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89

第89章 缩头、收臀、摆尾(11)

所谓“枪打出头鸟”,小人物在官场上“强出头”是有很多危险的。出头就要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而这些人往往是大权在握的,正因为他们大权在握才会无所顾忌,他们有通权的路子,后台硬是更难对付的。故而每要出头之人,都必然面临许多危险,纵使一时成功,也免不了以后被人陷害。故而,为官之人切忌强出头,而此时采取“缩头诀”,等待时机反咬一口,表现在官场上便是:趋避、圆滑。

封建官场常常是不平静的。同僚间勾心斗角,上司喜怒无常,政敌互相倾轧,政局变幻莫测,都是官场上常见的现象。清初官场上的普遍观念是:圆滑是明智,刚正是狂愚。顾炎武曾引白居易题胡旋舞女的诗形容这种坏风气:“臣妾人人学圆转。”晚清吏风败坏,政局多变,圆滑趋避之术更加流行和精微。刘光第曾感叹道:“宦途趋避闪烁,何止万端。”

显宦王文韶是身历咸同光三朝的老臣,他颇精于圆滑趋避之术。王文韶曾做过很多高官,在地方上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廷做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可谓官运极佳。如此会做官,定然由他自己的一套理论,虽然并不适应所有的官场,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这个理论所在就是遇事圆滑模棱,明于趋避。《清史稿·王文韶传》说:“文韶更事久,明于趋避,亦往往被口语。”

能够做到事事推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在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表态时,他便会装傻充愣,环顾左右而言他。有一次,王文韶见二大臣为一件事争持不下。西太后问他意下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尔而笑。西太后再三追问,王仍笑。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

王文韶的耳聋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聋作为躲事避风头的手段。深知其奥秘的清末大吏梁士诒在给其父的一封信里说: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王文韶圆滑成性,素不与人争,一旦遇到势大的权臣驳斥自己的意见便特别受不了。有一次在讨论对外政策的御前会议上,他的意见被某权臣驳斥后,竟吓得“汗流浃背,俯首不敢再言”。

那时候革命党四处横行,官员出门的时候都很小心,免得被革命党杀害。但是他却不同,在他任军机大臣的时候,每天凌晨入宫值班,轿前都导以写有很大“王”字的灯笼,使人一望便知是他。人们劝他还是将灯笼上的字撕掉,但是他却说:“我一向与人和平共处,没有仇人,正怕误伤。所以特地把灯上的姓字写得很大,以便人能看到。”他对自己的圆滑处事之道很欣赏,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