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窃唐
7354200000039

第39章 后高宗时代之替补的李显 (2)

武则天很快就后悔了,为什么呢?因为常乐长公主与高宗因为这事走得越来越近,关系很密切。她太了解自己的男人,上山跑步费劲,上炕从不费劲。另外一点,她不能容忍高宗和自己的儿子身边有如此亲密的异己力量,这容易让她恐慌,她拨着手指才发现,这门亲事实在不划算。

不合算怎么办?一脚踹。有多狠就踹多狠,踹不死算你命大,踹死了算意外事故。

婚后三天,新媳妇赵氏去向婆婆请安。没事请什么安,不请还安,一请准完。

当时武则天还没起床,赵氏并不知道,也缺乏请安的经验,直接就进了内寝。

给母后请安!

安什么安!吓着老娘了,知道不!

武则天这边正愁抓不着小辫,那边缺乏生活经验的赵氏直接就往枪口上撞。看见武则天发怒了,赵氏当时就吓蒙了,还想为自己辩解两句。辩解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开闸,放狗!

武则天以忤逆为名将赵氏软禁起来,不准出屋,每天只给点儿米粮充饥。武则天也只是想教教这个新媳妇怎么做人,在宫里混,做人很重要。

可几天后,卫士发现赵氏住的地方烟囱始终不冒烟,就开门进去看,原来人已死了多日,连尸体都腐烂了。武则天也讨了个没趣,关了几天,就关出一条人命。

没办法武则天下令把周王妃(当时李哲还是周王)赵氏匆匆埋了,埋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见记载。

周王妃的父亲赵瑰也受女儿之累,被贬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常乐长公主也被勒令随行。本来以为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就这样悲剧收场,市道本就险恶,何况弄错行情。

如今武则天亲自为太子李哲做主,娶的又会是哪门亲?武则天的要求不高——这个媳妇要是个宅女,那时候的宅女不会要外卖。要会做饭,关个三五天饿不死。

挑来挑去,武则天挑中了一个——韦氏。

事实证明,韦氏不但是一个会做饭的女人,还是一个很有手段的女人。

韦氏出身名门望族,京兆大姓,有道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属于老牌贵族。老牌贵族的特点就是,曾祖父比爷爷强,爷爷比老爸强,老爸比自己强。黄鼠狼下耗子,是一窝不如一窝。要的不是经济实力,是百年老店的牌子。

韦爷爷和韦爸爸挟着祖辈的余威,也只干过典军、参军之类的小官。有了前车之鉴,这样的背景让武则天觉得踏实,踏实是因为它觉得没有威胁。

喜事要办,就办成双。

为儿子——新太子李哲讨媳妇。

为女儿——太平公主找驸马。

这两件喜事,高宗和武则天都非常重视,几乎是在同时完成。

太平公主下嫁之人是薛绍,薛绍的母亲是太宗皇帝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公主,两家是亲上加亲。按血缘关系推算,这又是一场近亲结婚。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在办喜事之前,还有个插曲。娶皇帝的女儿,就算知根知底也要查户口,家世一定要清白且富贵。结果查来查去就查到了薛绍的嫂子萧氏的头上,结果发现萧氏不是贵族。本来这和太平公主的婚事没有关系,可武则天还是找到了不和谐之处。

她将来是要和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做妯娌的,不是贵族怎么能行。难道让我女儿和一个乡巴佬做妯娌,丢不起那人。休了,赶紧给我休了。武则天发话,逼薛绍的哥哥休妻。

完全是没事找抽型,成全了自己女儿的好事,却拆了别人的好事。

武则天这么一咋呼,薛家人就慌了神,赶紧找对策。家谱给我搬出来,看看萧氏祖宗八辈都出过哪些名人。中国百家姓里头,哪个姓没出过个把名人啊!不查不知道,萧氏原来出生于兰陵萧氏,也是名门望族。

是名门就比柴门好,算了,这事就过去了,回家继续过日子吧。

太子纳妃,公主出嫁,喜事连连,好事成双。帝国的天空有多久不曾这么阳光过了?

