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7547300000043

第43章 苏非派广泛传人(2)

我国明王朝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东南海禁极严,西部因蒙古瓦拉部崛起,累犯边地,明王朝闭关拒守,严禁人民越边。清朝开国后,便放松了海禁和边禁,特别清王朝平定“准部”和“回部”后统一了新疆,内地与新疆的自由交通大开,为苏非派的东渐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就有新疆苏非派以及中亚一带的苏非派修士经新疆进入甘宁青穆斯林地区传教。

据说第一个进入甘宁青穆斯林地区传教的,是阿帕克霍加的父亲白山宗第三代领袖霍加优素福。霍加优素福在黑山派在南疆得势时期,长期流亡哈密。清初,曾就近进入甘肃肃州一带穆斯林中传教,但他的传教业绩没有流传下来,今已无从考稽。

过了数十年,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年前后,优素福之子白山宗第四代领袖阿帕克霍加,因被黑山派赶出南疆后,逃亡哈达毕特、克什米尔,辗转进入西藏求援,在他由西藏转赴北疆准噶尔部噶尔丹汗处,途经青海西宁,居留了较长的时期,在河湟一带回族、撒拉族穆斯林中,进行传教活动。阿帕克霍加的本名为依达耶提·吐拉,阿帕克是他的别称,回族穆斯林多称其为华者希达耶·通拉西。他抵达西宁后,自称二十五世圣裔。河湟一带穆斯林,纷纷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慕名前来拜谒,有要求其传教授道的,有要求治病者,也有讨求子女者,一时奉为神明。回族穆斯林中传说,阿帕克霍加在西宁一带传教期间,共收授了八个徒弟,承传阿帕克霍加的苏非主义。(阿帕克霍加传)中也有关于阿帕克霍加在河湟一带传教收授徒弟的记述:“他们向撒拉城出发,撒拉人全是穆斯林。他们在撒拉城住了六个月,命人修了经堂,专事领拜传教。撒拉人全敬佩他,有几个人通过神秘派的道路接近了真主,因而成了高品位的人,有几个人当上伯克。住了六个月后,他委派一个人代替自己任海里法,此人名叫维尕叶·吐拉阿訇,外号称金头阿訇。”

阿帕克霍加在河湟一带传教中,所委任的海里发及收授的徒弟,在阿帕克霍加离去后,多数没有把阿帕克霍加苏非主义承传下来,只有回族穆斯林马宗生和马守贞,分别在各自家乡承传阿帕克霍加苏非主义,吸引了不少信众。谢赫马守贞在康乐创传了穆夫提门宦。谢赫马宗生在河州八坊创传了毕家厂门宦。此外,谢赫鲜美珍在西宁创了鲜门门宦,自称也是受传于阿帕克霍加。阿帕克霍加所传的这三支苏非主义,是甘宁青伊斯兰教最早产生形成的苏非门宦。穆夫提门宦到清乾隆年间第六代教主马显忠的时候,已发展为很大的一个苏非门宦,信众遍及甘宁青各穆斯林地区,约达十余万之众,它还大力举办义学,发展回族穆斯林教育事业。故为甘肃总督任命为河湟地区伊斯兰教总管,又题赠“穆夫提”之匾额予以褒奖。所以,它的穆夫提门宦是由此得名的。又有一说:“穆夫提”便是阿帕克霍加所封授给谢赫马守贞的教职。

在阿帕克霍加之后一年,又有称为二十九世圣裔华者·阿布都·董拉西的谢赫到甘肃河州地区传教。阿布都·董拉西学派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卡迪里耶派(回族穆斯林译称嘎德忍耶),他是卡迪里耶派的一位“游坊圣人”(即“德尔维希”)。传说,他从巴格达出发东渡来到我国,先在两广、云南等地传教,后到河州。又有传说他也是经由西藏到达河州的。据近年来的研究他似乎也是来自新疆与白山宗有着密切关系的卡迪里耶苏非派。阿布都·董拉西到河州传教一个时期,又到甘肃其他地方及四川、云贵等地长时期云游,后来入四川阆中盘龙山修行,不复所出,最后在那里去世。他的门人和信众给他修建了庐墓(拱北)名日久照亭。谢赫阿布都·董拉西在河州和各地云游传教中,收授了不少徒弟,其中最着名的有河州谢赫祁静一、云南蔺马庄马道祖等人,以他们为中心,在甘宁青伊斯兰中形成了两支嘎德忍耶苏非门宦;一支便是着名的大拱北嘎德忍耶门宦;另一支是九彩坪(原称韭菜坪)嘎德忍耶门宦。这两支嗄德忍耶也是甘宁青伊斯兰教中较早的两支苏非派门宦。此后一直到清末,又出现了几支嘎德忍耶苏非派,多数也是由新疆传入的。香源堂嘎德忍耶门宦,据说是由一位新疆被称为“巴巴爷”的谢赫所传。齐门门宦,创始人侯赛因,清末到麦加朝觐,回国时途经新疆某地,从师当地一位卡迪里耶谢赫勿孜·论的尼学习苏非主义,回到家乡便传播嘎德忍耶。在循化撒拉族穆斯林中,也曾一度存在和传播由新疆传入的嘎德忍耶苏非派。

