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72194600000002

第2章 无能的父母才会选择暴力

“怀柔”之道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并不能替代父母的权威,而是为父母绝对权威的建立和维系提供一条最有效的途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怀柔”之道的性质、行为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区别出这种方法与那些带有暴力色彩的教育方法的不同之处。

用“怀柔”之道来教育孩子,就是要在孩子的心里施加一种坚定的、沉静的,同时又使其振奋的影响;或是在他们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施加一种有益的、正面的影响。如果采取与之相反的方法,那么只能激怒孩子,使他们遭受不良的心理刺激。

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暴力,根据形式与程度的不同,这些方式又可以分为三种。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出下面这个例子:

某天,四岁的路易莎向妈妈要一个苹果,妈妈问她是否已经吃了苹果。

“只吃了一个啊。”路易莎回答说。

“这样的话,妈妈就再给你一个。”妈妈说。

其实,路易莎撒谎了,因为她不光吃了自己的那个苹果,还吃了姐姐布里奇特的那个苹果。布里奇特虽然知道路易莎是在撒谎,但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戳穿这个谎言,所以,她也就没说什么。但是过了不久,妈妈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如何处理这件事呢?很多母亲可能会采取下面这三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方法。

◎第一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体罚

体罚的消极影响:

首先,体罚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创伤。一些母亲很可能会在一气之下打孩子,又或是将孩子关在一个限制其自由、使其感到难受的地方。有些母亲还会使用其他一些给孩子带来身体创伤的方法。

其次,体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孩子不打不成器”是教子良方。这些父母认为,体罚能使孩子认识并改正他们的错误,并永不再犯。这种看法无疑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一类做法无论能否成功,都带有很大程度的暴力色彩。体罚会使孩子脆弱的神经受到惊吓,甚至在他们的心里烙下永远的痛苦与恐怖的印记。这种过度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很长时期内对父母怀有一种怨恨与愤怒之情。

体罚这种教育手段对脑部产生的极度刺激在几个小时以后可能就消失了,而且在身体上也不一定留下明显的伤痕。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父母们反而应该加倍警惕:如果这种剧烈的影响经常重复的话,就会使孩子身体各部分器官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这也许就是孩子长大以后变得神经错乱或是身体机能失调的根源所在,而且这为孩子以后的生活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不管这种消极影响是否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这种纠正错误的做法本身就充满了暴力的味道,理应受到批评。

◎第二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恐吓

这是第二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其主要后果就是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了痛苦、恐怖的刺激,或者是一种能够引发其他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关于鬼怪、幽灵或其他的恐怖故事,当父母用这些故事吓唬孩子以后,其影响往往不会像体罚那样在短时间内就消失,反而在经过孩子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以后变得更大,使他们觉得做了错事以后,就会激起鬼怪的愤怒,等到晚上,这些鬼怪就会把小孩带走,并且给予他们严厉的报复。一些家庭用人在看管孩子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使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不能对雇主的孩子造成直接的身体创伤,所以,他们便尝试使用这种手段来管理孩子。但是这种方法在许多层面反而会给小孩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1.恐吓只是保姆与用人的教育方式

很多位于欧洲大陆的国家里,保姆和用人往往都倾向于使用这种方法来教育那些被他们照顾的孩子。一是由于这些保姆与用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二是在欧洲一些国家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并且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通过说假话的方式能够使小孩变得诚实,而且效果极为明显。在这些人看来,这是一件积极、有益的事情,所以,为了使孩子趋善避恶,他们便用一种貌似流畅而且诚恳的语气、沉静而且坚定的告诉孩子:世界上存在着巨兽与妖怪,它们会带走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孩子们出于本能,会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但是,这些话往往存在着很多漏洞,父母对此又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当孩子对父母的话产生怀疑、使其处于下风时,他们就会用“下不为例”等言辞来搪塞。而且在父母与孩子讲话时,往往缺少那种肯定、自信的语气,这就使孩子难以信服他们的话,做父母的也会因此而感到内疚和尴尬。在言谈中,父母的这种尴尬之情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这时,孩子就难以完全相信父母。在孩子的认识里,虽然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的父母竟然用虚假的东西来欺骗自己,但他们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怀疑。

