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7575000000028

第28章 四川新族群(2)

口水秀应该是脱胎于“脱口秀”。脱口秀(US-Talk Show,Brit-Chat Show)是指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一般脱口秀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那档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通常这样的话题都是比较严肃的,但四川人却有这样的办法,把枯燥的变成好玩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因此,对于吃饭这项让人期待的工作,飞哥和兰妹以其三寸不烂之舌加以渲染,又是散打,又是美食故事,说得你是口水直滴,恨不得马上就飞过去,大吃一顿。四川人本来是又好吃又好耍,而能够把好吃跟好耍巧妙结合的人,怎么不会受到四川人的追捧呢?

其实,像这个用方言介绍美食的节目,迟早都要出现。四川人虽然有着开放的意识,但骨子里还是会觉得自家的东西最好,虽然他们也学粤语,也将洋文,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四川方言听起来最巴适。因此,报新闻最好用方言、听歌要听川普,就连找吃的也要是四川话介绍的。所以说,飞哥兰妹的横空出世,纯属是机缘巧合,也顺便成全了两个好吃嘴。这是四川人的口福,更是外地人的口福。你说他(她)俗也好,说他(她)油爆也好,他们就是拥有那么多的听众。

4.职业耍家

前几年,因为网络游戏的风行,催生了一批职业游戏玩家。而在成都这个以休闲文化为主的城市里,职业耍家的出现也就是很平常之事。

四川人好耍已是众所周知,但要耍好、耍舒坦就需要更深一个层次。现在经常叫不好耍的人太多太多,到了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他可以说是乱石荒林,自然景观他会认为是泥巴坨坨,跋山涉水他称为自讨苦吃,花钱买罪受。一句话说穿了,没有具备耍家的心情和素质,看啥啥都不顺眼,凡事都不遂心,再有情趣的旅程于他都是一种痛苦。

因此,旅游行业的繁荣造就了一些耍家。所谓“耍家”:不是玩家,玩家专注一事,耍家广收博采;耍家不是悠客,耍家很忙,忙着玩耍;耍家年轻(至少心理年龄小)、会玩、爱玩、不富贵也不穷困;耍家在玩耍中挣钱,又挣钱玩耍;耍家不嬉皮,耍家很快乐。

“耍家”的确是一门具有诱惑的职业,表面上看,这应该是一门能满足多数人饭来张口,又不用出苦力的理想行当。但事实上,真正的“职业耍家”却并不多见。那么,在成都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荣获耍家称号也是个问题。于是综合了一些资料,对于耍家倒多少有了些概念。首先,耍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能吃、能走、能睡,能耍、会耍、善耍。比如能吃,那就是不论好坏都能吃,吃了还要说出点道道来,尤其是地方风味食品,要能够从理论上去总结、探讨其文化源流,因为吃实际上是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地方的旅游发展,就是依托的传统风味名吃来吸引游人。至于能走,那是先决条件,跋山涉水,舟车劳累都要成为乐趣,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不可分割的,好山好水也是脚踏出来的。切不可坐视画屏,立看青山。而能睡更是旅途养精蓄锐的保障,要能够在任何条件下都安然入睡,才有良好的体能和心态去观山赏水,觅胜览古。

可见,耍家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而能被评上耍家之殊荣的,也就非成都人莫属了。先说成都人的嘴,这是十分挑剔的,舌头的味感十分敏感,什么地方的食品只要一进他们的嘴就可以给你评价出一通道理来。成都人会吃是公认的。成都人更会耍,什么季节耍什么地方这是有讲究的。成都人一年四季都不空,春天要踏青、观桃花,夏天要上山避暑,秋风去看红叶,冬天看雪景,连最没有耍头的三伏天和隆冬他们也要去耍农家乐,为的是吃一吃老腊肉和农家菜。总之,成都人一有借口就耍,没有借口也要耍,每一个周末要小耍,黄金周就要大耍,平常不过节也要弄个生日派对或同学会出来借机耍一耍。所以说成都是个十分休闲的城市,是因为耍家太多。

