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守望美丽家园
7376700000016

第16章 法制篇(5)

首届中国国际城市绿色博览会准备就绪

以“绿色城市、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绿色文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厦门)国际城市绿色环保博览会将于11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行。这是一次唤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色行动、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和支持中国城市的绿色环保事业,积极推动城市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城市政府与公众和企业开展良性互动的博览会。

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博览会,在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确定了国际园林绿化、环保高新技术及机械区展位207个,绿色产品展区212个,城市园林绿化及环保成就展区有41个。国内城市展团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荷兰、立陶宛等16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城市参展,展览面积可达2.2万平方米。绿色博览会期间,国内将有100多个城市市长、著名科学家及各主要城市建设、环保系统的领导参加。在绿色博览会上,还将举办21世纪绿色城市论坛,包括城市环境与发展高级论坛、绿色人居论坛、绿色产业论坛、厦门市高校大学生绿色环保论坛,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将亲临论坛并发表重要演讲。

据了解,这次绿博会的各项工作已经就绪,197个环保工程项目、8个园林风景及公园建设项目、205个招商引资项目还将在博览会期间签约。5万多盆鲜花和一场“绿色畅想”大型文艺晚会将迎接2万名宾客的到来。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1年11月1日)

海水浴场能否放心畅游?

厦门率先公布海域“健康”状况

今年的盛夏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沿海城市的人们希望能在家门口“安全”地体会一下海水所带来的喜悦。但是,这里的海水“健康”吗?福建省厦门市环保局会同海洋管理部门,近日在国内率先定期通过媒体发布这方面的信息,同时,还会通报海洋方面的环境质量状况。

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海洋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沿海城市近海岸的环境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海域环境质量,厦门市环保部门和海洋部门近日通过新闻媒体,每周定期向社会发布公报,公报的项目包括入海的污染物、海水的环境质量、海底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海洋赤潮、海水浴场水环境质量、海洋污染事故、海域外来物种等。

公报表明,厦门市区目前向公众开放的3个主要海滨浴场中,有两个浴场符合国家公布的健康型和较清洁型的海域水质标准,1个浴场的水质较差,属于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在海域方面,厦门东部海域、同安湾海域和大嶝海域海洋质量符合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厦门西部海域水质属中度污染,该海域的局部海域为重度污染。

据悉,在今后的海洋质量公报中,将重点反映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海滨浴场海水质量状况。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2年6月14日)

厦门政协提案多 政府办理快

千件提案助环保

福建省厦门市政协在过去的5年中,针对厦门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围绕中心工作,提交了近千件提案,为厦门市的环境保护建言献策。厦门市政府认真采纳,及时办理,有效地推动了各项环保工作,使这个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更加名副其实。

近年来,厦门市政协根据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2001年以来,针对厦门岛西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海运航道被侵占等问题,以及如何整治西海域、清除水产养殖、解决海湾生态平衡等问题,厦门市政协不断呼吁、持续推动,民建、九三学社、台盟等民主党派先后提案44件,引起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厦门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综合整治西海域的决定,并成立了以代市长张昌平为组长的西海域水产养殖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投入资金两亿多元,拆除近5万座养鱼网箱,使这块面积达71平方公里的海域不再杂乱无章,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针对厦门市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和厦门市海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现象,厦门市政协委员谢海生提出了《加强与九龙江流域兄弟城市合作,共同做好九龙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提案,福建省、厦门市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视察九龙江流域,引起地处该流域的漳州、龙岩和厦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该流域的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2年12月17日)

厦门推广机关标准化建设依法行政综合能力增强

福建省厦门市环保局湖里区环保分局通过半年的实践,在“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上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以来,厦门市环保局将派驻各区环保分局的环境监督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各分局履行所在行政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并决定在湖里区环保分局开展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规范机关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的机关标准化建设先行试点。

湖里分局在开展机关标准化建设中,制定并印制了包括工作职责篇22项,规章制度篇21项的《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湖里分局管理手册》。同时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制作“依法履职、爱岗敬业,勤政为民、廉洁高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方面内容,分解到墙上、书上和网上进行“三公开”,做到政务公开全方位、全时制,环保服务零距离、零障碍。为了方便企业办理环保相关手续和指导企业依法经营、搞好环保工作,湖里分局还制定并印制了包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排污收费程序和标准,行政处罚、诉讼程序,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实施清洁生产等“服务指南”,以此提高行政效率和环境服务水平。

