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结
利用农业科技材料、多媒体、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重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经果林新品种研究与示范推广、沼气利用、设施温室管理、牧草种植、青贮饲料制作等技术进行培训,提高当地群众的种植、养殖科技水平。
利用院落占用的土地资源和闲散劳力,通过系统组合,使农户庭院得到充分利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庭院经济可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
项目区内的“三位一体”以及秸秆气化炉的利用,既解决了甘城子村农户生活燃料问题,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沼气可促进畜牧业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它将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农民田间学校,使农民利用实地学习、探讨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探讨出种养业的适度规模,并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种、养、沼气池互相促进的循环生态模式。通过农户学习、分析,探讨出防治作物风害、冻害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村民环境及土地退化防治意识与技能,使村民理解、掌握防治土地退化的技能,更加关注环境,减少土地退化。
七、生态综合管理技术在宁南水蚀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1.林业措施(造林整地模式和植被恢复优化培植模式)
(1)整地模式:整地不仅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雨季前整地可“蓄住天上水,确保地下墒”。工程整地比未造林荒坡减少径流72%~98%,减少土壤冲刷86%~99%;没有整地的荒坡上土壤含水量只有7%~8%,而进行过工程整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13%~15%,含水量增加近一倍。头年整地第二年造林的,成活率可达85%,随整地随造林的成活率为45%,没有整地就造林的成活率仅有5%~15%。具体整地方法有:
①反坡带子田整地:在墚峁部较平整的地段多选用反坡带子田整地,整地时沿等高线开挖田面宽1.5~3m,反坡5度~6度的带子田,拍实外埂,埂外坡约60度。田间深翻0.3m,内侧上方表土铲下拍碎,覆于带子田上,使埂内侧亦约60度。带子田长度视地形而定,可每隔5~10m筑宽0.3~0.5m的拦水埂。带间距以造林树种的行距确定。
②“88542”水平沟整地:在地形完整、坡度小于25度的荒山、退耕还林的缓坡地段,“等高线,延山转,宽2m,长不限,死土挖出,活土回填”的方法进行整地。即沿等高线开挖宽80cm,深80cm的水平沟,用沟内挖出的土拍实外埂,埂顶宽40cm,埂高50cm,埂侧坡60度~70度,将沟内侧上方表土铲下拍碎,填入水平沟内至开挖口上沿10cm处,平整田面宽2m,并做成10度~20度的反坡田面,每隔5~10m修筑宽30~50cm的拦水埂,上下相邻带间距5~8m,留自然集水坡面。
③“16542”水平沟整地:水平沟在坡面上呈“品”字形布设,先用仪器以3m为间距测设等高线,然后沿等高线开挖宽1m、长6m、深0.6m的水平沟,挖沟时将表土堆在上方,用底土筑成埂高0.5m、顶宽0.4m的拦水埂,并筑实拍光。经检查将内侧上方表土回填至拦水埂基部,修整成内高外低宽2m的反坡状,自然集水面宽度为2m。多用于坡度20度~25度的坡耕地。
④鱼鳞坑整地:主要适用于土石质山区土层较薄、墚峁坡面地形破碎、土层浅薄、坡度大于20度的荒山和集流线、农田地埂、侵蚀沟。要求沿等高线自上而下交错排列,修筑似鱼鳞一样的植树穴,相邻两行鱼鳞坑要呈“品”字形布设。挖坑时,现将表土堆在坑的上方或左右,把挖出的死土堆于坑的下方,用于修筑外埂,埂高一般30cm,筑埂时应将外埂拍实。再将内埂上方的表土填入坑底,把坑面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坑面长60~100cm,宽40~80cm,深40~60cm的半月形坑。
⑤漏斗式集水坑整地:主要适用于黄土丘陵区的塬、台、峁顶等平缓地带或道路两侧的荒地及缓坡退耕地。漏斗式集水坑的修筑原则是死土拍埂,活土还原,以人工制造微型集水面为目的。首先在造林规划区放线打点,株行距均3m,再以栽植点为圆心挖制直径60~80cm、深60cm的植树穴,并逐步向外扩大穴壁,挖出的熟土要堆在最外边,挖出的生土要按已划好的线筑成上宽10cm、高60cm的土埂,筑埂时要踩实拍光。最后须把熟土回填至植树穴内,植树穴外围要做成坡度为20度~30度的漏斗式径流面,径流面要外高内低似漏斗状,表面要夯实拍光。最后将植树穴修成1.5m×1.5m的田面,并预留一定的土用于苗木栽植。
