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窃唐
7354200000037

第37章 后高宗时代之跑偏的太子(4)

侍郎、同三品王德真;

太子左庶子、同三品张大安。

挑谁去才能把这样一个案子办成铁案?武则天在心里来了一次排除法。

刘仁轨、郝处俊、李义琰是著名的反武人士,一条道走到黑。排除!

太子左庶子张大安不用说是李贤的人,曾经和李贤一起注《后汉书》,拿武后同志开涮过。由此可见,他老先生也是不打算将来靠武后发长期饭票过日子的。排除!

崔知温是个老资格,老油条,通常情况下,这种人是两边不得罪,想要轻易摆布,谈何容易?排除!

王德真在案后便被罢相,估计武则天在当时也很难拿他当亲人待。排除!

最后挑选了薛元超和裴炎这两位新近提拔上来的宰相,会同刚由宰相降为御史大夫的高智周来主审。如果你不太了解这三个人,我可以在这里插两句。

高智周是由薛元超同志推荐并提拔的,在三个人中间数他级别最低,也是干活最不卖力的一个。不是不卖力,简直就是不管不问。

不干活不说,他还使出了江湖上传说已久的夺命招数——辞职!

干得漂亮!高宗很欣赏,换个岗位,右散骑常侍。

但高智周是铁了心不愿意再当官了。谁也别拦着我,我妈喊我回家烤红薯。没办法,高宗皇帝只好同意了。

高智周不愿参与定罪太子,只好用辞职以表清白。他的人格受到高宗的赞美,也反映出高宗偏爱太子的态度,然而高宗的立场如此明显还是不能保护太子,显示出大权旁落的疲态。

再来说说薛元超,他应该算初唐著名才子,当时的文坛领袖,引荐推崇过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所以在唐代文学史上他老先生也占有一席之地。

后来官至中书令的薛元超放话说,他这一生有三件憾事,“一恨没有高学历,不是进士出身;二恨没有背景,不得娶五姓女;三恨不得修国史,人品不行”。

尤其第二条看来,更让人怀疑其人品有问题。第二条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老婆无权无势,自己想跟在后面吃软饭都难。

这多少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这位才子的另外一面,说他具有攀附权贵的人格,也不是随便扣大帽子。在太子李贤被废后,高宗慰勉原东宫官员,李义琰一边自我检讨一边哭;而薛元超却跳着舞蹈谢罪,真夸张。两人的态度在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义琰后来被迫辞职,薛元超却升为中书令,同人不同命,再一次透露出薛元超在这次办案中扮演了一个令人不齿的角色。呸!

最后说说裴炎同志,他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他的飞黄腾达与武则天的崛起密切相关,三年后又帮助武后导演了一场废帝的好戏,是他,是他,还是他。而主审这个案子,正是裴炎捞取政治资本的关键一招。

武则天在这件事上揪着不放,让高宗也傻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就这样算了吧,该放就放!

放?放什么放?放屁!

武则天坚决反对高宗的意见,说:“作为人子应该天天想着孝顺爹娘,太子倒好,天天想着怎么干掉爹娘,这是天地所不容的事;今天就要大义灭亲,怎么能说放就放!”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史料虽然没有写明几名宰相的态度,但用我们不笨的脑子想想,这几个哥儿们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狂顶武则天,顶武则天就是顶自己。

按照某些不负责任的编剧和戏说史的说法,铠甲是武则天事先派人藏在马坊中的,是通过几位宰相的手起出来的。目的就是,把太子整趴下。

如果太子不趴下,趴下的就将是几位宰相和武则天。

高宗也意识到了,自己再不表态,太子将不保,他于是开口说话了。皇帝同志说话效果就是不一样,说了半天就达到一个效果——屁用不管!