大致在这一时期(17世纪下半叶),稍早或稍迟于阿帕克霍加到河湟传教之际,新疆的库布拉威耶苏非主义,也传入了甘宁青伊斯兰教中,形成了甘肃东乡地区库布忍耶张门门宦。

张门库布忍耶门宦传教中心为东乡的大湾头,信众主要分布于东乡族自治县的大湾头、唐汪川、黑石山以及康乐县的上湾草滩等地,约两万余信众,多为东乡族穆斯林。张门库布忍耶自称创始于明代,但根据它的道统辈份推算,最早也不过康熙年间。它的创始人据传说是一位阿拉伯的谢赫,名叫穆乎引迪尼,也以圣裔自称,有霍加的称号。说他曾先后三次来我国内地传教:第一次来到两广传教,第二次到两湖传教,第三次从新疆来到河南、青海、甘肃传教,最后定居于东乡大湾头。大湾头都是张姓穆斯林,故从张姓,取名玉皇,字普吉。这次父子三人同来,不久一个儿子回国,另一个儿子叫艾海麦提·克比若·白合达吉,随同穆乎引迪尼入居东乡。他们受到当地穆斯林的欢迎和尊崇,请他担任大湾头清真寺的教长。自此便在当地穆斯林中传播库布忍耶苏非神秘主义,形成了张门门宦。这种传说中,所谓第一、二次到两广、两湖传教,都无可稽考,不足为信,而“从新疆来”的传说,很可能就是这支苏非主义的真正源出。

稍后,约17世纪末18世纪初,伊斯兰教世界视为“异端”的卡兰达里(Qalandariyah)苏非派,又由印度传入我国云南省的一些回族穆斯林地区。卡兰达里是一支“非遵法派”苏非神秘主义者,主张废弃教法教规,蔑视穆斯林社团准则;举动粗鄙,行为不规,目无事不为合法;吸烟服用药物,剃发刮脸不留须,披毛毯或仅着齐腰短衫,四方游荡。此派11世纪出现于呼罗珊地区,继而传到印度、叙利亚等地。16世纪以前,奥斯曼帝国内的几次暴动是此派所鼓动的。

据清初回族经学家、译着家马注在名着《清真指南》中,专立一卷《左道通晓》(第十卷),记述卡兰达里苏非派在云南穆斯林中传播情况。马注对卡兰达里译称“革兰袋”,谓清康熙末年,“有迤西来武定一人,姓沙名金,头戴道冠,身披百衲,腰系丝绦,足穿云履,先到西村,后来古柏。投教者,具鸡二只、酒二瓶、果品米面之类。外道往来,络绎不绝,男女混杂。昼则弹丝品竹,鱼鼓简板,畅饮林泉;夜则明灯传道,度气比脐。无论老妪、少妇、闺女、村姑,留宿寺中。夜间学道,淫秽之声,遍满道路。不从其教者,问其姓名生庚,用番字书于纸上,作法咒诅”。又说“武定、西村、古柏、阿河,回民所居。数年以来,因无住持,异端左道,往来其间,混入清真,传授内理,以男女混杂为接绪,比脐度气为功夫,淫乱酗酒,从者相继”,“左道沙金,非回非道,异服异音,教仿白莲,技攻妖术,与其同类,葛蔓瓜延,潜藏两迤。以药酒药烟为邪术之钓饵,诱良家子弟、闺阃妇女。中其毒者,行同禽兽,秽乱闺门”。在楚城又有马孝恭传播卡兰达里异端苏非神秘主义,“查得马孝恭亦楚城清真世家,名师之子侄,自陕西寻学回滇,不守本教祖训,学得一程妖法,同大理沙金、滨川外国、楚雄洛左美之樊比略、广通莒蒲山之金五、罗川龙竹科之金学旭、江边之王革兰袋、定远松屏街之杨茂勋、寻甸热水塘之铁兴宇、省城之铁万一等,将两迤回汉男妇被其妖术,从者不可胜记”。

从上述记载看,卡兰达里(革兰袋)在云南穆斯林中传播有数年之久,蔓延地区甚广。我国回族穆斯林向以“遵经守法”为传统,首重“舍勒尔提”教门。对偏离教规教法的卡兰达里自然视为“异端邪教”,不容存在和传播。因此,1784年(清康熙四十九年),马注以圣裔身份,领导云南穆斯林上书官府,请求官府对卡兰达里苏非神秘主义严加取缔和禁止。云南官府缉拿沙金,枷号两个月,重责四十板,驱逐出境,窝留附和人等一并重究,通饬全属严加取缔。并且,马注为杜绝“异端邪教”之复萌,强化“舍勒尔提”教门,拟定“教款十条”,由云南提刑按察司颁行全省,通令穆斯林遵守执行。自此之后,卡兰达里在云南全然消失,至今二百多年来不复有闻。