太子纳妃的场面咱就不说了,就说太平公主那场婚礼,可谓奢华壮观之极。

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火烛映天,香花铺地,皇家婚宴除了奢华还是奢华,一个字形容这场盛事就是“火”。

火到什么程度呢?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给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通行的路又不够宽,没办法就把沿途县府的墙全都推倒了,拓宽路面。

皇帝、皇后、太子、大臣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要打。这须臾的繁华掩盖不了烈火烹油的局面,貌似平静却早已暗流涌动。

走路连墙都扶不牢的高宗皇帝,只想找个地方躺下来多休息一会。

心思不在政事上的太子,依然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

一心想当国的武则天,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博弈水平,打造自己的权力炼金术。

无所适从的群臣,在权力天平的摇摆中,变得越来越现实,谁管饭就跟谁上路。

套用当时始平县令李嗣真的话:“皇帝病日侵,事皆决中宫,持权与人,收之不易。宗室虽众,居中制外,势且不敌。诸王殆为后所蹂践,吾见难作不久矣。”李嗣真就是前面听李贤弹琴,能听出弦外之音的那位老兄。一个县令的声音能被史家一再地笔录,可见此人非等闲之辈。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高宗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家事国事都由老婆来拍板。要知道放权容易,想收就不那么容易了。李唐皇室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都被打发到各地。而这时候政府军都齐集关中,用来对付吐蕃等外敌。一旦武则天掌权,只怕李唐皇室的王孙们都难逃她的毒手,看来李唐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时候,高卧病榻的唐高宗也意识到,李唐接班人问题,是大问题。当务之急是太子李哲尽快上位。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李哲首度以太子身份监国。第二年,高宗皇帝偕夫人武则天东都度假,故伎重演。临行照例命李哲留守京师,打理朝政,这一打理就一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一年多,李哲是挂名皇帝。

李哲并没有把握这一年的时间,他把太子监国当做烫手的山芋。

直到大臣们反映李哲的黑材料堆满了高宗皇帝的办公桌,高宗才抽样看了其中的一部。这些黑材料文笔一般,但主题却一份比一份鲜明。主题就一个,李哲干太子,实在不靠谱。

鉴于李哲的种种表现,高宗皇帝赶紧把他召赴东都。看来再不交代两句,朝臣们就会闹罢工,麻烦就大了。

李哲,一坨糊不上墙的烂泥,笑熬糨糊的最佳男主角。

眼看大唐帝国后继乏人,以前是什么都缺,就不缺太子;如今是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有水平的太子。

高宗皇帝很焦虑,很焦虑,焦虑将他的病体拖入绝境。

开耀二年(公元682年)正月,皇太子李哲没干几件正事,却添了一个儿子。这也是他与韦皇后唯一的儿子。

消息传至东都,高宗皇帝很高兴。大唐的革命事业又有了新的接班人,生生不息,万世不朽。他亲自为这个婴儿取名——重照。

喝孩子满月酒那天,高宗下诏,改元永淳,大赦天下。

从孩子的名字和年号来看,高宗皇帝有了新的想法,如果可能,他希望眼前这个屁大点儿的婴儿,将来能够继承大业。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没过多长时间,高宗皇帝下令把皇孙重照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署。谁也别拿小屁孩儿不当干部。

正常吗?不正常!因为从来没有皇太子健在就立皇太孙的先例。

破例,这种破例却传递出一种信号。立李重照为皇太孙,高宗皇帝是想从宗法制上断绝武则天夺权的可能。

换句话说,如果太子李哲死去,那么可由皇太孙作为法定继承人即位。

谁都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反常的举动。有吃饱了撑着的大臣站出来进言,皇上,您这事办得不地道,容易落下话柄。

高宗皇帝根本听不进去别人劝:“没有先例,那就从今天开始吧!”

这是一个美妙的想法,但想法代替不了现实。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还指望他来照顾别人吗?别说皇太孙了,就是眼皮子底下的皇太子,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如果非要给这件事定性,那就是,做梦!

高宗皇帝真的很希望自己哪天两脚一蹬,皇位可以平稳过渡到李哲的屁股底下,然后再平稳过渡给皇太孙李重照。作为一个病人,因为发烧烧糊涂了,所以脑子转得要比我们普通人更蒙太奇。

沉不住气的大臣们,还急赤白脸,跑上前去当当当,争辩个一二三。

武则天看着自己的男人,微笑,无语,彻底的无语。肉体的折磨,已经让眼前这个男人耗尽了理想与激情,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多沉浸一会吧。轻轻关上门,挂上门牌。主人正在做梦,请勿打扰。

李哲因为有了哥哥的前车之鉴,还有前妻(周王妃)被废饿死的教训。他对武则天彻底无语了,斗不过你,我还不会装孬种吗?在李哲当太子期间,他和武则天的母子关系看上去还算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