在裴炎坚持、薛元超附议、高智周弃权的情况下,太子李贤的谋逆罪名被判成立,皇后太子之争,就此分出胜负。

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八月二十二日,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别院。与此同时,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三子英王李显入主太子宫,改元永隆,大赦天下。几人欢喜几人忧。

李贤被废后,查抄出的数百副铠甲被搬至天津桥南当众烧毁,他的住宅也被里里外外,掀了个底朝天。

案子审到这个地步,还不算完。

在抄检东宫的过程中,还抄出了太子洗马刘讷言为李贤编写的《俳谐集》,书写得的确非常搞笑,里面都是一些无厘头的段子。

这本书交到高宗手里,高宗皇帝差点气吐血:“他娘的刘讷言,害了我儿。作为老师,就是拿《六经》教育学生,还担心教不好。他倒好,弄出这么一本低俗的书,这哪里是教人学好,分明是要毁我大唐啊!”

领导水平就是高,高宗很快就将刘纳言安排到一个新的就业岗位——做一个专业写手。前提是流放振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三亚。去吧,到天涯海角晒太阳,搞创作去吧。多出经典,多出好段子,我看好你。

审完了,仇报了,气也出了,该消停了!对不起,没这么容易的事。

谋逆,从来就不是一件独立的事件,何况太子谋逆。它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说成立领导小组,草拟行动计划,开碰头会,拉人入伙,分头磨刀,择期砍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把手负责制,一个人干不了。

如今太子被废,每个人都极力与这件事撇清。

李贤喊我喝酒,我从来不去。酒没酒品,人没人品的家伙,呸!

李贤?李贤是谁?我只认识李修贤!演戏的。从来不演皇帝,只演警察。

每个人都争着向皇帝和皇后表态,自己与李贤那厮没有任何瓜葛。

可撇来撇去,还是有人撇不清,武则天掀起的清洗风暴,让人避无可避。

太子心腹宰相张大安首先被流放,出局!

第二年,反对过她摄政的郝处俊罢相,出局!

李义琰也在不久后托病退休,彻底出局!

曹王明、蒋王炜、东阳公主以及开国功臣如张公谨、唐临等的后人也都被牵连进来,全部流放出京,打包出局!

下面是最绝最搞笑的出局者登场,他是谁——高岐!

高岐是谁呢?推来算去他应该是长孙无忌的表侄子,李贤的好友。

长孙无忌恢复名誉后,被同案牵连的其他家族也有了回暖迹象,包括长孙无忌的舅父高士廉一家。

高士廉的孙子高岐当时任太子典膳丞,在扯来扯去之中,也被扯到李贤谋反案中。

高宗废太子李贤本来就不太情愿,他不明白,太子做得好好的,为何要造他娘的反。他娘又逮着这件事,大做他的文章,头疼!

高宗本来也不打算处理高岐,让他爸右卫将军高真行领回家批评教育就完了。问题是高宗在交代这件事上,没把话说明白。一句话要人笑,半句话却要人命!

估计说的是,老高啊!高岐这孩子,你领回家看着办!

看着办,就是说可以办,也可以不办。

但高家自从经历了上一次灾祸之后,已经杯弓蛇影,高真行以为皇帝此举是在试探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度。你们老高家,是高岐同志一个人反革命,还是全家总动员,一起反革命。孩子,为了保住这个家,就对不住了!

高岐刚进家门,就被亲生父亲高真行刺喉(稳)、堂伯高审行刺腹(准),死后又被堂兄高璿斩首(狠),尸身丢弃于道路。高岐没有被朝廷办了,却惨死在亲人手里。大义灭亲。

高真行同志,高!真行!

听到这个消息,高宗震惊得舌头伸出去半天,武则天嘴都乐歪了。这一家都是什么人啊?当即下令贬高真行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赶出京城。

这件事教育了高宗,他随后下令宽大处理李贤的旧属,不能再发生类似高家的惨剧。

在这场清洗风暴中,有人出局,也有人捞到了政治资本。裴炎和薛元超则分别升为两省长官侍中和中书令。

废李贤的第二天,英王李哲被立为皇太子,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公元679年),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