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大山深处的美食
73202200000018

第18章 和菜

从前,小湖周边的人称东鲁、井后、鸿庇等地的人为“山里人”。这些被称作山里人的人,还真的与“山外人”有一些不同。首先是说话口音有细微的差别;其次是在吃酒时,出菜有点不一样:山外人是先上“挖底”,山里人是先上“和菜”。

之前,听到过一个有关“和菜”的笑话。说是村子里有户人家,到山里娶了一门亲,接亲那天,接亲队伍因为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到了新娘子家里,个个都已是饥肠辘辘的了,好不容易等到主人请他们上桌,刚坐定,就上来了一大海碗热气腾腾的菜。接亲的人因为肚子饿了,就不客气地大快朵颐起来,没几下,一大碗菜就吃完了。帮忙做事的人一看,马上又打来一大海碗。这些接亲的人心里想,可能这里吃酒就是吃这种菜吧,于是放开肚皮用力吃,最后到底吃了多少碗也记不清了。就在他们吃饱了想下桌时,鸡鸭鱼肉上来了。这时,他们一个个只能大眼瞪小眼,什么也吃不下了。…

那么,山里人最先上桌的菜是什么呢?它的名字很好听,叫“和菜”。和菜真这么好吃吗?让山外人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味蕾上都开出花来。

其实,和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这种菜大家都会做。用料是很普通的笋干、五花肉、海带、粉条、香菇、白菜帮子、葱、蒜、红萝卜……这些食材做成和菜,能够带来奇妙的味觉体验。

和菜中除了海带是外来品,其他的都是本地货,一年四季都能做。

虽然和菜用的食材阵容庞大,但每种都下料适度,保证谁也不夺谁的彩。白、绿、黄、红、黑,色彩斑斓中汤汤菜菜浑然一体。

办喜事的头一天,村里的妇人就会到主人家中帮忙,大家洗的洗,切的切,半天的忙碌之后,就准备好了第二天要吃的和菜。到了晚上,再把几大锅的和菜煮好,装在大木盆和大木桶里。第二天,客人上桌时,拿出来热一下,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垫肚子。

这煮好的和菜香味扑鼻,浓而不腻,肥而不杂。

和菜取其天地人和、乾坤和合之意,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和美美的日子。和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坐在同一桌的乡里乡亲,若平日积下了一些小恩小怨,在吃过主人这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和菜后就要尽释前嫌。于是,和菜又有让邻里和睦相处的美意。

和菜的粉丝是地瓜淀粉做成的,细细的,绵里带韧,在肉的滋润下,油腻腻、嫩滑滑的,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多情的旦角;而笋干就是武生,一块块黑乎乎的,显得粗犷而质朴,但它们调和百味,雍容宽厚,脆而爽。在和菜里,笋干因其品性之坚韧与醇厚,总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

其中,香菇的香能让和菜的味道更厚实、甘醇。白菜帮子、红萝卜丝、葱花让和菜的容颜变得美妙无比。……

和菜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和。和菜好吃不贵,吃和菜就是品尝烟火人生。节日与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和菜。在饥肠辘辘的年代,能有一道丰厚的和菜吃,那是一件让人十分满意和体面的事。

和菜对这个地方来说,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这个村庄从善如流、邻里团结的历史见证与承载。

如今,物质大大丰富了,摆酒席时,鸡鸭鱼肉无所不有,但和菜依然唱着主角,第一个登场,它的地位无可替代。故而,历经千年,粗粗拉拉的和菜如今仍旧能满村飘香。

文化大师林语堂曾说过“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在我心中唯一天堂的乡村里才有的和菜,真算是人间最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