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强梁者
74003400000027

第27章 将倾

时间悠悠,转眼已是两年过后。

现在是天宝十四载的十一月份的十一日,又是一个凛冬将至。

灵昌城墙的加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整个雄伟的灵昌城显得相当稳固安全。

杜甫刚刚赴奉先县看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路上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整个大唐疆土北方的形势已不容乐观。

只是,远在长安的华清宫里,繁华安宁依旧。

这一年,七十一岁的唐玄宗李隆基,照例在十月份就来到了骊山,和他心爱的女人鸳鸯戏水。现在的他,对帝国的政务已经越来越没有兴趣了。

这些日子不断有北方信使来报,说那身兼河东、平卢、范阳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的动作频繁,利用皇帝新赐的群牧使的身份大量聚集战马。在京中也有大臣不停进言,要求立刻对安禄山削权甚至夺职。

不过,这些大多被李隆基无视了。而有些进谏者,他甚至懒得出言回复,直接剥下官服,送往安禄山所在之处。

现在的他心里,有更加值得关心的。

骊山的湖心小亭中,炉火微醺。

刚刚又收到一条关于安禄山消息的李隆基晃晃脑袋,把那些恼人的事情放下,抬眼望向了前方,轻轻的招了招手。

在他面前,一位倾城绝代的佳人正款款而来。

她一身雪袄,略施粉黛,身姿娉婷袅娜,丰满而成熟。

随着李隆基的招手,今年刚刚三十七岁的杨玉环微微弯腰,盈盈一福后,便坐在了李隆基的身侧。将头轻轻的靠在了李隆基的肩上,呢喃细语道:“三郎,又有什么事打扰到你了?”

声音仿若莺啼,婉转中带着慵懒。

“没想到还是被爱妃发现了。”

感受着肩头的温香软玉,李隆基望着远方,笑道:“不过是又有人来说你的禄儿了。”

“说甚了?”

“还不是诬你的禄儿,说他要谋反了。不过,这次还把诬陷抬了一个台阶...”李隆基眼睛微眯:“甚至,敢直接说你的禄儿他已经谋反了,还说博陵都快要沦陷了。”

“真是荒唐!”李隆基气的手止不住的颤抖着:“到处都有人来离间,真当我这天子老了,不敢杀人了吗?”

“陛下息怒。”杨玉环轻声道,玉手拂过李隆基的手掌,然后紧紧的握住,直到那双手彻底停下来后,才缓缓放开。

随着安抚,李隆基终于长舒一口气,目光中的怒色逐渐褪去,温柔的望向身侧:“还是娘子懂我,比你那混账哥哥好多了。”

他挽过杨玉环的秀发,让她可以将头靠在自己怀里,摇摇头叹道:“哎,杨国忠一直与你的禄儿有间。寡人多次从中调和,都无济于事。这一次恐怕又是他借机排挤你的禄儿了。”

他望着东北方向,眼神仿佛穿越了千里:“你的禄儿,现在正在渔阳为寡人镇守这大唐帝国的北大门,对付那些不安分的契丹和奚族呢。这几年来寡人我又如此赐恩于他,他怎会谋反?”

李隆基嗤笑一声,随即又无奈的扶额,道:“只是你哥哥和他的势同水火总是让寡人头疼。”

“三郎如此,可愿看妾身梳起玉环髻,舞上一曲《霓裳羽衣曲》,消这烦恼愁怨?”杨玉环将头贴在李隆基胸膛上,感受着他的心跳,嫣然笑道。

听此,李隆基的愁眉略舒,朗声笑道:“好,好。这就去看娘子起舞。”

两人依偎着起身,在侍卫的护卫下,缓缓相伴而去。

湖心小亭中,炉火摇曳,仿佛岁月依旧静好。

只是,千里之外,情况却是另一个模样。

古代渔阳,即现天津蓟县,因其县城位于渔山之南而得名。也是安禄山所驻军的地方。

此时的渔阳,鼙鼓已响。鼙鼓是军中的小鼓,单个声音虽不大。但当无数鼙鼓共鸣起来,声势却已十分浩大,响彻天际。而在数日后,这鼙鼓甚至惊破了《霓裳羽衣曲》。

视线聚焦到渔阳城北,在一众将领的注视下,一个痴肥的胖子正颤颤巍巍的走到一座巍峨的墓前。

墓是近日刚刚经过重新修葺的,显得高大肃穆。而那胖子同样衣着整肃,头顶发髻舒得清楚,向两边分开。

身穿军靴,身着军服的他在墓前站住,抬头看向墓碑上镌刻的先祖名讳。深深的凝望后,是认真的鞠躬祈福。

闭目,他郑重地双手合十于胸口,头颅微低,嘴中喃喃:“不孝子孙安禄山前来拜见诸位先祖,当今唐帝国孱弱无力,官场黑暗丑陋,今日禄山将起兵于此,南下入长安,匡正义,灭仇雠。愿先祖佑我战斗胜利。禄山顿首。”

对手是大厦将倾但仍有余威的唐王朝,安禄山做好了悲壮的决心。

再念三,安禄山终于睁开眼睛,抬起头。对着墓碑再拜后,在众将领的追随下离去。

随后,下一个场景是城南军营,身侧已配上宝刀的安禄山在众多将领和士兵的目光中,缓缓走上了营前高台。

冒着刺骨的寒风,望着台下,他宣誓全军:“奉事官胡逸自京回,奉密旨,谴禄山将随身兵马入朝来,讨伐奸臣杨国忠以清君侧...”

全军肃然无声,无惊讶之色。早在八月开始的连日举行飨宴招待,急速填补武器,甲胄等装备,都让他们感知到了不寻常的氛围。

反则反矣,在北方集镇,安禄山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就是这里的土皇帝。毕竟,养活他们的是安禄山,而想要拉他们做壮丁,收税收的家破人亡的是唐帝国的官员。想要让士兵对一个远在长安,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的皇帝唐玄宗有所忠诚,极其困难。

因此,在天高皇帝远的渔阳,士兵几乎都对安禄山唯命是从。

“...时至今日,天下当倾!”安禄山大吼。

众将士随之大吼:“剿灭逆贼杨国忠,清君侧。”

“噌!”安禄山拔刀,刃口锋芒毕露,众将士亦随之拔刀,仰天大喝,群情激昂。

这一年冬天,五十三岁的安禄山举兵渔阳,刀锋直指长安,安史之乱正式拉开帷幕。

对于安禄山而言,唐王朝几百年的国祚,必定有沉重的压力。然而唐军却意外的不堪一击。唐初强干弱枝的政策随着国内的安定而废止,相反为了防备异民族的入侵,将精干部队全部置于边境。于是占了全国三分之一兵力的河北军如怒涛一般难下,势如破竹,唐军望风披靡。

不要说太平梦碎的沿途平民百姓,就连各州县驻屯的守备军也大吃一惊。长官自己闻风而逃,被捕者先不提,最先打开城门迎接敌军者不断出现,谁也不敢站在对立面。

于是,进军速度奇快的安禄山军队,不过九日,博陵陷落。随着不断的加急飞报进入宫中,位于黄河边上的灵昌,也感受到了危险。

黄三等人,同样从北方逃难,经过丛林而来的百姓口中,听闻了禄山举兵的消息。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灵昌主簿叶方远的信也出现在了黄三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