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强梁者
74003400000063

第63章 东来

明债披上布袈裟走出禅房,阳光有些刺目,让他微微眯了眯眼睛。

身上的布袈裟是师父差人缝做的,这样的布袈裟,师父总共做了两千余领,以供养五台山的僧人。同样的造福百姓的行为,还有江淮地区鉴真主持的八十余座佛寺的建立,开悲田,设敬田,广为开设的无遮大会等。这里的无遮大会,指的是供养一切沙门和贫苦百姓,孤寡老人,乞丐的布施大会,每次会期长达七天。

现在是唐玄宗天宝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江淮地区的佛教体系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唐玄宗开元元年,鉴真法师从洛阳长安等地南归,回到了江淮地区的家乡,扬州。

比起去时,这个昔日的小小沙弥,已经变得看上去成熟了许多。两京的繁花像是过眼云烟一般散去。他站在扬州的郊野上,微风吹起他的袈裟。大概是夕阳太过明艳,他远眺的双眸微微有些合拢,那时在一旁的明债竟觉得在师父的眉间好像显现出了一条淡淡的竖纹来。

初回扬州,鉴真入驻了龙兴寺,即当年武则天临朝当政时在全国各地广为修建的大云寺。武则天垮台后,大云寺因此更名为龙兴寺。此后,鉴真每日在龙兴寺登坛讲律法,每一节每一讲,相互连贯,循序渐进。他的讲法十分注重僧众的接受程度。所以他深入浅出,把艰涩的律学讲的活灵活现,前来听律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在登坛讲律的过程中,他的座下也逐渐多了很多弟子。他的讲坛下,逐渐汇集了一批高徒,这些徒弟都领悟力颇高,出类拔萃。最后很多也成为了名重江淮之间的名象,当世师范。其中包括扬州崇福寺祥彦,洛州福先寺灵佑,西京安国寺明债等。这些人并为翘楚,学成后,很多都分散到了全国的各个地方,弘法于世,引导和化育众生。

至开元五年,道岸律师圆寂。他一生都致力于弘法大业,受过戒的徒弟不计其数,四百多州的僧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坐化西去,是江淮佛界的一大憾事。而在这位律师圆寂后,他的另一位居住在杭州的弟子在义威律师声名鹊起。他的名声响振四远,德行八方传颂,同样是一位得道高僧。他继承了道岸律师的衣钵,也曾经在游学期间和鉴真切磋过佛学,因此附近的州府的僧人也都寻他受戒。可惜他天年有限,开元廿一年,他也同样圆寂。这一年鉴真和尚刚刚四十六岁。

由于这两位传戒大师的相继逝去,鉴真和尚成了江淮江左一带修持戒律的僧人当中最为出众优秀的一位,所有的僧众都会慕名前来请求受戒。可谓道俗归心,鉴真法师成为宗首,被奉为一代传戒大师。具修三学,博达五乘,外秉威仪,内求奥理。

明债跟着师父,每日看着师父授戒,讲法,建塔,塑佛,开田,抄经,治病,布施。这样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再加上与师兄弟之间的研习辩论佛理,这样的修行的确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

至于当年那个跟着师父回到扬州的那个小乞丐,明债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在抵达龙兴寺后,那个小乞丐倒是对这个巍峨寺院的结构很是感兴趣,会常常带着一张白纸,还有工匠常用的工尺去做各种度量,还用一小节木炭在那纸上写写画画,做出来的图案倒也相当工整,几乎完美的还原了寺院的样貌。

但让明债惊讶的地方也仅限于此了。那个小乞丐尽管每天都居住在佛寺中,但对僧人生活的一切并不怎么感冒。每天的作息规律和和尚也完全不同。他会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吃着素斋会抱怨没有荤腥,至于僧人打坐修炼,吟诵佛经的禅房甚至完全不去接触,剃发受戒什么的更是不可能接受的。

寺院中的僧人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表示,暗中对这个佛寺里的“异类”已经有所微词,只是碍于鉴真法师的名声,才没有有所表露罢了。

这样的行为起初让明债也一直觉得看着碍眼,直到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半年,那个叫白光的小乞丐画出来的稿子也叠了几寸高后。忽然有一天早上,明债没有看见那个身影在佛寺里晃悠,只当是他跑出去偷偷去找肉腥而已,也没太在意。但后来到了晚上,那个小乞丐也没有回来。这让他感到有些诧异,白光每次偷偷跑出去,最多傍晚就会回来的。

直到第二天早上,白光依然不见踪影。于是,感到担心的明债走进了白光居住的禅房,发现那里的叠放的字纸都被带走了,稍微有点之前的用品,装饰用的东西什么的也统统消失不见。只留下了一张纸用一块石头背扣在桌上。

明债走过去,拿起纸看过去,上面的内容只有潦草的几句话。

“呆腻了,带走了些东西,出去转转。”

再往下看,还有两句话:“过个半甲子再回来看看。那个时候你会有一件大事,到时候,这些人情我自然会还上的。”

“半甲子?你还没有半甲子大呢,就这么说话。还会预测几十年后的事情?”明债摇摇头,这句话自然也被他当作是了孩童的戏言。至于话中提到的“人情”,明债是肯定不信的,只当是小孩子拿了几件不那么贵重的物品,又不愿意承认是偷的,才说了这些话补偿一下罢了。好在以后也不用看到这样一个家伙在寺院里晃悠,也算是一桩好事了。

至于他的师父鉴真,在看完明债送来的这张纸后,倒是释然的笑了笑,让人感觉不出愤怒或者惋惜,道:“随他去吧。”

只有等到明债离开后,四下无人时,才能听见他嘴里低声的喃喃:“好啊,半甲子,我会在这地方等你的。”

过了这么久,明债已经忘记了那个小乞丐和他曾经留下的印记。整了整袈裟,他走向寺庙中待客的僧院。

今天的他,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为今天,自海外来了几位日本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