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阳宫里的武则天在享受一个女人人生欢愉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精神的困扰。
她经常会从夜半的噩梦中尖叫着醒来,然后嘶吼着让宫女们赶快点亮寝殿里每一盏烛火。还没完全从梦境中清醒过来的她会不停地问锦榻下的宫女,到底是谁在自己耳边啜泣不止?
宫女们婉转地暗示啜泣声只是皇太后梦中的幻听,疲惫的武则天脸上出现了短暂的惘然之色,接着便是长时间的沉默。
戮杀皇族的疯狂曾经使武则天身边的近侍上官婉儿也动了恻隐之心。很多时候,上官婉儿严重怀疑周兴、来俊臣这些人得到的谋反供词,全部是他们动用酷烈的手段从皇族们口中套出的,或是逼供所致。
婉儿每每暗示的时候,武则天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回避此类话题。
武则天经常会指着紫宸殿前的海棠树,意有所指道:“也该让园工来修枝剪叶了,老枝不除何有新果?婉儿你这样的女才子怎么能不懂如此浅显的道理呢?”
上官婉儿只是淡淡一笑,其祖父上官仪死于这个老妇人惯用的剪枝刀下,那时她还是襁褓中牙牙学语的婴儿,祖父的形象对她来说,是不真实的、虚幻的,而祖父与武则天结怨惹祸的往事却被上官婉儿铭记于心。
上官婉儿因才貌和善解人意、温驯贤淑成为武则天身边的红人。
家仇是否化解成了敬畏和忠诚?或许她跟在武则天身边时间越久,就越能体会这个老妇人的辛苦与不易。更令她佩服的是武则天的胆量与气魄。而最令她感激的是,老妇人已将她视为自己的心腹,把许多心中的事说给她听。
已经自上尊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亲临洛水,拜祭宝图,迈出了神道立国的第一步。
河出图,洛出书,本就是儒家理想治世才能出现的最大祥瑞,而这次拜洛大典文物仪仗之盛,也被史家称为“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影子皇帝睿宗、皇太子李成器、朝堂内外文武百官以及八荒六合的蛮夷君长,都盛装出席。
越王父子和李唐宗室被血腥镇压之后,武则天的反对派们仍然蠢蠢欲动。
拜洛受图仪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武则天拜洛还宫以后,洛阳城的老百姓将石碑立于拜洛坛前,说是“天授圣图之表”。由此可见,百姓对武则天如此造势并无异议。
如果把朝臣们热情洋溢的贺表和拜洛图的热闹场面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朝野上下,多数人对武则天的政绩是满意的,对她的长期临朝是支持的。
拜洛受图活动是一次很好的民意测验,武则天的目的达到了。既然她已稳步走向皇帝宝座,那么正式戴上皇冠,改朝换代的时刻,也要来临了。
垂拱五年(公元689年)元旦,武则天宴请文武百官,各藩国的君王政要齐聚万象神宫。明堂因其恢宏无比,灿烂夺目,被武则天命名为“万象神宫”。
明堂建筑的奢华在唐廷中引起了一些非议,侍御史王求礼上书说:“古时明堂,连顶上覆盖的茅草都不修剪,堂顶的椽子也不削砍雕饰,而现在的明堂却用珠玉、彩绘来装饰,铁凤耸入云霄,金龙隐入雾中,殷纣王的琼台、夏桀王的瑶室都难以与之相比。”
每每听到这样的声音,武则天都并没有放在心上。为庆贺明堂建成而大宴群臣,还让老百姓到明堂这一布政之所,借以向百姓表明,朝廷的发令是公开的。这一敞开式的政治行为表现了武则天作为一个执政者的风度和气魄。
在这次宴会上,武则天貌似新皇。她第一次披挂上了全套天子专用行头——衮冕,执镇圭行初献之礼,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
先祭祀昊天上帝,然后是大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圣。
接着,她带着文武大臣又来到自己父亲(神皇父亲)武士彟的灵前祭拜,最后才轮到五方帝座。
礼毕,圣母神皇武则天登则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昌。
这些日子以来,文武百官眼里的武则天根本不像是一个六十七岁的老妇人。她似乎对李唐的一切都看不惯,必须全部推倒重来才能让自己满意。她要建立以自己为天子的新王朝,既不沿袭李唐的旧制,也不效仿古代的模式,她要创立一个全新的王朝,她武则天一个人的王朝。
这个新王朝一切都是按照她的意愿重新设置,一切都要带有她个人的风格。她要摆脱李唐王朝的束缚,重新打上崭新鲜明的武氏的烙印,她要做给天下人看:这是她武则天的新王朝,一个女人坐天下的史无前例的国度。
三日之后,武则天再度穿上皇帝专用服饰,驾临万象神宫,接受群臣朝贺。并在第二天布政于明堂,颁九条政令训诫百官。
五日,武则天再次在明堂宴请群臣。明堂落成后的首次布阵大典热热闹闹地落下帷幕。
整个仪式完全按照周礼来操办,这是武则天认祖归周的具体表现。与众不同的是主持祭献的是身穿天子礼服的武则天,而祭祀的祖先中当然少不了自己的父亲。
