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72194600000001

第1章 教育孩子,首先要选对方法

用“怀柔”的方法培养和教育孩子——这是本书的中心思想内容。一些父母看到这句话以后,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源自“怀柔”这个词语,因为在相当一部分父母看来,“怀柔”就是要抛弃自己在孩子面前已经树立起来的“权威”,并转而用一些小伎俩、小把戏来愚弄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将这种“怀柔”方法看做是一种软弱、低效的教育手段。但是,本书所要说的“怀柔”手段却并非这些父母所误解的那样,“怀柔”手段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父母在孩子心里树立一种全方位的、绝对的、不容动摇的权威。通过本书,广大父母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建立及保持这种权威。

◎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父母为了使孩子服从教育,通常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耍小伎俩、小把戏的教育方式

2)循循善诱,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爱

3)用父母的权威使孩子服从教育

1.耍小伎俩、小把戏的教育方式

许多母亲在将要与孩子“正面交锋”的时候,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转而用哄骗、隐瞒等手段来使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举个例子说吧,一位大病初愈的母亲,想和丈夫一起坐着马车到野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过因为她的身体还很虚弱,她希望路上能有一个清静的乘车环境,所以她决定不带自己的小女儿玛丽一起去,免得玛丽一路上吵吵闹闹。但是,这位母亲也很明白:如果玛丽看见了停在家门口的马车,并且知道了父母都要乘车远游的话,她一定会闹着一起去。这时,母亲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便耍了一个小把戏。她悄悄地脱掉了女帽和围巾,趁马车没来之前对玛丽说,你可以去外面看看小鸟的巢穴,或是和姐姐一起去花园玩耍。同时,她还叮嘱玛丽的姐姐一定要让玛丽在花园里玩得不亦乐乎,直到马车出发。但是,如果玛丽听到了马车来到时的响声,或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对母亲产生怀疑,这位母亲所使用的小伎俩很容易就会被识破。我们可以想象,玛丽会十分反感,更有甚者,玛丽会坚持待在屋里,使母亲无法成行。在这个时候,有的母亲会随便捏造一些借口,如谎称自己要去医生那里看病,如果玛丽非要跟去的话,医生就会强迫她服用一些很苦的药。母亲认为,这样的托词能够使玛丽不再跟着自己一起出门。

但是,当玛丽伫立在门口,看着马车渐行渐远的时候,她的脸上是否会出现迷茫与困惑的神情呢?她的情绪是否会因为对医生的畏惧和对母亲的不信任、失望、恼怒而产生激烈的碰撞呢?经过这样的打击,很可能使玛丽幼小的心灵形成难以愈合的伤口。而所有这些,玛丽的母亲是否能够考虑到呢?当母亲坐在马车上,看到玛丽的身影逐渐模糊时,她的嘴角很可能会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她会为自己成功地欺骗了女儿而感到沾沾自喜。

母亲说“要去医生那里看病”,这个理由或许是真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母亲在撒谎。对女儿撒谎的母亲很难区分欺骗与虚假的界限,并且会逐渐将这种方法变成一种习惯。尤其是母亲每次都能成功地依靠撒谎来骗取孩子的信任,在以后,母亲更会毫不犹豫地以撒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循循善诱,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爱

很多母亲认为,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循循善诱,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例如,在与上面相同的情形下,母亲就会将小玛丽叫到身边,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一边对她说:“玛丽,今天下午妈妈要和爸爸坐着马车远行,但是你不能跟着一起去。你也知道,妈妈的身体最近一直不好,现在大病初愈,到野外逛一下能够帮助妈妈的身体早日康复。我知道你很爱妈妈的,而且也希望妈妈能够早日康复。妈妈还知道玛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会乖乖地待在家里,对吗?这样,妈妈会更加爱玛丽,爸爸也会更加爱玛丽。等妈妈的身体好了以后,就带着玛丽一起出去玩,好吗?”

这位母亲使用这种教育方法,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自己所讲的道理,同时唤起孩子对母亲所具有的那种深厚亲情。

3.用父母的权威使孩子服从教育

与前两种方法不同,第三种方法则是用父母树立起来的权威来使孩子服从教育。仍以与上面相同的情形为例,擅长用这种方法教育子女的母亲会说:“玛丽,下午我要和你爸爸坐马车远行,为了你好,我们决定不带你一起去。”

“为什么呢?”玛丽有些疑惑地问。

“现在我还不能告诉你为什么,”母亲说,“但我回家以后,一定会给你一个解释的。我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无论怎样,我都已经决定了,你不能去。如果你是个乖孩子,就规规矩矩地待在家里。你可以坐在门前的小椅子上,看着马车来到家门前,我和你爸爸上车、出发,而且可以向我们挥手道别。”

这个时候,如果母亲发现小玛丽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悦的神色,或是表现出一些不情愿的身体语言,她还会接着说:“如果你不能乖乖听话,还要到处捣乱的话,那么在出发前,我会把你关在房子后面的暗室里。”

很多情况下,母亲这句最后的补充几乎是没有必要的。如果玛丽对母亲的这种教育方法已经习以为常,她是不会捣乱的。而且她马上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争论下去。因为无论怎样,母亲都不可能改变决定了,即使她表现出叛逆、反抗的神色或行为也无济于事。玛丽虽然会为自己不能与父母一起远行而感到遗憾,但她决不会进行激烈地抵抗。因为在此之前,玛丽就已经发现,就算自己用大声嚷嚷或其他一些捣乱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迁就。所以,当孩子用反抗方式表达不满却不能取得成功的时候,他就不得不放弃这种做法。而对一个从来没有这些经验的小孩来说,他压根儿就不会想到要采用这些手段与母亲对抗。

◎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

在这一章,我们介绍了三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最后一种方法能够让父母放心、孩子安心。在父母“怀柔”手段的辅助下,采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其成效要比其他两种方法好得多,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向广大父母展示这种良好的效果。教育孩子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变得理智。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自身的技巧和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要使这种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的权威。

父母对孩子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一部分父母认为靠一些小伎俩、小把戏就能使孩子服从自己;或是认为孩子对父母所给予的爱心存感激,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父母高兴。而且这些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理解父母的训话,并且学到其中正确、合理的道理。事实上,以上所有的这些做法与想法,都不能让孩子乖乖地服从父母。只有当父母树立起一种绝对的、长久的权威之后,才能让孩子学会无条件地服从。能不能树立起这种权威,就要看父母的执行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