到18世纪中叶,谢赫马来迟和马明心,游学阿拉伯归来,在甘宁青穆斯林地区传播乃格什板迪耶苏非主义。谢赫马来迟传播乃格什板迪耶苏非主义低诵学派,以华寺虎夫耶着称。谢赫马明心传播乃格什板迪耶苏非主义高诵学派,以哲赫忍耶着称。此后不久,印度阿哈默德·冉巴尼乃格什板迪,经新疆也传入甘宁青穆斯林中,后来形成了几支苏非门宦,他们也是低诵学派。谢赫马来迟和谢赫马明心的传教,都吸引了广大的信众。不仅在甘宁青穆斯林地区得到十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传播到全国其他许多穆斯林地区,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教中最为强大的两个苏非门宦,使苏非派在回族伊斯兰教中的传播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

谢赫马来迟(1681-1766年),道号艾必力夫·图赫,甘肃河州(现临夏)八坊人。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八岁开始,从河湟一带闻名的大阿訇李太巴巴学习经学十年,受到李太巴巴的特殊培养教育,使他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十八岁即受聘担任清真寺的掌教,先后在青海民和及甘肃河州等地清真寺掌教三十年之久。1728年,由广州出国前往麦加朝觐,并广泛游历了也门、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开罗,求学于各地着名的学者,探求各派苏非学说。最后,从麦加谢赫穆罕默德·布吉尼·艾海麦提·阿格来和谢赫·茂俩·拉买核都为师,专门致力于乃格什板迪耶苏非派学说。数年后,谢赫·阿格来和谢赫·买合都米给他赠送了经典、苏夫、拜毯、帐幕,并授以依札孜(传教凭证),令其回国传教。于1734年仍由海道回国。谢赫马来迟朝觐和游学归来,一时轰动了他的家乡河湟一带的穆斯林,远近穆斯林前来探视拜谒,络绎不绝。各地穆斯林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许多清真寺争相延聘他开学掌教。他曾被邀远出陕西、河南、云南穆斯林地区去讲学,后来任临夏县莫尼沟清真寺掌教,继而在撒拉族聚居的循化县清真大寺任掌教,积极传播虎夫耶苏非主义。很快他的学派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河湟一带大批穆斯林纷纷皈依他的学派。他的信众也遍及甘宁青各穆斯林地区。特别是在青海撒拉族穆斯林地区,他的学派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同时,青海同仁贵德卡尔纲地区的部分藏族和汉族,在他的影响下,也皈依了伊斯兰教,至今坚守不替。这在我国回族伊斯兰教发展史上,还是罕见的情况。马来迟在河湟一带传教三十多年,追随他的教众达数十万之众,把虎夫耶苏非主义推向了一个兴盛时期。

这支虎夫耶苏非派,虽然它是受传自阿拉伯乃格什板迪耶苏非主义,在道统上与新疆白山宗乃格什板迪耶苏非派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都属于乃格什板迪耶苏非主义低诵学派,仍然存在阿帕克霍加白山宗的显着影响。马来迟的父亲马家俊,曾是阿帕克霍加的热诚的崇拜者。传说马来迟的师傅李太巴巴,是阿帕克霍加在河湟传教时所收授的大弟子,并被封授为海里法。谢赫马来迟自幼在家庭中就受热诚崇拜阿帕克霍加的父母的教育,及长又得到阿帕克霍加的海里法李太巴巴的精心培养和系统教育,长期从他们那里接受白山宗低诵学派的影响。后来出国游学,进一步探求乃格什板迪耶学说,获得深造,回国后便积极传播虎夫耶苏非主义。

谢赫马明心(1717-1781年)出生于甘肃武都县的一个穆斯林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亡,他和母亲依靠叔父度日。后因灾荒全家流落陇西县城、榆中县马坡,最后落居临夏大西关。叔父到当地某清真寺当寺师夫,后升任海推布。马明心十二岁时,就跟随叔父徒步前往麦加朝觐。行至也门某地遭遇风暴,其叔失踪,马明心孤身流落也门,为也门道堂谢赫穆罕默德·伊本·载尼(全名载尼·伊本·穆罕默德·阿布德·巴哈·米孜加吉)收容为徒,并受其特殊传授,学道十三年,奉命回国,于1761年回到家乡,积极传播乃格什板迪耶高诵学派学说,很快就获得广泛传播,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广大穆斯林皈依了他的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