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窃唐
7354200000009

第9章 欲望之路之等待黎明 (2)

太上老君降临可以救世,太上老君叫李弘。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李弘出生了,就意味着太上老君出世了。后来的好多次起义都是打着李弘的旗号发动的,因此李弘的政治意义在当时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武则天从小熟读文史,对此不可能一无所知。她和高宗皇帝给儿子取名李弘,显然有她的一份想法在里面。这个名字包含着她对孩子的无限期望。既然太上老君就是李弘,那么自己就是太上老君的亲娘。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念头,做梦都让人乐歪了嘴。

也就在这时候,感觉到危机的王皇后先下手为强地立了养子李忠为皇太子。这时候的武媚就是有再多的期望也只能蕴藏在心间,打好基础再说。

事实上在刚刚进宫前三年,武昭仪几乎什么事也没有做。她只是忙着讨好丈夫,讨好皇后,为高宗不停地生儿育女。作为商人女儿的武媚懂得营销,更懂得投资,她知道这些儿女就是她将来的本钱,就是她参与后宫斗争的利器。

继李弘之后,武昭仪又马不停蹄地生下长女安定公主和次子李贤。

经过三年时间的经营,这时候的武媚,已经不再是那个担心随时会被人踢出局的小侍女了。她不但成功地站住了脚跟,而且成为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天子宠妃,所获得的宠爱和信任,后宫之中已再无一人可以与她比肩。身份的不同必然带来心境的转变,明慧如她,野心如她,又岂甘心终老于妾室之位?

在武昭仪平静而温柔的微笑里,一场即将震动整个后宫乃至朝廷的风暴,正在不动声色地酝酿……

不知不觉中武媚回宫已有三年,这时候的大唐后宫已然风云变幻,曾是天子宠妃的萧淑妃随着武媚的二度入宫,已经完全失宠。

萧淑妃也试图和昔日情敌王皇后携手共同对付武昭仪,但丝毫没有撼动高宗对武媚的专宠。武媚已经在精神和肉体上,全面俘获高宗的心。

透过史料,我们找不到萧淑妃怎样获罪遭贬的记录,武昭仪是如何说服皇帝对这位昔日宠爱备至、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由冷落而厌弃,打入冷宫最后处死的,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现实是,萧淑妃已经给打倒了,现在武昭仪只需要对付王皇后一个人了。

这倒不是因为王皇后分薄了皇帝的宠爱,事实上这个可怜的皇后虽然一向形象良好,连李世民也承认她和李治是“佳儿佳妇”,但奇怪的是李世民钦点的儿媳,却从未得到过自己丈夫的青睐。

王皇后凭着家世和傲人的背景,仍然正位中宫,母仪天下,而她的能力和地位,至少在武昭仪看来,是并不匹配的。在做王皇后的侍女期间,武媚曾经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位皇后,待人处世的能力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难道说仅仅凭着与生俱来的血统,就可以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么?

李治虽然对武媚万般宠爱,却并没有废后的意思,废过还是要立,手续太麻烦。

作为权力顶端的君王,皇后是他唯一的嫡妻,立后不仅意味着两大家族、两股势力的联合,也意味着政治利益的分配,其间牵涉的非爱情因素太多太多。

在初唐仍为世所重的士族高第,以五姓七望为第一等,即“清河崔、范阳卢、赵郡李、荥阳郑、太原王”五姓,也是太宗、高宗专门下诏禁止彼此通婚以高门第的主要针对对象。王皇后即出生于太原王氏,其父母两家都与李唐皇室有姻缘关系,她与李治的婚姻,就是从祖母唐高祖之妹同安长公主牵的红线。据说太宗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临死前曾对褚遂良说过:“佳儿佳妇,悉托付汝!”她也因此有了一重护身符。

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当时在朝内任中书令,按照唐代三省尚书执行,中书决策,门下封驳的制度,作为中书省行政长官的中书令,实际上是宰相级别的高官。柳奭跟太尉长孙无忌交情很好,权势颇盛。另外,宰相之中的老臣于志宁是现太子李忠的老师,另外一位宰相韩瑗与长孙无忌是姻亲。

