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逊说过一句话:失败者与成功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失败者认为陌生人是危险、是麻烦,他们对待陌生人敬而远之,保持警戒之心。而成功者则把陌生人看成是资源、机遇,他们努力去结交陌生人,增加他们的人脉资源,从而加重了自己成功的砝码。可以这样说,结交陌生人就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组成,所以中国人很注重乡土情。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很少流动,他们生活范围很小,每个区域间沟通也少,基本上保持着彼此独立的社会圈子。这样的社会状态被称为“熟人社会”,这种环境下的人都在一个区域内活动,直到终老。这样的社会人和人之间关系亲密,每个家庭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孩子都是在邻居眼中长大的,在孩子眼里生活中的大人也是从小就熟识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受熟人的影响,陌生人不能影响他们的生活。
按照当代社会学的观点,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我们每天遇见的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人都是陌生人。当我们在某个街道上活动,陌生人保护我们的安全,如警察。陌生人给我们造成麻烦,如罪犯。陌生人解决我们的困难,如火警扑灭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盖我们住的房子、使用我们的钱做投资经营。我们看电视上陌生人的消息,读报纸上陌生人写的文章……
蔡安和老人七十多岁了,他亲眼见证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际关系是怎样转换的。在他出生的年代,人们都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每天接触的都是四合院里的大叔大婶们,与他一同玩耍的也是这个院子里的孩子。大家这一住就是几十年,等到蔡安和老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家还是住在一起,院子里的人没有任何改变。后来老人所住的四合院要进行拆迁,于是大家都搬到其他地方住了。一进入高楼大厦,蔡安和老人立刻感到十分不习惯,因为每天打交道的那些熟悉面孔一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陌生。自从他搬到楼上几年,尽管有时碰见对门的邻居,但是大家都不说一句话,仿佛彼此没有关系似的。而现在老人身边的那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陌生人。蔡安和老人喜欢早晨去公园练练太极拳,有几个太极拳的爱好者和老人一起切磋。除了大家都喜欢太极拳这点外,老人对那些人根本一无所知。蔡安和老人为了打发时间,报了一个书法兴趣班,这个班里的老人来自城里的各个地方,都是因为闲暇时间太多而到这里排解郁闷的。总之,蔡安和老人一天到晚相处的人都是他所不熟悉的,只不过因为兴趣、团体事务安排等原因才联系到了一起,不禁让老人觉得非常感慨。
是的,现在社会是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再也找不到几十年前的那种亲密感。到底是哪种社会更好呢?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两者各有优劣。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但也容易产生难以化解的矛盾,住在一起却形同陌路的例子太多了;而陌生人社会虽然人与人之间有所疏远,但因为有了一定的距离,反而避免了很多矛盾的产生,从而使友谊更容易长久。
熟人社会转化成陌生人社会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任问题。如果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相识,那么办起事来就不用再过多考虑信任的问题,因为大家的情况都是彼此熟悉的。但陌生人社会中和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人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甚至是没见过面的。比如到某一个工厂订一批货物,我们究竟了解对方多少呢?几乎没有。在这个时候,要保证双方都能取得合法的利益就要有一些保障,于是陌生人社会产生了很多法律法规以保证人与人之间公平的交易与来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律的进步。因此,凡事以法律为准绳是陌生人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法律的规章限制多到不可胜数。甚至每当有一个新的案例产生,就立刻有一种新的法律条文随之诞生。法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
尽管在陌生人社会很难找到亲密的人际关系,但人是属于社会的,只有在社会中得到承认,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于是出现了很多社会团体。人们参加各种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活动本身,而是要扩展自己的人脉,扩展与人交往的范围。现在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读MBA,这些MBA学员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作家、社会名流。他们之所以参加这样的团体,不仅是为了掌握课程的内容,更是为了结识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发展获得人脉网,也为自己增加一些兴趣相同的朋友。
