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挑战与竞争的21世纪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什么是人才?就是具有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
知识是人才的基础,但如果仅有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或者仅有实践经验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知识,都不可能成为人才。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具备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专业和学科分得更加细致,使得现代大学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们很难找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其实,知识是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的,如果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也是可以从头再来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从事的工作都不是与其所学的专业相同的,可是,他们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大学毕业后,如果想找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概率是非常低的。虽然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并不代表你就不能成功,只要你具备足够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1999年之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在那时,只要上了大学,就意味着工作已经有了着落。
在1999年,我国开始了大学扩招,高校扩招确实可以提升国民的素养,实现科教兴国。但这也有不利的一面,高校持续扩招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中专职校的停办,因为初中生都去考高中了。然后,由于技校生的短缺,造成了国内很多小企业抢着要技术工人,不要大学毕业生。因为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只懂理论,不懂实用技能知识,无法代替技工,所以大学毕业生的薪资一年比一年低,直至今天,普通的本科生的工资水平已与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接近。
在200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95万,而真正就业的只有351万人,且其中有58万人在基层就业。
陈星羽是一位毕业于国家重点大学的工程师,有着精湛的科技才能。然而,在一次机构改革中,他所在的厂子垮了,因此成为下岗工人。到现在,为了生活,他还在街头摆着皮鞋摊,擦着皮鞋。
要想在现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中成为浪尖上的骄子,唯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只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适应多变的生活,才能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如鱼得水、从容自如。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胜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工作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还要求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和职业的要求提升自己,拓展所学到的知识,适应新的情况,才能解决新的问题。
我们不应只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是要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打下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变动和社会的不断变化。
今天,为了胜任各种各样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以及自信心不足,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节奏。
心理健康和适应行为是紧密相连的。适应能力是否良好,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该如何增强适应能力呢?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我们应积极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
1.培养幽默感
幽默是克服挫折心理的好方法。碰到尴尬的事情,幽默一下,说几句俏皮话,不愉快的心情就会消失。幽默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智慧,不仅能够使人心理平衡,还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2.了解和接受自己
一个人不能接受自己,是很难适应环境的,不仅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还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抑郁。了解自己,就是全面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要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之处;要了解自己的潜在能力、基本的人格特点。
3.建立广泛的兴趣
活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比如唱歌、朗诵、舞蹈、游戏、运动、旅游及参加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增强适应能力。这些活动,既能适当地疏泄受压抑的情绪,又能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升华,让自己走向成熟,使我们的心理状态变得更加稳定、健康。
4.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社交是人类的需要。在社交活动中,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了解自己,还可以了解别人。每个人都有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学会爱人和被人爱,学会尊重人和被人尊重,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参加社交活动是很有益的。
5.学会求助
聪明的人,总是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从社会方面获得帮助。遇到困难,向别人求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求助也是一种适应,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6.认识并面对现实
人类是高级的社会集群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集群中,每天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现实环境。所以,我们要能正确地认识这种现实的环境,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环境。现实环境,五彩缤纷,相当复杂,人们难免遭受挫折。对待挫折要有积极的态度,绝不能因为挫折而逃避现实,丧失信心甚至绝望。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1989年,日本松下公司进行过一次招聘,主要是招聘基层管理人员。一位名叫福田的青年参加应考,结果出来之后,福田名落孙山。得到这个消息后,福田深感绝望,轻生自杀,幸亏抢救及时。
这时候,公司正好派人送来通知,他被录取了,考试名列第二,此前是因计算机故障统计结果有差错。可是,当公司知道福田因未被录用而自杀时,立即决定不再录用他。理由是:连这样小小的打击都经受不起,又怎能在今后艰苦曲折的奋斗路上建功立业?
福田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任何招聘考试都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录取,一是落榜。参加考试时,心理上就应该做好两种准备。或许,福田只想过成功,没想过失败;只想过顺利,没想过挫折,结果一旦不能如愿便承受不了。由此可见,心理承受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其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靠的是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的获得者詹纳从体育比赛的角度作了类似的论述,他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人格上的挑战。”
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如果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被不如意事搞得晕头转向,意志消沉,甚至悲观绝望。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健康生存和事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美国前总统里根对母亲的鼓励,感慨颇深。
母亲总是对里根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而且你会意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
1932年,里根从大学毕业后,决定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可是,当他敲开每家电台的门时,每次都会碰一鼻子灰。电台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里根:“大电台是不会冒险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你去找一家小电台,也许那里会有机会。”里根便又去试了几家小电台,最后都没有如愿。
里根的心情糟糕极了。“最好的总会到来”,里根时刻都记着母亲的这句鼓励。他又到WOC电台,但节目部主任对他说:“我们已经招聘了一个播音员。”离开他的办公室,郁闷的里根一下子发作了:“如果不能在电台工作,怎么能当一名体育播音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