成都不愧是一个耍家的天堂——一代又一代本土耍家在这里成长,一批又一批外地耍家在这里集合。

5.职业写手

市场经济催生出不少新行当。继职业指路人、职业保姆等新行当后,“职业写手”近来频频走俏,并且从隐蔽走向公开化。一些冠名为“博文”、“文华”等的文化经纪公司,不仅承揽会议材料,而且还为他人提供撰写工作总结、领导讲话、职称论文等业务。这些本该由本人自己完成的“作业”,随着市场的运作,已变成可以花钱购买了。

某日下午,一场细雨将成都文庙街冲刷得十分秀丽。路上,一名披着雨衣的男子脚步匆匆。此人30岁上下,姓王。在耗费了两天一夜的精力后,他为别人撰写的4000字的职称论文终于完成,“公司”按讲好的价格付给他每千字70元报酬。王先生介绍说,他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为别人抄抄写写。起先,别人用他时也就是吃顿饭了事,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加盟了一家文化经纪公司,专门干起了为他人做“嫁衣”的行当。如今,他在这一行当已有3年“工龄”。据了解,像王先生这样的“文稿先生”在成都已有不少,其中大部分为“业余职业写手”。

家住成都市凉水井街的马先生,其专职工作为教师。上星期三,他妻子所在的广告公司委托他写一篇1000元报酬的论文。马先生说,在平时他也接到过一些写“工作报告”之类的差事。他称:“写这种文章不用费太多脑筋,没什么难度,写多了,就有了套路,基本上是‘循环——克隆’。”

一家位于盐道街的某文化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聘用的“写手”,一般都具有高等学历,且都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大多是业余兼职。其中不乏网上卖稿者,酬金约为每千字80元~150元不等,自开展此项业务后,该公司每月都有十几单这样的业务。

科技的发展,使很多称呼都时尚起来。我们惯常说的“作家”,摇身变成了“写手”。无疑,今天的“写手”比“作家”平民化得多,有着更多妙笔生花的机会:短信写手、网络写手、游戏写手“忽如一夜春风来”,突然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里,并构筑起他们五光十色的职场生涯。即使是传统的特约撰稿人、内刊撰稿人,也增加了不少“另类”的元素。

写手的共同点就是:触摸文字。可以说,所有写手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寂寞——在成为写手前,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寂寞感,并因此作为契机而下意识地接触文字。

业余写手,写作的动机往往只是处于喜欢——因为喜欢文字而写文字。业余写手的最大共通点,就是喜欢在文字中堆积自己的情感、想象、思考,宣泄等等;业余写手的文字因为跟稿酬无关,不需要因为迎合读者群体的需要而“需要那样地写”。

而职业写手跟业余写手的不同,就在于他文字是一种文化市场商品,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作者写做的动机也不能再是单纯地“因为我想写而写,我想这样写就这样写”,职业写手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货方(读者群体)的需求味口而决定作品的供货品味。

这一颇具利益色彩的供需市场链,决定了职业写手的文字,跟业余写手的文字在质的方面有一个不同:业余写手的文字,通常写的是给自己看的文字,在业余写手的文字里,总免不了自己多少的影子和思维存在,换句话说,看业余写手的文字,是可以通过其文字透析作者的人生,人品,人性等;而职业写手的文字,因为是出于客户需要而需要那样地写,文字里面出现的思想性、思维性的东东,也不再代表着自己的而是为迎合市场需求而跟作品配套的文学商品。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云集的地方,而且奇怪的是,在成都蛰居的文人,在其当时所处的情景欧比较落魄,比如杜甫当年在成都,住的仅是一间茅草篷篷。过去,这些文人或许还能安守着三五平米的小空间搞创作,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文人也坐不住了,文人被光怪陆离的生活搞得不能自持,被金钱弄得不知所措,于是在少有出路的时候,有的人就走上可职业写手的致富生涯。

6.四川娱记

娱记其实是娱乐记者的简称。该称呼从2000年开始流行,以报道娱乐业新闻、花边、专访或隐私为主,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东奔西走,报道手法可纪实可八卦可炒作,灵活多样。

谈到娱记,我们不得不对与之相关的“狗仔队”做一点解释。“狗仔队”的原本是香港媒体对娱记的戏称。他们常常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抱着“种种非常规目的”来报道大腕名人的“绯闻逸事”。“娱记”由于其报道内容、报道对象的特殊性,常常被冠以“狗仔队”之称,久而久之,两者混为一谈。