实施标准化建设半年来,分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关系比以前顺了,职工精神状态和士气比以前高涨了,分局形象比以前好了,依法行政综合能力比以前强了。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4年10月12日)

厦门市民热情参与NGO

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不管是“老外”还是学生,不管是社会自然人还是新闻传媒,在厦门,只要环保NGO在行动,不分男女老少,都会踊跃参与,他们为身体力行参与环保活动感到很自豪。

从印制大量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制作环保教育手册、书签,到开展植树造林、组织捡垃圾活动和民间环保论坛,厦门市环保NGO将日常的平凡环保公益活动寓于大型环境活动之中。

2002年3月,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一群热爱观鸟的“鸟人”,在厦门嵩屿电厂的热情支持下成立了“厦门观鸟协会”。厦门观鸟协会不定期地组织家长学生深入自然观赏各种鸟类,而且组织开展“2004福建海岸行”考察,调查了福建南部、中部、北部的59个岛屿和群岛,发现21个岛屿和群岛有海洋鸟类繁殖,记录了7种海洋鸟类以及数量分布特征。在长乐闽江入海口的一个滩涂上,志愿者同时发现了一只黑脸琵鹭和一只遗鸥。

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厦门环保NGO的行动。1999年一群众以“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的大学生在厦门大学成立“绿野协会”,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今年他们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奖”和“自然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学生环境教育”三大类别的17个获奖项目。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4年11月25日)

张力军在第一届全国环境保护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

加强对农村和青少年的环保科普教育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环境保护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加强针对农村和少年的环保科普工作。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科普工作向社会公众普及环保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促进公众对环保政策关注、理解和支持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保科普工作不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工作领导,特别加强针对农村和少年的环保科普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

张力军认为,把握环保科普工作的方向,要紧密围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围绕群众关心的水污染、垃圾处理、放射性管理、环境与健康、食品安全、室内环境等热点问题开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环保科普资源,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开展环保科普资源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环保科普资源状况,从本地环保科普工作实际出发,提出推动环保科普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环保科普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环保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科学学会在环保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学会工作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各级环境科学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我国的环保科普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力军强调,加强农村环保科普是当前环保科普工作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有9亿,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环境意识亟待提高。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就进一步开展千乡万村环境保护科普活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工作,将其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将环保科普工作做到农村、做到基层。同时,要加强青少年环保科普工作,要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和组织青少年通过参加环保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以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张力军说,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环保科普工作,多渠道增加对环保科普投入,鼓励具有环保科普教育功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以及高校、科研所、工矿企业、中小学校等机构建设环保科普基地,开展环保科普工作。同时,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环保科普工作的领导,搞好环保科普工作的计划制订、督促检查和政策引导工作。对在环保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的有关领导出席了这次会议,厦门市副市长詹沧洲代表厦门市政府到会并讲话。会议还表彰了一批环保科普教育先进单位。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5年4月12日)

“2005年国际海洋城市论坛”将举行

“2005年国际海洋城市论坛”将于10月8—1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本次论坛将邀请全球部分沿海城市政府高层管理人员、国际组织、海洋环保专家、知名民间环保组织参加。论坛将针对海岸带管理、陆源污染物管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经济和临海经济、海岛保护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5年8月8日)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将举办

旨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政府机关、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5年年会11月5—6日将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是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建发起的。即将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届年会突出“循环经济在实践”的主题特点。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循环经济示范单位代表将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和报告。年会还将讨论“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5年年会厦门共识”。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5年10月7日)

国内外三十七个沿海城市呼吁保护海洋环境

“2005年国际海洋城市论坛”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及其相关机构的代表,国际上13个国家的23个沿海城市以及国内14个沿海城市市长及其代表出席。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共同签署了《厦门宣言》。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到会并致辞。他强调,要切实加强陆源污染物防治,在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努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祝光耀说,沿海地区是中国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的敏感地区和高难地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海洋环境保护,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坚实的工作基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控制。同时,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活动。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继续努力推进国家间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认真履行在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中所做出的承诺和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

与会代表签署《厦门宣言》表示,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威胁,如对陆地和海洋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管理不善影响公众和生态健康;淡水和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栖息地的破坏影响财富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影响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必须通过多种手段保障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依靠政策改革和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海岸带管理;有效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水资源管理;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栖息地,维护生态多样性;创造有利的城市居住环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等。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5年10月11日)