当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意味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意味着我们将要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志存高远的时代弄潮儿,才能在这个充满陌生人的社会中活得成功、活出价值。
如何与不喜欢的人交往
人处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是在所难免的。有些人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生活中的人和事,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本性是对自己喜欢的人往往乐于与之交流,有烦恼对他倾诉,有快乐和他分享。对不喜欢的人或冷言冷语,或毫不理睬,不会主动与他们沟通,碰上有矛盾或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就绕过去,根本无法理解和包容。
不管你是否愿意,一些不喜欢的人、一些不顺心的事总在生活中出现,你无法全部躲开。怎样消除尴尬,与不喜欢的人交往呢?这个话题值得所有人考虑。
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你讨厌这个人,为什么别人对他就能够忍受。你还可以分析一下,这个人的特点是不是像你的一位亲友,而这位亲友是你不喜欢的?人的心理常有这样的互动模式,由于讨厌一个人,导致你反感所有与他相像的人。
小郭是某公司的业务员,总是和那个没多大本事却脾气不小的主管搞不好关系,陷入僵局。后来人们了解到,小郭有一位懦弱而****的父亲,从小对小郭管教十分严厉,使小郭身心都受到了伤害。他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一直在心理积压着没有发泄出来。于是在成年后,小郭便下意识地把对父亲的愤恨“转移”到具有类似特点的人物身上,他的上司成了他无辜的“靶子”。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所讨厌的人不必对我们的厌烦心理负责,因为绝大多数的原因都出在我们身上。心理学中有个观点,你不接受他人的某个特点,实际上是因为你具有同样的特征,而你不肯接受这样的自己,因此才不会接受具有这个特点的人。
李妍是个很传统的女孩,她在工作中最看不惯那些光鲜艳丽的女同事,因此跟公司里的同事都关系紧张。
无奈之下,她去求助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在给她做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她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更多异性的赏识和关注的,而她在理智中一直压抑着这个念头,因此导致她非常厌恶那些受人关注的女同事。
在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我们再去和人打交道,就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不喜欢的人你要想办法改变你的思想。通常我们对别人要求过高,并且没有给予别人相应的赞许。为了使你自己纠正对别人的厌恶心理,你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平和,找找他们身上令人愉快的地方,你会发现那个人其实有很多优点。
人际关系的矛盾并不是一方面造成的,相互间用冷漠和敌意对待,只会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僵化。如果尝试以德报怨,用友好的态度来化解对方的“敌意”,你的对头就会慢慢改变对你的看法,僵局就会被逐渐打破,你们之间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容易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讨厌与不喜欢的人交往和讨厌与人交往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因对某些人的误解等原因造成的,后者则是由内向的性格造成的。内向的人不愿意接触纷杂的世事,其实这没什么不对,但却不是一种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内向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感到很苦恼,所以应该尝试改变自己。要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要振奋精神,勇敢面对,这才是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如何在不喜欢的环境中生存
当一个人走向社会时,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并不都是他所喜欢的。人在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不适应感和烦恼,也大多源于这些环境。怎样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每个人都需要应对的问题之一。当一个人对环境产生厌烦的情绪时,无非是两种原因:一个是自己的主观原因,一个是环境的客观原因。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原因,但是只要能改变我们自己,就能对环境产生更好的适应性。
