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皇权虽已旁落,李唐宗室的剪除也已完成,但是天下民心未散,大部分朝臣嘴上不说,不代表心里没有抵触,毕竟上学的时候深受正统观念影响,不是说换个皇帝,就能完全洗脑的。
武则天对此心知肚明,她能做的就是斩除一切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隐患。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她对徐敬真事件的处理便可见一斑。
徐敬业失败后,他的弟弟徐敬真流放绣州,后来逃回,准备投奔突厥。
他路过洛阳时,洛州司马弓嗣业、洛阳令张嗣明给他准备了一些财物送他跑路。有人说,在那个告密成风、酷吏横行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朋友,算是没白活一回。
徐敬真运气实在太差,到达定州后,还是被官吏捕获。消息传来,弓嗣业上吊身亡。不劳政府出面,自行了断。
张嗣明、徐敬真被抓捕归案,谁知道这两个好朋友就是疯狗,在号子里没蹲几天,就张口乱咬。认识的,他们咬;不认识的听说过名字的,他们也咬,咬得满地狗毛。他们以为这样咬来咬去,自己就可以免除死罪。
被咬出来的人算是倒了血霉,很多人被牵连判死罪。很简单的一个案件,最后却演变成了罕见的大狱。
他们的咬法,稳准狠,有影子的事,要扯;没影子的事,更要扯。总之一句话,能扯的都给他扯进来,背垫得越厚,睡(死)得越舒服。
比如张嗣明诬告内史张光辅,说“征讨豫州时,他私下议论王者受命的征验、天象变化,在朝廷和叛逆者间脚踩两只船”。
彭州长史刘易从也被徐敬真诬告,戊申(二十九日),在彭州被处死。刘易从为人仁爱孝顺,忠诚谨慎,将在街市行刑时,官吏和百姓怜惜他无罪,从远近各处奔赴刑场,争先脱衣扔在地上,说:“为刘长史求冥福。”据有关部门估价,这些衣服值十多万。
张嗣明、徐敬真两位同志充分发扬了中国足球队的疯狗精神,一通狂咬之后,被牵连致死的人不计其数。
平越王之乱大杀无辜的宰相张光辅,欠账太多,咬死活该。
当然扯进来的人里,也有走狗屎运没被干掉的,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都被拖到刑场上了,武则天派凤阁舍人王隐客骑快马传话赦免他们。赦免的喊声一路传到刑场,受刑的人喜极而泣。不是做梦吧,掐一把胳膊,确定不是。他们乐得一蹦三丈高,激动得原地打转。
只有魏元忠端坐不动,保持受刑的姿态。有人让他起来,他说:“真假还不知道。”
王隐客来到,又让他起来,他说:“等宣布太后的敕令后再起来。”
宣布敕令后,他才慢慢起来,以跪拜之礼拜了两拜,脸上始终没有任何表情。这些刀口脱险的同志被赦免死罪,流放岭南。
当然在这次疯狗事件中,也有被周兴趁乱诬告致死的。地官尚书、检校纳言魏玄同和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就是两个冤魂。
高宗在位时,周兴任河阳县令被召见,准备加以提升,有人上奏说他不属清流官,这才作罢。周兴并不知情,还一直站在朝堂上像只傻鸟等候任命。
也就是说没人搭理他,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只有当时任同平章的魏玄同过来对他说:“周县令不要等了,可以回去了。”
周兴以为魏玄同当初挡了自己的升迁之路,因此一直怀恨在心。
魏玄同一贯与裴炎很要好,当时人因为他们的友情始终不变,称赞为“耐久的朋友”,周兴因此上奏诬陷玄同,说他曾说过:“太后老了,不如事奉皇帝耐久(跟着皇帝混的日子长)。”
武则天大怒,闰九月甲午(十五日),赐他在家里自尽。
死前监刑御史房济对魏玄同说:“您老为何不告密,以求得到太后召见,可以为自己申诉。”
魏玄同感叹说:“被人杀死和被鬼杀死,没有什么不同,我怎么能当告密人呢?”说完,慨然自尽。
周兴等诬告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常之被召回送进监狱。冬季,十月,戊午(初九),黑齿常之上吊身亡。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几次大规模的人员清洗。
剪除李唐宗室是武则天主动出击,酷吏们只是按照她的意思去砍人。
如今大臣的杀戮很大程度上不是武则天的本意,而是武氏宗亲意欲夺嫡和酷吏们和稀泥的结果,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武承嗣和来俊臣。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正值夺权路上的重要关口。这时候,她需要帮手,诸武也就是在这时候得到重用。就算全世界人民都不拿武周政权当回事,武家子弟也不会这么做。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承嗣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主持了嗣皇帝睿宗李旦的登基大典,现场直播大大风光了一回。没经过普通话培训的武承嗣都敢当主持人,脸皮厚度可想而知。
没过多久,武承嗣被提拔为宰相,正式进入帝国的权力中心。
武则天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信不过,别说家门侄子了。武承嗣做了两个月宰相便被罢相,半年后再度拜相。这一次时间更短,一个月就被踢开。
武承嗣心态很好,这么折腾来折腾去,要是碰上有个性的官员,早撂挑子不干了。可武承嗣没有半句怨言,相信组织,相信姑母(迎谐主意,钩探隐微)。
就连对武则天的男宠冯小宝同志,他也极尽谄媚。动不动薛师长薛师短,好不恶心。
垂拱以后,武则天除了提拔武承嗣为相之外,武三思等人也陆续升任相职。诸武纷纷登上前台,成为朝廷内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外戚势力,也是武则天夺位的重要支持力量。
武则天登基,诸武自然是群情振奋,自谓“武氏当有天下”,都是龙种,谁干皇帝不是干。
从力劝武则天诛杀李唐宗室,建武氏七庙,到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假造洛水宝图,都可以看到武承嗣忙碌的身影。多年在官场打滚的经验告诉他,当你没有功劳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领导面前多争取几个露脸的机会。
所谓机会,就是给这些干活不要命的人准备的,当孙子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当好大爷。
武则天登基后,作为武氏嫡系袭爵人的武承嗣,进封魏王,并官拜首席宰相——文昌左相。
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韦方质负责编修《垂拱格》,也算是老派官僚。他有病在家,武承嗣、武三思前往问候,韦方质靠着床不行礼。有人规劝他不要这样,他说:“生死有命运安排,大丈夫怎能屈身事奉太后的近亲以求幸免呢!”
