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6836800000013

第13章 天才少年遭遇滑铁卢谁之过 (1)

不久前,在一家网络的亲子群里,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我家宝宝七岁了,马上要出国去读书,大家帮忙支招,指点一下宝宝出国后可能遇到的情况……”此言一出,群里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询问这位母亲:七岁的宝宝就出国呀?年龄也太小了吧?这样的小孩子出去能学到什么?面对网友的质疑,宝宝的妈妈不以为然地说:“七岁已经不小了呀,有的孩子四岁就出去了呢!现在出去,孩子更能适应国外的语言文化氛围,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我们周围,已经有三个孩子都去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舍得投资,除了国内名目繁多的早教班,许多家长还把眼光纷纷投向国外,盲目地认为送出国门会对孩子的成才更有帮助。据2010年的留学市场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海外留学的儿童人数呈上升趋势,年龄呈向下趋势。到了2010年,赴海外留学的高中以下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倍;而初中以下的留学人数,已占留学生总数的20.75%。

出国留学,已不只是大学生的专利,高中生、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娃娃们,都已然汇入留学的热潮。据北京市教育部门2011年年初的一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所中学中,30%以上的学生希望出国留学。中小学生已成为中国留学潮中的主角。以上海为例:1996年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为三十多人,1997年为六十多人,1998年为一百多人,1999年和2000年分别猛增至一千多人,2001年之后每年更是增加至1500人以上。

儿童留学热的原因,是因为许多家长相信,有了“出国留学”这样的经历之后,孩子将来的人生之路就会一切顺利。在这样的心态下,挖空心思、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留学,自然也就成了时尚。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用在教育上同样如此,只是很多父母还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些匆匆忙忙把孩子送出国外的父母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出了国门之后,迎接他们的是什么?陌生的环境和意想不到的问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

林伟是一位从小被称做“神童”的优秀学生。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林伟就表现了超出同龄孩子的优秀。老师讲的课,他只听一遍就能领悟得非常透彻。他不但能学好当前的课程,还有兴趣去翻看二、三年级的课本,并且一些习题也能顺利做下来。林伟的聪明很得老师的欣赏,每一次他母亲到学校去,老师都特意交代:孩子是一个好苗子,一定要好好培养,将来准能成大器!

孩子优秀,做父母的自然兴奋不已。为了不辜负孩子的优秀,做父母的决定从小就给儿子铺设一条通往辉煌的路。当父母看到许多人留学归来的种种殊荣后,决定棋走险招,也让孩子去留学。林伟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但为了孩子的前程,当父母的还是倾尽家产,找了一家中介,把刚初中毕业的孩子送到了美国,一心希望几年后儿子学成归来,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但谁也没料到,儿子这一去,几乎把他的一生都栽了进去。

原来,年幼的林伟来到美国后,因为环境陌生,语言又不通,加上孩子太小想念家乡,心情时常郁闷。十几岁的孩子,没有朋友,郁闷也无从诉说,就把一肚子的坏情绪带到了学校,和同学们搞不好关系,和老师也搞得关系紧张。被老师训斥后,他更加反抗,甚至不愿到学校去上课。终于,学校把他开除了。想到家乡父母省吃俭用送自己来学习,自己却不上进,反而被赶出学校,他的心情更加郁闷,每天泡在网吧里打发时间。

在家乡的父母长久得不到儿子的消息,忧心万分,就去找中介。中介答复说,人家只管把孩子送到,其他的事不管。父母只得通过各种关系打听,最终得知儿子早已失学,并且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已被房东赶出寓所,成了一个流浪汉而不敢和父母联系。父母的心都碎了,赶快通过各种关系把儿子接回家中。看着从天堂跌落地狱的儿子,林伟的父母失声痛哭,大骂自己鬼迷心窍,如果不让孩子去留学,哪能害了孩子啊。

林伟的家长因为太渴望成功,所以盲目跟风,才造成这样的悲剧。

许多家长只是道听途说留学的种种好处,却不知留学有多大的风险及暗礁。许多孩子到国外以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眼前的现实跟中介的承诺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是正规学校,所拿的文凭只是一个结业证书,根本就不是毕业证书。学历在当地都不被政府承认,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还有一些孩子一到异国他乡,中介就像甩包袱一样甩开了他们。这些年幼的孩子孤独地待在那里,甚至连安全都没有保障;有的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孩子不得不去打工,幼小的年纪就过早地品尝人生的艰辛;还有的因为离家较远,没有大人监督,得不到温暖和亲情,再加上孤独和压力,许多小学生根本不去上课,而是每天泡网吧、打游戏,从而走上邪路,成了不良少年……难怪有些小留学生在QQ上签名说“不如死了感觉更好”。