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会议今天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给会议发来了贺信,希望各级环保部门要善于利用中国环境报开展舆论监督,推广典型经验,宣传环境经济政策,推进环境公众参与,为推进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潘岳在贺信中强调,我国目前正处于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经济与环境矛盾尖锐,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仍然普遍存在,推动环保大发展迫切需要政策制度的创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环境报一直是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阵地,是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潘岳在贺信中希望各级环保部门要确保中国环境报覆盖整个环保系统、大部分排污企业。各地记者站要紧紧依靠当地环保部门,创新思路,努力完成目标任务,使中国环境报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杨明森在会上对报纸的版面改革及各项宣传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强调进一步办好机关报,增强公信力,提高战斗力。

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邸国卫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重点城市环保厅局负责人出席会议,厦门市副市长裴金佳到会致辞。

会上,报社对2007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2006—2007年度优秀记者站进行了表彰。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7年9月17日)

搭建起由政府、企业和民间环保组织组成的环境教育平台

福建环境教育形成立体格局

福建省通过开展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使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如今,在新一轮的全民环境教育中,全省通过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社区创建,动员公众参与环保,将企业和农村作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使全省环境教育形成立体格局,并搭建起了由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和民间环保组织组成的环境教育平台。

近年来,为确保绿色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福建省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福建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办法》及评估指标。2005年,福建省环保局又制定、下发了《福建绿色学校发展规划(2006—2010)》,并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要求,组织编写了《环境素养专题教育》(福建读本)丛书。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经拥有14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和97所省级绿色学校,区、市、县级绿色学校1554所;国家级绿色社区8个,各级绿色社区400多个。此外,全省还拥有16户国家级“绿色家庭”,95户省级“绿色家庭”。

绿色系列创建是环境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而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则是推动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福建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群众开展了各类环境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并充分利用了各种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初步构建了环境宣传教育的社会网络,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得到了发展,成为推动福建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

福建省环保局注重借助社会新闻媒体的平台,先后在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经济频道、新闻中心开设了环保栏目。同时,省环保局还与福建日报、福建画报社、海峡都市报、福建工商时报、东南快报等媒体合作,不定期地开设环保专栏和编辑环保专版,使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阵地,为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倡导环保理念,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讨论,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认知程度和各地环保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福建省环保局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几年来,他们先后与省人大环境委员会、教育厅、妇联、文联等厅局联合举办了多项环保活动,如生态环保大赛、环保知识电视挑战赛、保护母亲河、少儿环保知识游园竞答活动、环保书画笔会等大型宣教活动等,这些活动加强了各政府部门的横向联系。此外,注重加强与环保志愿者的联系也是福建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省环保局先后与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全省近60%的高校联合开展了多项环境宣传教育以及调研、学习活动,比如,“环保主题承诺签名”活动、“绿色中国筑长城行动”、环保志愿者主题千人演讲会、暑期环保三下乡活动、“传播绿色、和谐生活”团日环保宣传活动等。他们还通过开展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和促进环保志愿者活动的健康发展,对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相对比较落后,为此,福建省在抓好绿色创建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环保宣教规划,从2006年开始,将宣传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企业、农村的专题环境教育工作,通过举办“环保下乡”、免费播放环保电影、分发环保小册子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科学养殖、合理利用资源的必要性,并结合“优美乡镇”的评选工作,对各乡镇的环保问题进行整改。如厦门市大力推广“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沼气池的使用等,教会农民科学的种、养殖技术,使广大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7年9月18日)

通过噪声分贝显示屏指导居民降噪声

厦门小区安装噪声显示屏

居住小区安静不安静?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由噪声监测仪和显示屏告诉你。最近,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为9个2009年“安静居住小区”授牌并安装了噪声监测仪和显示屏。

此次被评为“安静居住小区”的9个小区面积总计24.5万平方米,总户数达3327户。在“安静居住小区”里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和显示屏,主要通过温馨提示、环保公约、指示牌、环境噪声分贝显示屏等,指导小区居民、周围店主,减少或降低汽车声、猜拳声、狗叫声、电视音响喇叭声、装修敲打声等各种噪声,减轻居民居住环境的噪声污染。