艺人和娱记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艺人靠娱记的吹捧而红,娱记靠艺人的新闻而吃饭,没有娱记的生花妙笔,艺人红得不踏实,不透亮,没有艺人的八卦、花边、绯闻,娱记的锅就做不出好饭。因此娱记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搜寻艺人光彩照人的表面下那些不为人知的东西,以满足受众好奇的猎奇心理。

四川的娱乐行业应该是相当发达的,虽然四川并不是明星云集的地方,但四川人对明星的追捧,四川娱记对大腕的热情是丝毫不逊于其他地区的娱乐媒体。横看全国,像四川媒体这般火爆的,可能只有北京、广州两地。光看这几年“超女”在成都的火热劲头,就知道在成都设立唱区是绝对明智的举动,而那些明星也纷纷乐意在四川开演唱会,也说明了,四川的确是一块明星们的福地。

另外,四川人喜欢看报,也繁荣了四川的报业市场,使四川的娱记们有了奔头。四川人看报,那当然不是《人民日报》《文汇报》,而是一些类似晚报的休闲报纸,但四川恰恰晚报不风行,因为日报实际上已经成了晚报这样的东西了。在成都,大家都看《成都商报》或《华西都市报》,这两种报纸的销量极大,近乎于人手一份,家家必备。这种报纸除除了内容丰富外,例如社会、娱乐、股票、广告以外,主要是骇人的新闻,如凶杀等内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20座大型城市15-64岁居民每日接触媒体状况”的调查中却发现:1999年和2000年两年平均来看,报纸阅读率最高的两个城市是南京(83.6%)、成都(82.35%)。同时,成都是所调查的20个城市中受众读报花费时间最长的城市。四川的报业竞争激烈,炒作之风盛行,多半是因为四川人太需要茶余饭后的“作料”。

“娱记”在四川绝对是一门欣欣向荣的职业。但娱记的生活也是一半欢喜一般忧。据一个在成都工作的资深娱记说:“我以前是在成都一个区级电视台做社会新闻的,在那里一成不变的生活和工作了4年后,我就决定做一些改变,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来到现在的公司里做娱乐新闻。我现正处在一个非常困惑的状态。从一个社会新闻记者到一个娱乐记者我经历了一段阵痛,甚至现在还感到很不适应。刚开始我还是按照新闻的要求来判断一条娱乐报道的新闻价值,但是经过了两个月后,我已经彻底变了。我每天最多做四五条新闻,一睁开眼睛就不停地奔波,而且这些东西基本不经过大脑,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一天采访了什么。”

的确,在旁人看来,娱记们每天报道的是吃喝玩乐的东西,经常与那些明星大腕们面对面,他们的生活应该特别有意思吧。其实,在大部分娱记心目中,“当娱乐变成了工作,就没有真正的娱乐了”。在现阶段,虚假新闻和追求花边隐私,是导致娱乐记者经常面临不受尊敬的尴尬处境的主要原因。每当报刊媒体上的爆炸性的娱乐新闻频频出现,可是细究起来,10条里倒有9条是假的,连道听途说都不是,道听途说也还有点根据吧。看起来,如今的娱记真有点像菜市场里卖白菜的,不管白菜是好是坏,先大声吆喝着,聚拢点人气再说。

虽然王菲早就说过不必把娱乐新闻当真,不过是茶余饭后娱乐一下而已。但是,对于那些并不想靠炒作来赚取眼球和点击率的人来说,假新闻的杀伤力还是挺大的。

四川某资深娱记说:“如果大家都像港台媒体的一些做法一样,绯闻和花边就是娱乐新闻,那么必然会要求记者去采写,而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就会有人去制造出来。当你觉得这有很大的需求,就会逼着记者去做这样的东西。港台有一些这样的不良倾向。内地媒体放开之后,其他领域可能觉得不适合做,而娱乐就觉得好像是全世界都是这种做法,可以这样做。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

所以,当一个娱记并不是容易的事,要当一个好的娱记,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假作真时真亦假,娱记们的好处还是被淹没了。这是一个辩证题,不是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在此,我们只能希望四川的娱记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