丁芸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很难适应,因为她有一个严厉的女上司,不管她的工作做得多么出色,都被上司挑出很多的错误,并加以严厉的呵斥。周围的同事也难以相处,大家有了难做的工作就相互推诿,有了肥差却争得不亦乐乎。公司的分工制度也不是那么明朗,经常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却找不到负责人,于是新来的员工便成了替罪羊。丁芸对这样的环境感到非常不满。
刚开始丁芸的工作还能进行,时间久了自信心就受到了打击,工作起来越来越容易出错,上司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后来丁芸实在是受不了了,感觉上班就像是上刑场一样难熬,于是她去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发现她之所以工作越来越差是因为潜意识里的反叛情绪所致。丁芸一直在潜意识里觉得上司在有意刁难她,非常不公平,因此她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对抗上司的做法,于是局面越来越糟。心理医生建议丁芸在工作中不要过于关注上司与她交流时的态度,而要关注上司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因为不管上司的态度是多么恶劣,她的要求与批评总是有她合理的一面。只要努力按照上司的标准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出成绩来。
于是丁芸重新整理了工作的思路,开始用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来。渐渐地,她发现原来上司提出的要求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谈,以前她只关注到上司严厉的一面,却忽略了工作的内容。从此,丁芸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到了年底在升职人员名单中,丁芸有了一席之位,这都是拜她严厉的女上司所赐。可见,在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中只要转变一下自身的态度,就能收到不同的结果。
当人走向社会时,面对自己所不喜欢的环境是十分自然的。我们不要把这个环境当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要当成我们磨炼的机会。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想改掉这些缺点,借助环境很必要。在一个严格的环境中,我们的心智能够受到锻炼,我们能够做到更坚强、更自信、更有耐力。
一个人如果始终待在温室里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只有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炼,人才能够走向成熟。
斯派克是个成功的企业经理人,他的儿子安德鲁让他非常头疼。安德鲁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足的环境中,缺乏足够的上进心。虽然他非常聪明,但成绩只停留在中等水平,他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此外安德鲁还非常自大,对身边的朋友常常使用讽刺挖苦的口气说话,他的朋友也都因此而疏远他。斯派克为此感到焦虑,因为儿子如果按照现在的方式走下去,一定会遇到非常大的失败打击。
斯派克有一个做饮料生意的朋友叫罗伯特,当他知道了斯派克的情况后对他说:“把你的儿子叫到我这里来吧,我会让他在一个暑假里转变的。”斯派克听后非常高兴,就把儿子带到了朋友的公司。
罗伯特给安德鲁安排了一个推销员的工作,因为他的公司刚好有一个新的饮料品种要上市,需要大量的促销工作,于是安德鲁就加入了这个促销大军。他对这行没有经验,他的一个同事就帮他在路边支起一个小摊,把饮料摆到桌子上,对来往的人群大声吆喝。安德鲁看着同事吆喝得很起劲,可是他却张不开那个口,只是坐着等是否有人来主动上前询问,但这样的人他并没有碰到一个。所以,接连几天安德鲁一瓶饮料也没有卖出去。
罗伯特找到安德鲁,询问他的业务情况,安德鲁如实回答,并告诉他说这个工作环境完全不适合他,他应该到一个策划或是管理的部门去发挥一下才能。罗伯特马上就否决了他的提议,说:“如果你连一个推销员的工作都做不好的话,在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找到饭碗的。现在马上回到你的岗位上去,做好你的工作。”
安德鲁闷闷不乐地回到工作中去,依然没有什么进展。一天,爸爸来看望他,见他在街边的推销桌后愁眉不展,于是跟他谈了一会儿。后来爸爸说他先离开一小会儿,安德鲁以为爸爸是跟罗伯特说要他回家的事,没想到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给他买了一个微型小麦克,并说:“有了这个,你吆喝起来更引人注意,好好干吧。”爸爸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后就走了。
安德鲁感到很沮丧,看来连回家的后路也没有了,只好在这里硬着头皮干下去。慢慢地他开始学会了吆喝,他有时能够吸引一两个顾客买他的饮料,后来他就放开了胆量,就算遇到熟人也不感到难为情了。和他一起做推销的同事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暑假结束后,安德鲁回家了。他带回了3000美元的可观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变成了一个热情而谦虚的小伙子。在推销员这个艰苦的岗位上,安德鲁学会了克制骄傲,学会了坚持和忍耐。斯派克终于对儿子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当我们还未走上社会时,我们都像安德鲁一样以为社会上一定会有一个让自己大展才华的场地。然而,一旦走向社会我们却找不到这样的地方。社会有它的规律和法则,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