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说益阳
7126600000028

第28章 明清鼎盛篇(11)

烟波魁星楼

益阳城外的江心,有一处刘公滩,因三国时刘备涉渡于此而得名。滩头时积时冲,水波时起时落,沙渚居于烟波之中,故名烟波洲。洲上有一块8米见方的巨大麻石平台,就是著名的魁星楼遗下的基址。

魁星楼于明代天启年间为益阳知县邓元忠所建,原名斗魁阁。因屡次被洪水冲毁,后重修不绝。清乾隆年间,知县高自位重建时改阁为祠,内供魁星之位,为避免与资江南岸的斗魁塔重名,改称魁星祠。清咸丰年间,邑人刘安钺之妻捐资予以重修,可惜竣工不久即毁于水。同治末年,益阳泉交河人徐芷潭再次倡议重建。【11】徐为大地主,家财富积,乐舍好施。曾由胡林翼推荐于同治年间重修过沧水铺著名的龙会寺。其时,两岸的三台塔和斗魁塔先后修建,二者遥相呼应。原指望它们能为理水出力,但年复一年,洪水依然泛滥。见此情景,徐芷潭决定在烟波洲上建一座宝塔,以塔镇水。仗着家财万贯,他一度放话,倾其所有也要独自修成。他运来煤炭和木头,连船带煤沉入江滩,一层煤炭一层木头,垒石固基,砌岸筑塔。但他没料到,刘公滩乃冲积洲,底深泥软,基脚无法打牢。他只好向风水先生求助。过去,益阳民间流行:“要得宝塔牢,塔下要放宝。”在堪舆的指点下,徐芷潭不吝重金,雇人铸造金鸭婆一对埋于塔底。在修塔身之时,由于塔基用费太大,塔只修到一半,家道渐衰的徐家便难以再支撑下去。于是,徐芷潭只得改弦更张,将宝塔改成楼亭。

塔虽然没有修成,但楼亭建得相当出色,其巍峨挺拔的雄姿,凸立在浩渺的资江烟波之上,显得非常壮观。魁星楼共五层,高达16米,楼底一层直径近6米,中间置有一张可坐10人的大圆桌,还有供端菜送酒之处。东边有23级石码头旋梯登至二楼,每级码头高达30厘米。由内往外走,抬头可见高悬的“魁星楼”三个大字,两边立柱镌刻一幅“洲嵌石岸,固百丈之金堤,楼壮魁星,高千寻之侍阁”的对联。整个楼亭用清一色麻石条砌成,规模之大、气势之宏、结构之巧,莫不令人啧啧称奇,在数百里的资江它堪称绝景。因此,从竣工的那天起,它就与资江左右的三台塔和斗魁塔一起,鼎足而立,共镇资江水口,成为益阳城的一大名胜。

关于塔底的金鸭婆,民间还留下许多优美的故事传说。魁星楼修好后,大约是两只金鸭婆的缘故,不管资江洪水多大,都淹不到它。水涨楼高,水落楼低,魁星楼好像是浮在资江河面上。更神奇的是每到夜晚,那对金鸭婆就会钻出江底,在四周游玩戏水,使楼前的水面闪闪发光。据说有一年从新化来一位簰古佬,他将木簰停在楼旁,自个儿上楼睡觉去了。睡到半夜,忽然听见木簰旁边鸭声嘎嘎,睁眼一看,傻眼了。只见眼前一片金光,原来是一对可爱的金鸭婆正在河里梳毛戏水!他喜出望外,悄悄下潜入水,游向鸭子,伸手去捉,只抓住一只公的,另一只鸭婆则逃到塔底去了。兴许是少了一只金鸭婆的缘故,不久,楼台便垮塌一角,再也没法修起。而且此后,人们也不再见到另一只金鸭婆。据说是因为思念极深之故,伤心的金鸭婆飞到洞庭湖里去了。

因疏浚刘公滩航道,益阳行署将“阻水碍洪”的魁星楼拆除,时间是195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