“安静居住小区”噪声监测仪安装至今,主要监测到的噪声源为餐饮娱乐、铁件加工、五金加工、汽车修配、工地施工、道路交通等,有关部门发现噪声污染问题后均及时予以了纠正。

据了解,厦门市思明区近年来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环境社会实践,关注本地区的环保现状,取得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以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以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思明区政府表示,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提高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今年评选出第一批“安静居住小区”后,区政府还将继续创建更多的“安静居住小区”,让广大居民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

(原载《中国环境报》2009年12月10日)

潘岳在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暨专职党务干部培训班上强调

营造科学发展良好文化氛围

2011年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暨专职党务干部培训班今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受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委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潘岳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潘岳强调,环保系统要坚持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把弘扬生态文化、传播环保理念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使命任务,积极推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真正使生态环保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杠杆,成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思想动力,为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潘岳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全国发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号召,是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深化对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决定》的理解,有助于对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内容的把握。

潘岳说,环境问题最终是文化伦理问题。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体现了和谐与包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的文化理念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伦理与制度充满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生活方式实践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历史传统延续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

潘岳指出,时代正在呼唤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全面和谐的生态文明,就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奠定的生产力基础上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生态,在人与自我之间建立和谐人格,在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社会。中华传统文明虽然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但具有普遍价值,更能够进行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尤其是在生态方面,因为中华道统不仅在价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为诉求,而且具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之相匹配,更是深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之中,对于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中央提出大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形势下,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有责任有义务走在其他部门、其他工作的前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牢固树立生态观念,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灵魂与核心。

潘岳强调,把握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和方法途径,就必须深化对环保部门公共服务属性及环保与群众工作关系的认识。环保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是连接环保业务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教育引导环保人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的有效手段,与公共服务属性的要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契合决定了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根本目标。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融入群众工作,才能找到付诸行动的平台和展示成就的舞台。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为此,潘岳要求,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行风政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理论观点、目标任务、指标体系、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真正使生态环保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杠杆,成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思想动力,为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要充分做好准备,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后,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高潮。各级环保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座谈讨论交流、理论研究征文等形式,大力学习宣传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激情和干劲凝聚到破解环保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来,为实现环境保护工作新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思想理论基础、提供坚强精神动力支持。

要狠抓“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扎实效果。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五个一年一次”的总体实施方案,即一年一次动员部署、一年一次主题活动、一年一次综合考核、一年一次成果交流和一年一次评选表彰。按照中央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要求,进一步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上下工夫,特别要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集中开展群众评议。要注重加强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分类指导,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细化,突出抓好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两支队伍建设,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要广泛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将于明年下半年召开,各级环保部门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主题,深入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要集中宣传报道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与决心;要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工作,通过全面宣讲、系统把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结合创先争优表彰活动,广泛宣传、深入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内部和谐,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动员环保系统广大干部关注环境质量、关注幸福健康。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1年12月2日叶文建陈谦)

构建两岸交流平台 积极推进政府立法

厦门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厦门,地处祖国东南大门,四海环抱,风景宜人,与台湾一水相隔。近些年来,厦门市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全过程;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两岸三地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稳妥推进环境教育立法,有效地推动了环境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如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

将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及网络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和环保科普宣传教育。

厦门市坚持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强化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知识列入党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在党校和行政培训班定期开设环保课,邀请环保专家作演讲或专题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为打造全方位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平台,厦门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及网络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定期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发布环保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纪念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大型社会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在市区主要路口、社区设立网架广告,在市区公交车、公交候车厅开辟公益宣传广告宣传专区和宣传栏,在电视台、报纸、网络刊播公益广告,使环境宣传教育覆盖到每个角落。

充分发挥和挖掘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ICD(鹭岛关爱日)、厦门绿十字服务社、厦门大学学生绿野协会、厦门观鸟协会等公益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觉把保护环境当作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环境教育如何融入学校教学?

