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的聪明,与四川源远流长的文化有关。这种文化的特点是敦厚,温和,绵长。从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辞赋开始,唐李杜,宋三苏,明杨慎,到近代的郭老、巴老、艾老等,表现的是深厚的文学内功,绝少张扬张狂,既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气度,也少“凄凄、惨惨、戚戚”的缠绵极致。因此,四川人的精明更多体现为含藏不露。
《孟子·尽心下》中记载:盆成括刚在齐国做了官,孟子就断言他的死期到了。没多久盆成括果然被杀掉了。孟子的学生惊问其故,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不知道谦恭,处处锋芒毕露。这样,小聪明也足以伤害他自身了。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真正的聪明可以世人伸展自如,也只有真正的聪明才是人生的依凭。
同时,以不聪明的人对付聪明的人,以愚人困惑智人。可谓为人处事的绝妙手段。
诸葛亮不是四川人,但他却同四川永远连在一起。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并传之千古,蜀文化因此受益。诸葛是智慧的化身,颇能代表四川的聪明智慧。这个智慧是谋略,是思维的机智、敏捷和策略。它不是靠杀伐,靠铁血政策,靠武力,也不是靠旁门左道的小机巧小智慧。总之,既不刚,也不柔,谈不上俯视一切的雄风霸气,亦不是井底之蛙的小家子气。这种大文化的精髓是:上乘中庸。
因此四川人的智慧,不多表现在安邦治国的大略,也不体现在锱铢必较的小处。不像上海人,上海人总是习惯于斤斤计较一些琐碎的小事。举个卖菜的例子。在上海,精明的主妇们总是会把菜贩的价钱压得很低,然后凶巴巴地对菜贩说:“给我称准点,我懂称的(其实,她们也未必清楚),我还有弹簧秤。”买完了,她们当然不会忘记再抓一把菜才走。更绝的是,有的上海主妇在和商贩压低价钱后,发现边上又来了顾客,她们会马上扮起笑脸,热情地望着后来者说:“大姐,这个菜很不错的,价钱也便宜(当然是原价),你也买点吧。”当后来者离开后,她会面不改色,凛然对小贩说:“你看,我帮你卖了一个好价钱,你卖给我应该更便宜点。”这便是精明的上海人,这恐怕也是“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的原因吧。
四川人则不同。他们的精明多表现在文化的层面上。聪明的四川人知道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金子一定闪光。聪明的四川人懂得用欣赏而非嫉妒来对待同伴,还知道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不断更换自己才魅力无穷。所以四川人喜欢接受新事物,并不断创造着新事物。比如就说打牌吧,四川人觉得光变化游戏规则还不过瘾。四川一六旬老者经悉心研究,发明了一种“英语麻将”,牌面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有玩者称,又好玩又可以学英语,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四川人的精明可见一斑。
四川人的精明也充分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机灵和圆滑。比如一群人正在吃饭,另一个还没吃饭的人突然闯了进来。照情理,大家自然要问他:“你吃了没有?”此时,这个人若死要面子答:“吃了。”那么就只好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而自己只有在一边干咽口水;但他若答“没吃”,则又有蹭饭之嫌,该怎样回答才能既保全面子,同时又落得实惠呢?让四川人来告诉你吧——先要学会婉转谢绝邀请,并诚恳地对邀请你入席的人说:“你们吃,别管我。”这样一来,你既没有透露自己还没吃饭的事实,而大家则更非得请你来一起吃饭不可。这个时候,你再坐下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川人的聪明还体现在平常的生活中。四川人懂得享受生活,所以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不会太严肃,有时装点疯卖点傻,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小李经常被妻子的唠叨弄得很烦,为了让耳根子清净,只好能躲就躲,能藏就藏。
有一次,小李请以为朋友上餐馆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小李趁朋友没注意的时候低下头伸手由鞋子里拿出一张钞票来,一抬头,没想到正看到朋友惊讶的眼光。其实朋友也知道他这个“怕老婆”的毛病,心照不宣,微笑着看他怎么解释。
只见小李轻咳了一声,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个东西过去一直有事没事地压迫我,所以,我也要它尝尝被压迫的滋味不好受。”
因此,绝没有人说四川人朴质憝厚老实的,只有说狡猾或聪明还算合符实际。好在,由于四川文化的影响和潜移默化,成都的聪明,不那么功利,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实用主义,多少有些人情味,随意性,并带有一种难得的可爱的超脱感。
7.性格爽快的四川人
四川人天性中有率真爽直的一面(尽管他们也要面子、爱虚荣、讲排场),因此特别讨厌装模作样。一个人,如果在四川人面前装模作样,而这个四川人对他恰恰又是知根知底的,就会毫不客气地说:“哟,鸡脚神戴眼镜,装啥子洋盘(样子)嘛!”鸡脚神不知是什么神,但其所司不过鸡脚,想来也级别不高。这样也来摆谱,当然也就可笑。
