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防治土地退化中的应用
7541400000005

第5章 能力建设(2)

⑤宁夏扶贫政策。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与此同时,宁夏利用福建省对口协作的优势,又相继启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就业技能和适龄儿童入学率的“闽宁项目万户菌草产业扶贫工程”、“闽宁项目万名劳务培训工程”和“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等一批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系列配套工程,这些实施周期短、见效快的工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和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口控制方面,宁夏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采用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了“少生快富”扶贫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宁夏在防治土地退化政策方面的不足之处

宁夏政策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许多薄弱环节。

(1)守法意识不强,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3)环境保护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科普工作不够,将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环保机构建设,职能、编制和经费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各级环保部门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时,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制度还不到位。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出境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国家加强跨省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的协调,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

2.3土地退化防治的政策评价

土地退化防治是一种综合治理过程,从当前全国和宁夏土地退化防治工作总体来看,宁夏生态建设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并密切注重二者的相互结合,产生了巨大的防治土地退化的效果。

2.3.1政策的适用性

逐步实现从单项措施、分散治理到分区防治、综合治理,从单纯治理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适用性。

宁夏自1949~1977年(起步阶段),在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地区建立了一批国有林场,各级地方政府也创办了一大批由当地人民群众参与经营管理的乡办、村办集体林场,广泛开展封育保护,植树造林。1978~1994年(规模治理阶段),国家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使宁夏土地防治工作步入了一个规模治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多规模开展了毛乌素沙地和北部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新建绿洲20多万公顷。1995年至今(综合整治阶段),结合国家实施的八大重点生态林业工程,自治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保护母亲河等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扩大了治理规模,加大了农林牧综合治理力度;在国家的支持下,先后建立了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及10所科研机构,健全了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技术推广网络,开展荒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

全区从2003年5月1日起采取封山禁牧措施。按山、沙、川分类治理,在南部水土流失区,实行小流域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在中部风沙区,开展沙漠综合整治,营造沙漠绿洲,自治区通过采取禁止采集发菜、甘草等野生经济植物来避免草原植被破坏和土地沙化;在北部引黄灌区,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基本建设,防治土壤盐渍化,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

2.3.2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保证政府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决定和影响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防治的关键因素。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全区生态建设的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以人工治理为主转为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建设思路,作出了“从2003年5月1日起,自治区境内的草原(包括草山、草坡、人工草地、河滩草地)和林地全面实行禁牧封育,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饲养的牲畜进入草原、林地放牧”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年来,在全区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所有市县(区)均已实现了封山禁牧和草原承包的预期目标,3240万亩天然草原已承包到户,380万只放牧羊只全部“下山入圈”,实现了舍饲圈养,1360万亩草原完成了围栏。

在制定出台上述规定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盐池县召开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亲自安排部署该项工作。禁牧以来,自治区政府每年都要召开有关封山禁牧工作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安排部署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对禁牧封育工作实行了市、县(区)、乡(镇)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各地禁牧封育和舍饲圈养情况实行巡查、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禁牧封育的一系列部署,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各市县区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封山禁牧、草原承包工作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逐级落实到人,为封山禁牧、草原承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3.3政策的先进性

在宁夏GEF-OP12项目示范区中,贺兰山东麓干旱荒漠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采用了多样性保护模式,其中主要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组合,如封育措施、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舍饲养殖、移民工程等;在青铜峡市永利村干旱荒漠草原采用荒漠化土地治理模式,其中采用了综合农业技术、节能技术(沼气、太阳能灶)、抗旱保水技术、农田免耕技术等;在永宁县闽宁干旱荒漠区灌溉农业生态系统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其中采用了高效林业技术,葡萄、枸杞种植,乔灌混交防护林,高效农业技术(蘑菇、温室果树),舍饲养殖技术,草场围栏禁牧,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改善,人畜饮水机井,交通道路,灌溉渠道,人员培训工程等;在青铜峡市邵刚镇甘城子干旱荒漠地带采用多元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其中采用了沙地大规模葡萄种植技术、节水技术、舍饲养殖技术、家畜改良技术、牧草种植技术、饲料加工技术、可再生资源(草、牛粪、沼气、肥)循环生产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土地退化的防治能力。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充分考虑了相关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要求,使防治土地退化的相关政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相结合,保证了宁夏地方政策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2.3.4政策的协调性

从防护性治理到治理开发相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甘城子干旱荒漠地带采用多元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以企业(葡萄酒厂)为龙头,实现了原料生产、农民脱贫、土地退化治理一体化。在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银川市阅海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已经成了贺兰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阅海湿地,位于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总面积2000公顷,南起爱伊河,北通银川市最大的湿地--阅海,享有“银川之肾”、“城市绿肺”之称。湿地内水域面积广阔,有自然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小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鹤等19种。每年春夏季节,数十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湿地内还有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大量的昆虫和水生物资源,可以说是西部地区一处具有湿地保护和旅游胜地双重属性的地域。近两年来,这里在积极发展水上旅游的同时,又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水禽养殖、水生经济作物和水产品养殖。现在年产水产品1600吨,产值达1600万元。通过发展水禽养殖、水生经济作物和水产品养殖,既保护了湿地,也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3.5政策的可行性

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防治的服务环境,是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防治工作的动力。

自2004年起,宁夏对引黄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取消引黄灌区工款征收。通过规范水价管理及水费收取方式,解决目前水费收费项目多、收费环节多和搭车收费多的问题,减轻了农民不合理水费负担,降低农民水费支出。建立起自主经营、自我管理、乡村监督协调、水管单位指导服务、广大农民参与监督的运行管理体制。通过水管部门向支渠以下延伸服务,建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最终实现供水服务一体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节约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灌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立法、执法、守法的制度体系,优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防治的法制环境,是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防治的可靠保障。

2.3.6政策与法律法规的一致性

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协调性问题,实质上是国家政策与法的关系问题。在土地退化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上宁夏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宁夏制定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宁政发〔2004〕398号)就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350号)精神而制定的,并且也将为宁夏下一步制定《宁夏湿地保护条例》提供参考和依据。

2.3.7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

宁夏在土地退化防治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例如在措施上主要采用植树种草、围栏封育、封山禁牧等生物措施与淤地坝工程措施及农业耕作的治理措施,人工恢复与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相结合。以坡耕地改造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通过农户、企业、社区、政府等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推行了退化土地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强调土地资源的择优配置,采取重点措施以解决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使退化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产性资源,从而为治理者带来更多的收益或利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土地退化治理纳入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治理、集约化经营的轨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三个结合、三个延伸”的经验,即改善生态环境与建设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开发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与脱贫致富相结合和向大农业延伸、向非农产业延伸、向市场延伸。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的环境整治措施,构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为主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宁夏也相继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管理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规章。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土地资源保护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的保护、维护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等,有效地保障了土地退化防治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