⑥栽植坑整地:主要适用于河谷川道区或道路两侧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带。按株行距要求,以栽植点为圆心挖制直径60~80cm、深60~80cm的植树穴。
(2)林种、树种配置模式
根据该区干草原地带性植被特征,考虑生物学特性选择适生树种、草种。总体布局以灌木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即在沟底、阳坡、缓坡及“四旁”等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段,营造乔灌混交林或经果林;在沟谷陡坡、墚峁顶部和墚峁陡坡地营造各种灌木林和人工种草;南部土石质山区营造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
①荒山墚峁顶部水土保持林模式:树种配置以沙棘、山桃、柠条等为主,主要采取“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或鱼鳞坑整地的造林整地方法。鱼鳞坑整地株行距2m×2m,呈“品”字形株间或行间混交;“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沿等高线,株行距2m×6m株间混交。造林季节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底)造林为主,也可采用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造林,沙棘、山桃造林用一年生苗,造林后平茬埋土,水平沟外埂柠条雨季点播。本模式适宜年降水量小于300mm、坡度25度的阳坡和荒坡墚峁顶部。
②陡坡荒山地灌木混交型水土保持林模式:树种配置以沙棘、山桃为主。采取“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株行距2m×6m,秋季或春季整地,造林后平茬埋土。
③沟壑乔灌混交型水土保持林模式:树种配置以沙棘、柠条、杜梨、河北杨、刺槐、臭椿、榆树、新疆杨、山杏、山桃为主。沟头防护林带状整地,株行距2m×3m;沟岸、沟坡防护林采用鱼鳞坑整地,株行距2m×2m。春季、秋季以1~2年生苗植苗造林为主,带状或隔行隔株混交。
④土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模式:在年降水量450~500mm、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的土石质山区,树种配置以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油松针叶树种与沙棘、山桃混交。阴坡主要配置以华北落叶松或油松与沙棘或山桃带状、隔行隔株混交,阳坡主要配置以云杉与沙棘或山桃混交。每个树种2~3行,株行距2m×2m,混交带沿水平方向设置;混交比例以针、阔叶树各占50%;整地方法为鱼鳞坑整地;苗木规格云杉用5年生以上幼苗,苗高30~50cm,其他阔叶树用1~2年生苗;造林季节春季(3月下旬至4月底)造林为主,结合秋季(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造林,但是从近几年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来看,秋季造林效果比较明显。
⑤缓坡滩地用材林模式:主要在沟道底部、阳坡沟间滩地、缓坡地和“四旁”地,海拔在1550m以下。树种配置选择刺槐、臭椿、国槐、旱柳、榆树、油松等,采用鱼鳞坑、“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或漏斗式集水坑整地,株行距3m×3m,带状混交。
⑥农田防护林模式:主要适宜于在机修梯田、农田地埂,营造树冠较小、萌蘖力强的灌木为主的地埂防护林。树种配置以柠条、杞柳、花椒为主。采取在地坎上种植黄花菜,行距2m。梯田坡面雨季抢墒种柠条或秋季定植截1~2年生花椒、扦插杞柳等树种,春季种植黄花菜,鱼鳞坑整地。
⑦国道、省道护路林模式:即“绿色通道”工程。国道、省道是国家的交通命脉,为保证道路的畅通无阻,要通过造林绿化,既要达到美化又要保证路基的稳定,要求在道路两旁各种植5~8行乔灌草立体复合针阔混交护路林,树种配置以青海云杉、油松、新疆杨、旱柳、刺槐、漳河柳、臭椿、山桃为主。株行距3m×3m,整地以漏斗式集水坑为主,要求上下、纵横连接。
⑧山坡道路护路林模式:树种配置以青海云杉、油松、新疆杨、旱柳、刺槐、臭椿、白蜡等为主,株行距3m×3m,整地以漏斗式集水坑为主,带状或隔行隔株混交,针叶树和阔叶树各占50%。该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道路两旁各栽1~5行乔灌混交护路林。
