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创新
6705000000031

第31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设新中国(1)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民民主****的时代。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和对敌人实行有效的****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开始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3年,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题。在解决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的方法,发扬自我教育的好传统,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与此同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如何巩固工农联盟、如何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合作等三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孤立和打击国内外敌人,为巩固人民民主****,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建国伊始,新中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军事上获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的军队残留在西南、华南等人民解放军尚未到达的地区进行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逃时遗留下来的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反动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我进行捣乱破坏,他们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妄图卷土重来,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经济上,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全面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把生产迅速恢复起来,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根,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在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还竭力阻挠其他国家与中国建交,妄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军事上实行包围。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不仅要求在新的任务面前学会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糖弹面前”不“打败仗”。这是党中央领导十分担心的,也是我们的党外朋友十分关切的。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党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面临的困难,为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共同奋斗。

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党内一部分人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和以功臣自居的思想,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一种“左”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看不起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于安排民主党派代表人物担任人民政府领导职务不服气,发牢骚,讲怪话;对民族资产阶级则强调斗争和限制,要求提前消灭私人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瞧不起统战工作,说什么“统战路线,地主路线;民主观点,糊涂观点”。同时在少数同志中存在着敷衍主义和迁就主义的倾向。因此,提高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克服和纠正“左”的倾向,成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统一战线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经****中央批准,中央******于1950年3月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各中央局、分局、部分省、市委和****中央直属机关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内的****党组的负责干部,共93人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部长李维汉作了题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报告,就建国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各方面工作的基本政策作了明确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

(1)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明确指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是要在实行《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密切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为着稳步地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1]

(2)阐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和中国共产党对中间阶级、中间力量的基本政策,指出目前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是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包括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分子在内的中间阶级或中间力量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强调指出,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民族资产阶级都必须执行既团结又斗争,斗争为了团结的方针。在目前,要特别注意同民族资产阶级搞好经济上的合作,以巩固政治上的合作。

(3)阐明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民族关系已从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助的关系。但民族间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除,解决民族间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阐明了民主党派的性质、作用和****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政策。各民主党派都是阶级联盟的性质,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以《共同纲领》为准则,团结它们共同奋斗,同时又必须在组织上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与他们诚恳地协商、建议和说理,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批评,而不是从组织上去控制它们。

(5)阐明了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和协商机关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正确关系,一要同党外人士沟通政策思想,二要使党外人士有职有权。

(6)阐明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一部分,必须全党上下一致努力,才能做好这一工作。报告批评了党内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负责同志中间存在轻视统一战线工作的错误倾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在党内开展广泛深入的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宣传教育,克服关门主义、迁就主义和敷衍主义倾向,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思想从上到下切实贯彻到全党组织特别是全党干部中去。同时,各级党委还要尽可能抽调一批政治上比较强的干部,去加强统一战线部门工作,并使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动地与民主党派和非党派的各个有关方面取得经常的联系与密切配合,做好工作。

李维汉的报告,经这次会议讨论后,由****中央批转全党贯彻执行,成为建国初期指导全国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

会议期间,******到会作了两次报告,就大家在讨论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作了回答。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方针问题,他指出:“今天我们中心的问题,不是什么推翻资产阶级,而是如何同他们合作。”关于对民主党派的问题,他又指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政党都有一定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的政党标准衡量他们,他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他还进一步指出,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民主党派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听取了会议的汇报,针对会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关于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指出:第一,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二,要充分看到民主党派的作用。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只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不拔去都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是联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从他们的背后联系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就不可藐视。他还指出,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必须要民主党派,要把民主党派的干部看成跟我们的干部一样,手掌手背都是肉,不能有厚薄。对他们要平等,不能莲花出水有高低。我们对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有“团结、抗战、进步”的口号,今天应是“团结、建设、进步”。******还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工人阶级单求得自己的解放不行,必须求得四个阶级的共同解放。******这段话,把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的高度。

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新任务以及各方面统战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提高了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了“左”的关门主义倾向,指出了敷衍主义和迁就主义的危害,为统战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建设人民民主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确立了国家的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由于建国初实行****的条件还不具备,采取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过渡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开好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并充实各级协商机关的工作。”[2]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主要是两点:一是它出席会议的代表是由各界人民协商产生的,其中一部分是由人民政府邀请的。******说,凡是通过****方式产生出来的会,我们叫大会;凡是通过协商方式产生的会,我们叫会议,大会和会议名称的区别就在这里。二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它是人民政府联系群众和传达政策的协议机关和咨询机构,还不是政权机关,只有在它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时才成为过渡性的权力机关。这是它与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上的不同。根据新中国建立初期初的实际情况,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当时实现人民民主****的一种最合时宜的组织形式,是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民主建政的高潮,其主要内容就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党中央高度重视,极力倡导和督促。1949年8月26日,****中央发出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各县一律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9月4日,****中央再次发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9月7日,****中央又发出关于召开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问题的指示。在这些指示中,一再强调要把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当做一件大事去办,否则将损害党的政治威信”。从1949年8月至12月,******亲自起草的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文电达19篇之多。******指出:“必须认真地开好足以团结各界人民共同进行工作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应交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3]这年8月13日,北平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会祝贺,并讲话说:“希望全国各城市都能迅速召集同样的会议,加强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协助政府进行各项建设工作,克服困难,从而为召集****的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还督促检查各地召开代表会议的情况,批评了未及时召开这种会议的城市领导人。1951年2月,刘少奇到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人民代表会议的性质和功效。他指出:“各级人民政府的一切工作和一切活动应向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作报告,并接受其质询和审议,重要的工作和活动还须先经过人民代表会议的讨论和决议,然后大家团结一致地去加以执行。”195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县人民代表会议没有开好的必须检讨》的社论,点名批评了河北省获鹿县、山西省忻县及察哈尔省应县的人民代表会议工作有严重的缺点。并指出:“各地领导机关都应当认真检查关于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没有开好人民代表会议的地方,都应该进行检讨,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