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74

第174章 唯上是从(5)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中国的官场是讲究面子和交情的,礼下于人者不单单是为了遵从礼仪,而是为了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实惠,而得礼之人自然也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纵观各朝各代的官僚,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暗藏玄机之人?就连《红楼梦》里的贾芹为了得到一点生计,还要给王熙凤送东西,那为官者为了大好前程低下一点也就没什么了。

“世上的事,没有比当官更容易的了。”一句话李鸿章就为官的奥秘。只要能讨好皇帝,得到皇帝的信任,那么事情做成什么样子就无所谓了,这也成了为官者一条众人皆知的秘密。因此在清朝末年,除了李鸿章,还有许多官员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取媚当权者。

中日甲午海战时,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首,形成了主和与主战两派,李鸿章没有急于作决定,而是分析两者的势力对比,很明显大权掌握在太后的手中。因此,虽然他明知日本野心勃勃,但是依然力主求和,站到了慈禧的一边。为官者能如此见风使舵,不可以不说为人所不齿。

清末为了增强海军实力,北洋海军将领多次要求购置舰船,然而从李鸿章那里得到的回答是:“现在考虑到时艰款绌,我没敢奏咨渎请,如果有什么问题由我承担好了。”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则是海军衙门和户部的王公大臣为了取媚于慈禧,把大量的海军军费挪用到建造颐和园的工程上了。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有购买舰只的需要,也必然要因颐和园工程而搁置。

除了对掌权者唯命是从以外,还会对那些深得掌权人信赖的大臣迎合奉承。李鸿章对待醇亲王就是这样。醇亲王喜欢作诗,为了迎合他这个爱好,每次李鸿章去做客都会假意的诗兴大发,歌功颂德一番。为了迎合醇亲王的喜好,他甚至不分黑白曲直,一味的看脸色行事。有一次,一个御史上疏弹劾奕,醇亲王非常生气,把折子派人送给李鸿章看,他竟然高声说道:“写白折子、作八股文的翰林,也想过问海军的事情,真是太可恶了!”身边的一个幕僚劝他不要搀和这件事,李鸿章说:“醇亲王不答应。”

李鸿章取悦当权者的手段,除了见风使舵外,还有就是报喜不报忧。一次,李鸿章上疏说直隶一个地方的“麦秀两歧”,就是说一棵麦子上长了两个穗。这在当时是被看作天下太平和主上圣明的征兆。身为直隶总督并自诩精通洋务的李鸿章,居然也用这种把戏来奉承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