⑨经果林模式:在海拔较低、年降水量在450~500mm,纬度偏南,年平均气温8.0摄氏度、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山麓缓坡、台地壕坝地、沟掌地、庭院四周,营造经济价值高、耐旱、耐寒的果树,林种配置以苹果、梨、李子、接杏、葡萄、桃为主。采用栽植坑、漏斗式集水坑整地,株行距3m×4m,早期间作蔬菜或药材。在降水量300~400mm的山区,发展以山杏、仁用杏、苹果为主的“两杏一果”生态经济林,整地方式为“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
2.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蚀土地退化治理生态综合管理措施
采用生态综合管理措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墚、峁、沟、坡统一治理。林业造林、农田建设、人工种草、封山禁牧(草场改良、设施圈养)、沟塘坝治理、保护性耕作等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①生物措施:主要是造林种草。
一是天然林保护和造林。根据立地条件不同,有坝地造林、河谷造林、沟谷及沟缘造林、沟头造林、荒坡地造林、退耕地造林、封山育林等;根据主要用途不同,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生态经济林、用材林等;在造林模式上由单一树种向多树种转变,常用林种多达20余种,采用林果、林药、林草间作等配置模式,乔灌草合理搭配,针阔混交;在造林方法上有水平沟、鱼鳞坑、反坡带子田造林,以及“88542”、漏斗式集水坑、大深鱼鳞坑整地模式造林;在抗旱造林技术上有截杆深栽、雨季直播、覆膜套袋、保水剂;“三填土两踩踏一提苗”的栽植方法和浇足底水灌好定根水,随时防止苗杆倾斜倒扶等技术措施以及林木病虫鼠害防治技术等。
二是草原管理和人工种草。草原管理包括建立自然植被保护区、封山禁牧、围栏封育、轮封轮牧、补播改良、草原毒草鼠害防治及荒草地承包经营等措施。人工种草主要是在退耕地和地埂上单种禾本科、豆科、根茎类等饲料作物,以及牧草优良品种选育、牧草丰产管理栽培、草产品加工调制,牧草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应用。
造林采取集流蓄水整地技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不同的整地技术,一般,在地形完整、坡度小于25度的地段上部采用反坡带子田整地技术,中下部采用“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技术;在地形破碎、集流线、农田地埂或土层浅薄地段采用“品”字型布局大鱼鳞坑整地技术;在小于10度的平缓地段采用“回”字型漏斗坑整地技术。在以上四种整地方式中,水平沟、鱼鳞坑和“回”字型坑蓄水、保墒能力明显高于带子田整地方式,尤其是“88542”工程整地截留雨水最多,达到季蓄年用效果,可在幼树需水临界期,特别是4月、5月,较好地提供水分。
带子田和“回”字型定植坑由于处在相对平缓地段,集水较少,栽植成活率及生物生长量也相应较低;但在60~100厘米肥土层内,四种整地方式土壤含水量均相对稳定。这项技术在项目区造林工程整地中得到推广应用。
造林工程植苗栽植采用小苗截杆深栽技术和大苗修枝护杆技术;经济树种和道路绿化树种采用盆状覆膜集水保墒技术和生根粉、保水剂等应用技术。
造林配置模式:黄土墚峁阴坡立地条件较好应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兼涵养水源林。树种以油松、臭椿、刺槐、柳树、白榆、山桃、山杏、沙棘、柠条为主,整地以“88542”、“品”字型布局大鱼鳞坑为主,造林密度每亩222株为宜。
黄土墚峁阳坡土壤水分较差,营造灌木生态林,树种以山桃、沙棘、柠条为主,整地以“88542”为主,造林密度每亩167株为宜。
黄土墚峁地地势平缓,水蚀轻微,水分条件中等。营造灌木生态型薪炭林,树种以油松、山桃、山杏、沙棘、柠条、杜梨为主,整地以“88542”为主,造林密度每亩167株为宜。
山麓缓坡、庭院四旁营造林药结合型经济林,主要造林树种选择仁用杏、接杏、梨,间作黄花菜、药材。
农田地埂营造生态经济型农田地埂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选择仁用杏、接杏、花椒、杞柳,间作黄花菜。
山坡中上部道路两侧营造针阔混交型护路林,选择油松、云杉、山桃为主要造林树种。山坡下部道路两侧营造阔叶型护路林,主要造林树种选择新疆杨、漳河柳等。
沟壑营造乔灌混交型水土保持林,选择新疆杨、柳、臭椿、刺槐、沙棘、山桃为主要造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