“天子坐明堂”的古老礼仪终于重现于世,然而群臣叩拜的却是一个女人,这多少让人感觉到有些别扭。文人儒士们纷纷展示自己溜须拍马的才华,向武则天呈上贺信,帝国的天空一片晃眼的赤金。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曾经上书谏阻武则天重用酷吏的陈子昂,这时也撕去文人清高的面纱,专程跑来向武则天奉上自己连夜倾情赶制的马屁贺表。贺表里吹捧道:“至德配天,化及草木。天不爱宝,洛出瑞图;……陛下恭承天命,因顺子来,建立明堂,式尊显号,成之匪日,功若有神,万国咸欢,百灵同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能写出这句千古名篇的陈子昂,写一篇颂圣文章还不是信手拈来?
翌月,武则天再度下诏尊自己的父亲武士彟为周忠孝太皇,母亲杨氏为忠孝太后,坟墓按照帝王的规格改称为陵。由武士彟起上溯四代全部封王,并特置官吏执掌武氏陵庙的祭祀,让死去的先人享受帝王的待遇。
十月,武则天又下令重大祭祀活动除了高祖、太宗配祭昊天,同时要祭拜窦皇后和长孙皇后配祭皇地,借此提高妇女的地位。忠孝太皇配祭李唐三圣,武则天的母亲忠孝太后也同样配祭李唐诸后。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已经拟定了新王朝的国号——大周,周唐一体的混合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于彼新邑,造我旧周。”
大周,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2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武则天再度君临明堂,发布诏令,大赦天下,宣布废除实行了千百年的夏历,改行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正月,所有月份都依次往前推两个月。
这样的话,历史上永昌元年的十一月一日,便成了载初元年的正月元旦。
岁时节令全部推倒,重来修订,武则天所做的一切就好像天地万物包括时间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重新洗牌,不知今夕何夕。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历代都使用夏历,即夏朝流行的历法。而周历,却是周朝使用的历法。夏历建寅,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建子,则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随之不同。
武则天为什么下诏改变沿用了近千年的历法?原因不言而明,那就是用周历的周朝,乃武氏的祖先。夏历改周历,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天下本来是武氏的,我武氏马上就要复兴周朝了。更改历法,当然引起天下一片混乱,用了多少辈子的老皇历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老百姓闹不清四季何时轮回,何时过年,何时下种,何时收获,人人稀里糊涂过日子。
武则天的头脑风暴充满了改天换地的奇思异想,她在改过历法之后,又将这种创新思想延伸到了文字领域,又接着改了十几个文字,其中包括天、地、日、月、星、君、臣、人、照等字。武则天最喜欢的新字莫过于照,这是她的名字,照如今被改写为瞾,无疑是化平庸为神奇的一笔,它给人以某种日月相映于天空的圣洁联想。这个新创的瞾字为皇太后一人独用,后来成为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禁用之字。
奉命起草了十七个新字的凤阁侍郎宗秦客是武则天的姑表兄弟。细心的朝臣们发现光宅年以来皇太后的亲族像雨后春笋般地从朝廷各个角落破土而出,武承嗣已高踞尚书左仆射之职;武攸宁继任纳言官位;就连性格粗鄙、脾气暴躁的武三思也被武则天提任为执掌兵权大任的兵部尚书。至于内亲以外的男宠薛怀义,这年腊月官拜右卫大将军,受封为鄂国公,进出洛阳宫时再也不需要袈裟披身了。
武门一族飞黄腾达,李姓皇族却多已没入幽冥之中。
改字的诏令发布半月后,要求取代旧字并向全国推行,据说由侄儿宗秦客起草,武则天审定。第一批改了十二个字,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更改了一些,有十七个字,称为“武周十七文”,也有二十一字之说。都是“天”“地”“人”“日”“月”“星”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文字,这些字也是和万物生灵息息相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