1)妖怪来了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即便是这个国家最有教养、最有文化的阶层,当在教育子女时如果需要背离道德,他们也丝毫不会感到尴尬。尤其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这种情况最为突出。在某些场合,有人往往会为了获得一个积极的结果而说假话,这种做法在这些国家极为盛行。例如,在法国的孩子心中,有两只名为克罗克米泰纳先生与克罗克米泰纳女士①的熊精,它们像火炉旁的圣诞老人一样令人熟悉,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令人感到恐怖的魔兽。传说它们会在晚上从屋顶或是烟囱爬下来,将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带走;它们只要将孩子的小手放在耳边,手指就会泄露出这些孩子曾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坏事。孩子从心理上认为父母讲得这个故事是真的,即使孩子认为这个故事很荒谬,他也无法将心中的恐惧完全克服。

2)如果你不乖乖听话,警察就会把你抓进监狱

实际上,很多父母并不想用克罗克米泰纳先生与克罗克米泰纳女士这类妖魔鬼怪的故事来吓唬自己的小孩。但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摇摇欲坠的权威,他们退而求其次,用一些所谓的“黑衣人”或是“警察”来吓唬小孩。这些父母也许认为,所谓的鬼怪故事不过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传说而已,但警察与监狱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许多母亲会这样吓唬孩子:如果你不乖乖听话,警察就会把你抓进监狱。

2.恐吓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

以上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父母们针对孩子的弱点,利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恐怖事物吓唬他们。虽然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但是,这样做却会对孩子大脑的敏感组织产生过度的刺激,而且这种恐怖、刺激的印象在某个时刻会莫名而突然地产生,尤其是在黑暗或是孤寂一人的时候,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暂时性精神错乱”。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对神经系统产生极度的刺激,有时甚至能够造成真正的精神错乱。尽管这种“暂时性精神错乱”在很多时候会消失,但对很多孩子来说,还是会在他们的心里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记。

◎第三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严厉的斥责

从使用频率来看,第三种处理方式更为常见。它的处理特点虽然要比前两种方式更为温和,但从它的操作方式及影响来看,仍然可以将它归为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的范畴。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指责和责骂,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产生强烈的愧疚感,父母希望这样做以后,孩子会对犯错误产生一种可怕的预期,从而达到唤醒孩子心灵警觉及忧虑的目的。父母采用这种方法是想让孩子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手段,如果单纯考虑是否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创伤,那么它确实算不上暴力。但在某些时候,它所带来的祸患却是灾难性的。父母们必须了解一点,孩子敏感的神经系统及心理情感很容易受到刺激与搅动。如果母亲用这种方法“成功”地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女孩,会对她脆弱而敏感的神经系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经常会显现出来。她可能会在某个深夜突然醒来,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然后跑到妈妈床前,在她的怀里寻求慰藉。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母亲都会时刻为孩子的幸福着想,她们也许会说,宁愿让孩子忍受一时的痛苦,也不想让孩子沉沦于罪恶中。但是,如果母亲们不用这些可怕的方法,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那岂不是更好吗?

◎抛弃暴力,用“怀柔”的方法教育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自律的能力,那么父母就需要采取“怀柔”之策对其进行教育,这种方法有很多种形式。本书就是要清楚地告诉父母们“怀柔”之策的性质、操作方式,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父母应该用怎样的精神及心理状态来面对。这种策略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以一种沟通的姿态来进行的。我们将再次以上面的故事为例对此进行说明:有一个叫路易莎的女孩,因为一个苹果而向母亲撒谎。上文已经详细地描述了这个故事,在此不作赘述。