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是什么让这个异国的留学青年成了杀人凶手?警察在调查中得知:他从来不说一句话,看起来身体和精神都很差,好像一直都很压抑。当没有亲情又异常苦闷时,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本来是想让孩子出去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最后却落得失去了生命。发生这样的人生惨剧,应该由谁来买单?那些盲目跟风的家长不应该深思一下吗?因为盲目跟风,造成孩子的颓废,既毁了孩子一生,自己也因此损失了大笔的血汗钱,这样的跟风值得吗?

虽然留学可以给孩子镀金,让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虽然海外教育也有其独特的模式和优势,但低龄留学并不适合绝大部分孩子。父母要明白,任何教育都离不开亲情,父母的爱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亲情,一个温暖和轻松的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早教需冷静,千万别跟风

近年来,“超前教育”一词一直流行,什么早教班、神童班、奥数天才训练等教育培训机构,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寒暑假临近,每个学校门前的宣传单多如雪片。许多家长抱着“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一拥而上,纷纷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这些父母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经过这些培训班的“洗礼”之后,一定会比别的孩子优秀,一定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家长们很快发现,大多数培训班根本不像他们宣传得那么神乎其神。自己付出了太多精力、财力,孩子也在重重压力之下浪费了宝贵时间,却没有收到太大的效果。更残酷的是,很多孩子不但没有成为父母理想中的神童,还因为忙于各种超前培训,连在校的功课也开始下滑。父母这才感叹,自己是上了跟风的“贼船”。

事实证明,家长们急功近利地盲目跟风,很多时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厌倦学习,甚至性格偏激,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成长。

因此,父母盲目地跟风扎堆,把孩子一窝蜂地送进各种培训班,是最不理智的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对孩子进行超前培训就是最好的教育,而是要求父母在给孩子选择超前培训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以及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画家、舞蹈家。很多孩子很可能对音乐、画画、舞蹈根本就没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产生厌学心理。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而每一个孩子的优秀潜质也各不相同。发现孩子的潜质,并理性地、有计划地、有原则地挖掘和培养,才是父母的明智之举。

案例:

曾经有个孩子,因为身体长得胖,平时笨手笨脚的,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同学们叫他“大狗熊”,经常取笑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父母每每有好友来他们家,谈起教育问题,都会说:“孩子成绩不好,怎么不给孩子报补习班啊?”但孩子的父母却觉得,自己的孩子脑子不灵活,课本上的知识都掌握不好,再去参加那些奥数班、天才班什么的,那不纯粹是给孩子添累?他们坚持不让孩子去报班学习。看到孩子因为成绩差很自卑,做父母的就当起了孩子知心的朋友。每到星期天,父母就带着孩子一起玩,他们经常一起爬山、划船、赛跑。

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经常到外面玩,父亲发现儿子特别能跑,而且再远、再累,孩子都不叫苦,并且每一次都不比父亲跑得慢。父亲就想,儿子学习不好,体育好也行呀。于是,他就经常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在父亲的鼓励下,孩子爱上了体育。有一次,他参加学校的秋季运动会,竟然拿了好几个第一。这一下,父亲更高兴了,鼓励孩子说:“体育好也能为国争光,你不比班里的孩子差,甚至比他们更优秀。”孩子得到鼓励,自信心更强了,每天坚持长跑锻炼。终于,在读初二时,他因为其长跑成绩突出,被直接选入省体校。

一个一直被同学嘲笑的“笨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这一切源于他父母的聪明和理智。如果他的父母也像许多家长一样,盲目地把孩子送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恐怕孩子的时间不仅会白白地浪费在各种补习班上,而且也抹杀了他的特长,更谈不上找到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

充分挖掘孩子的自身特长,为孩子寻到一条适合他们的发展之路,才是对孩子进行培优教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需要细心的父母,需要善于发现孩子特长的父母。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自己首先得是一名优秀的父母,自己要先做到真正了解孩子、懂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