武承嗣的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老家伙真不识抬举,对不起,你算是混到头了,日子也别想过了。
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构陷,抄家流放,使其客死异乡。宰相虽多,武承嗣一人独大。话又说回来,宰相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他要飞得更高。
目标,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对他来说,下一站——太子。
武承嗣从没有像今天这么感觉良好,试看今日之天下,竟是谁家之天下——武家!
自己居功至伟又是武家的嫡系袭爵人,大周朝的太子,除了自己还能有谁?李旦!那个幽居东宫的皇嗣一天不完蛋,一天就是威胁。
武三思也劝武承嗣,大哥,还记得当年傅游艺带领关中百姓上书劝进不?现在你也得这么干,花两个钱,组织些老百姓诣阙联名上表,请立你为皇嗣。这一鼓噪,皇上准得好好地考虑考虑,我再找几个大臣在旁边一帮腔,这事就成了。
接着他又找到了凤阁舍人张嘉福为自己策划造势,张嘉福作为政府官员,不方便抛头露面,便找来洛阳人王庆之联络数百人上书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喊一嗓子,给十两银子,嗓子哑了,发西瓜霜。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下旬的一天,武则天正埋头在宣政殿批阅公文,隐约听见宫门外有吵吵嚷嚷声,问:“何人在宫外喧哗?”
武承嗣花钱雇佣来的枪手王庆之被带到武则天的面前,看着眼前的王庆之,听了他的请愿,武则天很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武承嗣这帮猴崽子又来给自己找麻烦了,不然小老百姓怎么会关心起皇家的立储问题。
武则天也想听听群众的意见,就问:“皇嗣(李旦)是我的亲生儿子,为何废弃?”
王庆之对武则天问这句话早有准备,因为他已经排练好台词。他上前文绉绉回答说:“古人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这是引用《左传》里的话,神灵不会喜欢异族的供奉,民间也不会祭祀异姓的祖先。
王庆之接着说:“当今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武家的天下,可皇嗣却是李家的人,这非常不合道理。一旦陛下驾鹤西去,江山岂非又归李家所有?”也就是说,你武则天忙活半天白忙活,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
这哪是人说的话,分明是一颗子弹,瞬间就击穿了武则天的心脏。
武则天虽然让李旦及其子嗣都改姓为武,可那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等到哪天自己两眼一闭,两脚一蹬,太子李旦登上皇位,复兴李唐是必然的。
就算是王庆之今天不说出来,在武则天的心里,她也无数次地考虑过这个问题。
武则天送走王庆之,并赐以印纸,允许他可随时来见自己。武则天感觉很累,想休息一会儿,但躺下又睡不着,王庆之的话在耳边苍蝇似的绕呀绕。
她赶紧找来两位宰相岑长倩和格辅元来议事,无非是征求对此事的看法。
岑长倩是初唐名相岑文本的侄子,也是当初武后赶在高宗死前急赴洛阳提拔起来的亲信之一。当时任命的四位宰相因为资历太浅,特设同平章事之名,他们是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和魏玄同。
郭正一宰相才做了几个月就被撵滚蛋,郭待举坐裴炎罪被贬,魏玄同为酷吏周兴陷害致死,四个人只剩下岑长倩一人。
岑长倩在武则天登基这件事上奔走拉票很卖命,上表请求改皇嗣为武姓,作为大周朝的储君,请愿劝谏武则天登基。
武则天登基后提拔他为文昌右相,地位仅次于武承嗣,获赐姓为武氏,即武长倩。
由此可见,此人在官场上不是一般的能混,能稳稳当当地熬到今天,获得赐姓的殊荣。长倩不叫长倩,我看应该改名为“长青”。
按说岑长倩这种八面玲珑的官油子应该会见风使舵支持武家子弟上位,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岑长倩说:“皇嗣现在东宫,为陛下亲身爱子,一向谦恭孝谨,并无过错。”没错,你就不应该把人家踢开。
岑长倩继续道,“何况立储为国之根本,岂臣民所能妄议!动辄结党请愿,非国之福。请彻查此事,切责上书者,以儆效尤!”这事有人背后捣鬼,应该把那个人揪出来好好修理修理。
格辅元也持相同意见,力请彻查幕后主使,解散请愿团(很多人嗓子都喊不出来,西瓜霜一把一把地吃,都没用),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两名自己信任的宰相都坚决反对,看来这事暂时没办法进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