也就是说,这时候朝中的宰辅重臣几乎是一面倒地支持王皇后,当然这种支持并不仅是因为王皇后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士族高第,美貌守礼”,也就是说王皇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社会主流阶层,贵族阶层在战斗。

所谓贵族,无非就是官N代,大部分靠的都是祖上攒下来的阴德。

就算高宗李治对王皇后并没有多少爱的成分,但多年的夫妻最起码有一份尊重在里面。这份尊重,实际上是对一手安排这场婚姻的先皇的尊敬,是对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的尊重。那美好的旧时代的荣光,却成了李治内心深处渴望摆脱的阴影。

对于一个登基未久又缺乏自信的年轻君主,李治就算是心有余也是力不足。他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们的屈服,实际上是君权对于相权的一种屈服。

武则天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这时候的李治还没有强大到一个皇帝应该达到的程度,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才是真正的猛人。

对付猛人的办法,不是与猛人死磕,而是与猛人结盟。在人的世界最怕两个字:结盟。武则天的结盟只有一个目的,拉拢忠臣,废后立武。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上嘴唇碰下嘴唇,可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现役皇后和预备役皇后之间,谁的胜算更大一点。

首先是王皇后,一出生就是人人艳羡的名门闺秀,出阁则是太子妃,然后又升为皇后。一切看上去很美,她的人生没有最红只有更红。

而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之下,其实已经暗流涌动。

和重门第的上层人物不同,下层的宫女和宦官对于王皇后和武昭仪的评价也是完全不同的。宫女和宦官认为,王皇后虽然不坏,但也说不上哪里好,与他们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别人无法给出准确评价的人,就是一个模糊的人。之所以模糊,是因为她对身边人的漠然,这种漠然让别人无法走近,无法走近也就无法知晓其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

武媚就不同了,她原本做的五品才人便是半宫妃半侍女的角色,之后更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侍女,起点低,每一个台阶都是向上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良好的人缘为她后来夺位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武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翠微宫内的钱财也被她散尽了,但希望却越来越接近,她想:只要接近希望,钱财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把自己所得,慷慨地分赠给那些后宫的妃嫔。宫廷之中,自皇后至宫女内侍,从上到下没有不赞誉武昭仪的。也就是说后宫之中,武媚的情报网已经无处不在。她知道时机成熟了,她下面要做的就是把陷阱布好,让老实的皇后自己一头扎进去。

武昭仪生完孩子刚刚满月,还躺在床上,长日悠闲的皇后为排遣寂寞,每逢皇上不在翠微宫时,就来找她闲谈。看上去她们现在已成为朋友,她们在一起,时常会有讲不完的话。皇后喜欢听武媚讲长安的市井风情和宫外的世界。武媚娘在深思熟虑中,尽力结交,竭力使自己被信任。

她本来便是天子宠妃,又很快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皇后的一举一动都能在第一时间传入她的耳中。而这一切,不谙人情世故的王皇后却毫无知觉。这位高高在上的六宫之主,此刻已如生活在水晶鱼缸里一般,完全暴露在武昭仪的视野之中。

王皇后一直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地过着自己的后宫生活,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多少凸显之处,可也让她的对手没有什么把柄可抓。对于武媚来说,她的最大罪过,也不过就是出于嫉妒在高宗面前说了几句坏话,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迫害举动。李治对这个皇后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厌憎,以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要让他为了抛弃这么一个鸡肋而跟所有当朝重臣闹翻,就是再等五百年也未必等到一个机会。

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武媚不愿意再陪他们这么无限期地耗下去,她要主动出击,高手过招只有在攻击中才能发现对手的破绽。

李治的恩宠既让她滋生了夺后的欲望,而他游移的情感又让她深深地感觉君王恩爱之脆弱易断。与其等待一份不确定的结果,还不如放手一搏,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为自己争取正室的名分,为儿子争取嫡子的地位。强烈进取的进攻性人格,和内心无时或与的不安全感,终于让武媚下定了决心。

蛰伏三年之后,武媚终于决定伸出自己的铁指铜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