做的;认真做的又分为两种:做后总结的和做后没有总结的。最后,世界上的职场人员就有了成功和失败之分,前一类成功了,后一类失败了。所以,有人总结出“总结能力是职场成长的跳板”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职场发展空间巨大,但提升却并不容易。要想在某一行业中实现美好理想,职场人员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还要有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能力,而最重要的一环是,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出最大的成绩,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人素质的提升和个人职场发展是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的。总结只有围绕一个核心,才能起到厚积薄发的作用。人才的总结能力,是和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配合的。比如,要想往市场部的方向发展,就要在营销实践中多留意促销方案的制定、执行和反馈等每一个环节。
在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工作内容是不断重复的,比如:文件整理、打字、分销、市调、拜访八步骤、大客户管理、客情建立、表单填写等。当你确立了自己的职场生涯规划后,就要对自己一天的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我今天拜访了多少家客户,为什么其中有一部分没有进货?为什么对我态度不好?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你的工作能力和技巧都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进行日常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挖掘其中的规律,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使自己有所发展并提高自身的价值。除了日常总结外,人们还应对阶段性的工作做好总结和归纳,使自己的工作方法更具全局观念、更全面、更规范。比如,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等。
在日常学习中,不管是有组织的学习,还是自学,都要及时地总结其中的内容,挖掘规律,提炼真谛。这样才能由思路决定出路,由心境成就舞台,由知识理论经过总结和实践验证后变成生产力,从而改变人生。
企业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都是给有心人准备的,机会也垂青于有心人。所以,一定要珍惜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认真汲取知识,积极配合老师的互动和思考,培训后温习并总结分析,哪些观点比较新颖,哪些我不太认同有争议?培训和学习是工作人员提高的手段和资源,但是只有靠总结的能力,才能将其组合成实用的向高处攀登的梯子。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时刻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不时总结一下。凡是有思想、有理想、有奋斗目标,善于上进、渴望成功的人,值得总结的事情有很多。只有不断总结的人,才有可能发现不足和吸取教训,进一步为未来做好谋划。
具备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挫折、打击和失败,虽然这些事情会令你沮丧和情绪低落,但却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为了不被一时的挫折阻碍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在这个时候就要振作,进行自我安慰,为自己打气。
杨丽没有想到,经营了7年的婚姻,在旁人眼里是那样的美满幸福,但说解体就解体了。丈夫经不起婚外情的诱惑,一夜之间成了陌路人。
被甩出原有的生活轨道,一开始的时候,杨丽只是躲在家里悲戚,晚上流泪失眠,白天委靡不振。杨丽摆出一副怨天尤人的姿态,就好像大祸临头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杨丽的头上竟然出现了少许的白发。面对不该有的一根根白发,杨丽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
从那一天开始,杨丽不再拒绝户外的阳光,不是带着女儿去公园坐坐,就是去书店看看,要么就是去郊外爬山。杨丽时常嗅着这些气息而生活着,她想:重要的是我认真地生活。
心理一改变,杨丽的身体、精神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振奋的情绪在体内不断地凝聚和上升,不禁让她获得了一种永远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杨丽健康而充满活力。
一个拒绝世界、拒绝思考的女人,通过努力,终于让自己恢复了以往的健康和美丽。事实证明:只有懂得安慰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是可以被打倒的,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从地上爬起来。学会自我安慰,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积极状态,当你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心与外界的时候,定然可以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朵朵稍纵即逝的浪花。正因为这个原因,每个人都想利用短暂的一生有所作为,一展宏图。可是,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一些不期而至的烦恼,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比如,入党、深造的理想一时不能实现,调资、晋级慢了一两步,择偶不利,爱情、婚姻、家庭暂不如人意等。这些都会搅乱我们的心绪,让我们坐卧不安,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失衡,患上精神疾病,损害身体健康。这时候,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安慰。
在一个社区里有一位老人,他饱经岁月的沧桑,如今已经有96岁高龄了。可是,他却仍然精神矍铄、谈吐清楚;虽然腰背见弯,但走路平稳;虽然耳已半聋,但老眼未花,还能穿线纫针为自己钉扣子,补袜子……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在楼前栽花种草、浇水施肥。
老人一生坎坷,家庭多灾多难。他38岁时,大女儿英年早逝;他44岁时,妻子病逝……亲人的相继离去使他悲痛欲绝,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悲伤和痛苦之中,而是进行了自我调节、自我安慰,克制了居丧的痛苦。他自慰地说:“我不能去顾死的,我还要顾活的呀!”
妻子离开之后,他就带着二女儿和小儿子艰难地生活。白天下地干活,收工后再给孩子做晚饭、洗洗涮涮,既当爹又当妈,晚上还要去生产队喂牲口。他说:“事情既然已经摊上了,自己就要多劝一劝自己,不要老想不开,不要总是唉声叹气,要多干点活。”
不幸的是,在他76岁时,二女儿又突然病逝了。他老泪纵横地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啊……”老人仍然自己安慰自己。
老人的一生就是用自我安慰来化解心中的痛苦的,主要在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能延年益寿,成为一位老寿星。
一位哲学家说过:“当一个人处于顺境时应该学学儒家,发扬一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事业而努力奋斗;当一个人处于逆境时,应该学学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凡事要看得淡、想得开,不要死钻牛角尖,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相待、正反相对的,有一利必有一害,存一害必寓一利。能从顺利中发现逆流的人是聪明之人,能从磨难中看到光明的人才是聪慧之人。真正的人才,懂得自我安慰,经常会反问自己:工作上是否有纰漏?能力素质是否亟待提高?待人接物是否还没有做到“诚于中,坦于外”?
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你发现自己也有不可脱卸的责任时,心理就会平衡许多,就会更容易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这里说的自我安慰,并不是要追求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更不是堂吉珂德式的空想与陶醉,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其中,面对困难不低头是它的根,愈挫愈奋斗是它的花,饱览无限风光是它的果。
人在旅途,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比如,参加比赛名落孙山、珍贵的物品被盗或丢失、工作不顺心、失恋婚变、和朋友产生误会等,所有这些都会使你烦恼焦躁、情绪低落。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这些不快的阴影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就是依靠自我调节、自我解脱来实现心理平衡。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心情抑郁、烦躁时,思维容易变得狭隘、闭塞,走进死胡同。所以,当你因某事烦恼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努力暂时忘记它,转移注意力。这样,思维就会开阔。否则,一味地想着它,只能陷得更深,难以自拔,徒增烦恼。
当你心情不舒畅时,可以去做一些平时很感兴趣的事。比如,看电影、摘抄或阅读一本渴望已久的小说等,不知不觉中,烦人的事会慢慢地淡忘,痛苦烦闷逐渐减弱,心情就会变得开朗。
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心情也会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它,说不定能帮你走出心情的低谷,使你变得平静、开朗起来。
充足的知识能增强人的适应能力
“铅华褪尽留本色,大浪淘沙见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