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6836800000003

第3章 教育孩子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印象中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很多父母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担忧。

周立波曾说过:“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如果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会有一个辛苦的成年和悲惨的老年。”就是在这种心态下,父母把自己的担心变成了实际行动,即使这些行为转到孩子身上成了一种负担。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父母一面在心里疼爱着孩子,一面又逼着孩子做各种他们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事情。

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半是因为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心,另一半是因为父母在跟风和攀比。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开始对孩子精心培养。哪种食物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怎样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什么样的培训班比较流行……父母往往是不顾一切,想让孩子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很多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为了孩子,可以作出任何牺牲。

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和培养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这些疼爱和培养一旦超过了正常的尺度,无形中就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也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绩时,往往会有意地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展示这些本事。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它一方面增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另一方面,这其实违背了教育的本意。

教育的本意应该是让人快乐地接受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但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父母却违反了教育的初衷。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孩子,他们的父亲都要他们从小学习书法。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他写的字会拿给客人看,所以他一定要写得认认真真;而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他写的字都会扔掉,他只要快快乐乐地练习写字就行了。前一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果然每一次写字都写得认认真真,当然,他的字拿给客人看时果然得到客人无数的赞扬。而另一个孩子,他的字写出来后,根本没机会给任何人看就进了废纸篓。

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了,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前一个孩子并没有在书法上有任何成就,而另一个孩子却成了有名的书法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教育专家的解释是:前一个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炫耀,在他的内心中,写字就是为了得到人们的夸奖,他练字的动力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他来说,并没从练字本身得到多少快乐;而另一个孩子,因为他的父亲一开始告诉他的就是,他可以从练字中得到快乐,他学习的动力来自他的内心,所以他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终于能够有日后的成就。

快乐地主动学习,比被灌输一些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一般我们会以为,成就感会是成长的动力。事实上,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兴趣和快乐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生更有价值、更幸福和快乐,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炫耀和面子。所以,教育孩子,顺其自然才是最重要的事。顺其自然不是放任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而是教育要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能够在快乐和幸福的心情下学习和成长。

那种让孩子奔走于各种学习班,依照成人的想法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的想法其实是很不可取的。孩童时期,其实也是一个情商培养的时期。大部分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情商方面的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更需要快乐、自信的成长条件。那种让孩子不堪重负的教育方法,带来的只是阶段性的成绩,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也有家长问: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让他们不顾一切地玩乐吧?这种想法同样是错误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不是说给他们一个放任自流的童年。儿童时期,因为孩子在心理上基本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孩子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很强的辨别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多给孩子指引,要想法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顺应他们的兴趣去教育他们,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兴趣和快乐是最好的老师

天才来自于兴趣。

著名的作家张爱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她的文学作品就已经红遍上海滩,而且时至今日,她的文学作品仍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她取得的这些成就,除了她自幼就对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更和她父母从小就对她在文学方面的培养和鼓励分不开。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是清末著名的清流派的代表;父亲是官场遗少;而母亲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曾经留过洋。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张爱玲拥有同时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熏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就显示了自己非凡的文学方面的天赋。当张爱玲3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天性聪颖的她,一首诗词只念几遍就会背诵了。而且很多时候,她还会仿照古诗自己写一些小诗。7岁的时候,张爱玲就能写一些小故事了。

9岁那年,小爱玲画了一张漫画,父母看了都说好,她就把漫画寄到报社,结果几天后,竟然收到了5块钱稿费。她的父母高兴地鼓励她:“这些钱,你可以用它们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张爱玲收到的第一笔稿费,她当然高兴极了。

上中学时,张爱玲开始接触张恨水的小说,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的同时,她萌发了自己写小说的想法。然后,张爱玲就照着红楼梦中的人物,给他们换上同时代人的服装,用同时代人的语言,开始写小说。每写好一个章节,她都要拿给她父亲看。她父亲往往欣然命笔,拟上回目。后来,这本书写完了,被订成上下两册手抄本,书名叫做《摩登红楼梦》。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下,张爱玲一步步走上了她的作家之路。她的文学作品历经几代,至今仍然影响着很多人。

我们可以想象,生在那样的官宦世家,如果张爱玲没有遇上一对开通的父母,而是从小逼着她去学习一些应酬需要的礼仪,比如弹钢琴、学习一些琴棋书画之类的,很可能一个天才的作家就会被这样地错过了。

教育学家指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在这期间,如果对孩子的教育能够顺应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其实就是给了孩子一个最好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想象力是孩子未来创造和发展的翅膀,那么,快乐、自由的教育方式就是给这对翅膀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有了广阔的天地和快乐的心情,想象的翅膀才能展得更开,孩子的未来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