【家教实例】——再好的方法,也要选对时机

尽管路易莎在回答母亲的问题时,母亲也曾经对她的回答产生过怀疑,但母亲还是放弃了怀疑,面带着微笑又给了路易莎一个苹果。当母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也并没有说什么。这一天就像平时一样,就要平淡无奇地过去了。到了晚上,当路易莎上床睡觉时,母亲帮她换了睡衣,又和她一起玩耍了一会儿,并且一直用愉悦的口吻和她交谈。母亲采取的这些举动使路易莎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帮助母女俩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感情。当路易莎作完了祷告,马上就要入睡的时候,母亲便坐在她的床头,用手轻抚着路易莎的头发。

母亲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恩内斯特。他是一个很帅的大男孩,其实也不过五岁而已。”此时,路易莎的脑子里一定也在想着什么,因为她只有四岁。“他有蓝蓝的眼睛,卷曲的头发,而且还是个很乖的孩子。因为他从来都不会做错任何事,只要他做错了事,就会感到十分不安,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个乖孩子在做了错事以后,都会感到不开心,我想路易莎也会这样吧?”母亲说。

“是的,妈妈,我也会这样的。”路易莎回答说。

“你能这样说妈妈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母亲说。

母亲接着讲道:“有一天,恩内斯特与表妹安娜一起去叔叔家里。他俩希望叔叔能够让他们吃苹果。叔叔同意了,并且许诺给他俩每人三个苹果。叔叔让他们在果园里等他回来,不过在这期间,他们不能爬到树上摘苹果,但是他们可以捡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吃。如果每人捡的苹果不够三个,那么叔叔回来以后就会给他们补齐三个。于是,他俩来到果园,在树下找苹果。他俩找到了两个苹果,然后一人一个分着吃了。吃完以后,他们就坐在树下,安静地等待叔叔归来。在这期间,安娜提议说:‘不要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叔叔,这样每人可以多得一个苹果。如果叔叔知道我们每人已经吃了一个苹果,那么我们每人只能得到两个苹果了。’恩内斯特说:‘叔叔一定会问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撒谎。’安娜却说:‘只要告诉他我们从来没有发现任何苹果就行了。’恩内斯特考虑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说:‘不,我想还是不能向叔叔撒谎。’

“叔叔回来以后,恩内斯特说:‘走吧,安娜,我们把这件事告诉叔叔吧。’于是,他们俩就跟叔叔说已经发现了两个苹果,一人一个分着吃了。叔叔遵守自己的诺言,又给了他们每人两个苹果。回家的时候,他俩的心里都洋溢着一股喜悦之情。

“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向叔叔撒谎,每人就会多得一个苹果,但那样做的话,他们在回家时就会有一种忐忑与内疚之情。”

讲完了故事,为了让路易莎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母亲特意停顿了一下。

经过适当的停顿以后,母亲说:“我想,他们俩能够说真话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路易莎说:“妈妈,我也这样认为。”然后她低下头,脸上有一丝困惑的表情。

这时,母亲用一种亲切柔和的语调说:“但是,你今天却没有告诉我,布里奇特已经给了你一个苹果这件事啊。”

路易莎怔了一下,望着妈妈的脸,接着用手臂搂着妈妈的脖子,大声说:“妈妈,我今后再也不会向您撒谎了。”

如果这件事就这样完结了,那么,路易莎是不可能完全遵守自己的诺言的。对路易莎而言,虽然这是一堂很好的教育课,但却只上了一堂课而已。而且母亲对她的教育方式如此柔和,根本不会给她的神经系统、大脑及心理功能造成任何剧烈的影响。在这场对话中,母亲所用的教育方法无疑是正确的,这一点即便是那些对孩子的心理结构一无所知的父母也不会怀疑。与上面所介绍的三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更加柔和的特点。

我们既然建议父母采用“怀柔”之策来教育孩子,也就意味着父母绝对不能使用暴力,也决不能意气用事。因为孩子的大脑及神经组织比较敏感,有的甚至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无法承受暴力手段的刺激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怀柔之策,不意味着父母的权威会逐渐消失,也不会降低父母对孩子的道德要求。可以说,这是父母们建立并执行这种权威的一条最稳妥、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