把素质教育作为有效抓手,将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贯穿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全过程,引导师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环境意识。

厦门市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厦门市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教育活动蓬勃发展。厦门市很多学校也把素质教育作为有效抓手,主动将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贯穿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全过程,引导师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环境意识。

厦门市有的学校还把“环保绿色”作为文明学校的重要标志,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健全了以“校长—中层领导—教师—学生”为架构的绿色创建组织网络。同时,把课堂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

有的学校还组建了以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相关教师为成员的环境教育教研组,探讨各学科环境教学的结合点和各自可以延伸的方向。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将环保兴趣活动纳入学习课程中,并配备专门的老师指导环保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将环境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校教学管理之中。

在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同时,厦门市还采取各种措施提升青少年的环保社会实践能力。他们鼓励青少年自发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各类环保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清理乱张贴的小广告、白色污染和“你丢我捡”等活动;收集废电池;深入社区、工厂和农村进行宣传,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在环保社会实践中,广大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也逐渐形成。

厦门市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线,通过举办创建“绿色学校”培训班,对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长及老师进行培训;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并通过开展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进行形式多样的环境知识教育,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他们还注重把环境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家庭、社区,在家庭生活中注意一些基本的环保行为,如使用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垃圾分类、禁烟等,有效地推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绿色学校123所,环境教育基地5个,各级绿色社区48个,安静小区38个。

构建什么样的环境教育平台?

举办各类全市中、小学生夏令营(交流营)活动,为两岸三地青少年提供沟通互动平台;同时,走出去借鉴环境教育先进经验,为厦门市环境教育更上一层楼打下良好基础。

厦门市的环保夏令营已成为福建省环境教育的一个知名品牌。近些年来,厦门利用地缘优势,举办了各类全市中、小学生夏令营(交流营)活动,为两岸三地青少年提供沟通互动平台。比如,举办厦门、台湾青少年环保夏令营,厦门、香港青少年环保夏令营,在厦台商子弟环保夏令营,以及厦门、台湾中学生环保夏令营等。

厦门市还组织生态环境保护考察访问团,赴金门开展考察活动,双方就共同关注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组织环境教育参访团访问台湾,组成成员主要来自环保和教育系统的优秀环境教育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加强了海峡两岸环境教育交流,搭建起了厦门与台湾环境教育的合作平台,建立了合作发展模式,努力促进两岸中、小学及幼儿园环境教育成果的共享。同时,借鉴台湾环境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厦门的环境教育更上一层楼打下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大学生绿色环保论坛,推进厦门与港台高校环境教育工作交流。另外,还为三地环保NGO牵线搭桥,积极促进三地民间环保团体的交流合作。目前,厦门市环保NGO与港台两地的环保NGO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如厦门观鸟协会与台北观鸟会、金门观鸟会及香港观鸟会结为友好合作社团,开展了大量的交流学习活动。

环境教育何时走上法制轨道?

充分利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借鉴国际及台湾、宁夏、天津等地环境教育立法经验,积极推动《厦门经济特区环境教育条例》的出台。

继宁夏、天津环境教育立法之后,厦门市正积极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据厦门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市环境教育目前存在着岛内外发展不平衡、行业间开展不同步、环境教育投入不够等问题。因此,通过政府立法推进全市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之路,非常必要。厦门市充分利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借鉴国际及台湾、宁夏、天津等环境教育立法经验,经多方调研和努力,正积极推动《厦门经济特区环境教育条例》的出台。

2012年12月,厦门市环保局主办了海峡两岸环境教育立法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市人大、市政协、法制局、教育局、环保局领导、省环保厅及福建省4地市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学习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

厦门市人大、市政协、法制局、教育局、环保局5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赴宁夏、天津学习两地环境教育立法经验和做法,之后又邀请参与台湾环境教育“立法”的专家学者及宁夏、天津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到厦门,为厦门市的环境教育立法出谋划策。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厦门市环境教育立法已进入市人大立法调研阶段,《厦门经济特区环境教育条例》正呼之欲出。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3年2月4日)

各地发布二○一二年环境质量公报

厦门空气质量全年优良

记者从福建省厦门市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厦门市年度总体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2012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176天,同比增加52天,优级率为48.1%。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酸雨发生率为92.6%,同比略有上升。

2012年,厦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海域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

2012年,厦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98%,同比略有上升;医疗废物处置率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1%。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3年6月11日)

普及“两高”司法解释 强化企业环境监管

开展企事业单位集中培训

厦门市环保局针对当前形势和特点,连续举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在职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集中培训,以提高广大企业和环保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以来,厦门市环保局高度重视,组织环保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还组织培训了231家环境保护重点监管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降低了入罪门槛。厦门市环保局举办此次培训,旨在通过普及新的法律规定,防止企业因“无知”而犯罪,督促企业重新审视并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坚持守法经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据了解,此次参加培训的231家企业中,有110家是涉及重金属排放的企业。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