著名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说:“吃是一种民族文化,吃反映的是民族性格。”比如说吃辣,尽管南方很多省的人都吃辣椒,然而四川人可谓“吃辣之王”,嗜辣的程度也胜于他省之人。四川人吃什么都要放辣椒。炒菜里要放辣椒,凉菜里少不了拌辣椒,甚至汤里都要放辣椒。四川人吃辣方式多样,有单用辣椒的吃法,更多的是辣椒与花椒并用的麻辣味。整个川菜中,有辣椒味的至少占了80%上。四川人也因此常说:“辣不辣,家乡人”,意思是说,吃辣才像四川人,不吃辣就不像四川人。
吃辣反映了四川人的文化,吃辣体现的是四川人的一种性格。因此,四川人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直爽泼辣。四川人的直爽主要表现为没有城府,四川人虽然不像山东人、东北人那样讲究拍胸脯的豪爽,但向来快言快语,有话就说,从不隐藏于心甚至也不做小人似的下冷手、开黑枪、下套设防、阴倒整之类的事。他们总是明刀明枪说了就是,大不了甩一句:格老子,龟儿子,你有种我们就来个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他们喜欢尽情开怀袒露心思。所以,有人说,四川人虽然有点“假打”,但绝少成为害群之马。
四川人的吃辣还造就了四川人的麻利。四川人说话速度快,犹如油爆豆子一般。四川人性子慢,可以用一下午的时光来跟朋友泡在茶馆和酒肆中不问世事,摆起龙门阵来天南地北,只是不误事,到了该做事情时候又是风风火火,绝不拖沓。所以广东老板喜欢招四川来的打工仔,因为“做事快,钱也来得快”。所以四川人都是很能干,特别是四川妹子,不像江浙女人那样温柔,东北女人那样热情,她们泼辣、直爽、能干,被叫做是“辣妹子”。
但是,四川人的这种利索不是蛮干,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诸葛亮是四川人的典范,其做事不仅果断,而且多谋。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就有很多描述。西蜀的街亭被司马懿夺走后,司马懿又率大军50万去夺取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当时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这等于一座空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也不能战,守也守不住,又不能逃跑。在这千钧一发的困境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隐匿兵马,城门大开,只令少数几个老兵装作平民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登上城楼,面对城外而坐,弹琴、饮酒,怡然自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正是这场“空城计”,使司马懿仓皇逃走,诸葛亮扭转了战局,由败转胜。
诸葛亮设计的“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的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险,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爽快、利索,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成熟人生应有的表现。这也是四川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8.宽容开放的四川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四川人的“盆地意识”太重,有自我封闭和某种自傲排外的倾向。随着现代交通的日益便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员交流日益频繁,整个四川人的观念也在变化,心态变得日益宽容开放。
宽容的性格与宽容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四川是中国最完整的盆地,躺在中国西南腹地崇山峻岭的怀抱中,是个典型的全封闭型地区,“因为各个地形上的自然区域,都可以单独的成为一个单位,如果没有交通线把它联系起来,是很容易闭关自守而独树一帜的”。地理的内向和封闭与文化的外向和开放,简直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却又是一个客观的真实。“巴蜀文化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巴蜀地区的各族先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封闭型的地理条件进行顽强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可以视为巴蜀本地的先民以开放的姿态不断迎接与融合外来人群与外来文化并取得成就的历史”。
四川人接受外来事物时总显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他们无论从性格、从态度,甚至从口味、品位上都能以最快速度接受新鲜事物,这也因着这种宽容的天性。从理论上说,从实际上看,只要是新鲜的东西,无论什么,一开始在四川都会有市场,从酸菜鱼到辣子鸡、从小龙虾到烤肉,无论何种口味的菜馆,在四川都会红火一时。不过因为四川人好新鲜的性格,要支撑下去就得不断拿出新鲜手段来,以满足四川人。
虽然有外来人抱怨四川人有排外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四川人的包容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四川自古就是一个移民大省,容纳四海可以被认为是其传统之一。今天四川人的祖先多数都是外地人,汉族的祖先就更不用说了。古老的巴族有不少是从长江中游迁入的,蜀族中的鱼凫氏是从长江中游迁入的杜宇氏的一支是从今云南北部迁入并与川西土著结合的,开明氏是从荆楚地区迁入的。从已有的记载来看,他们的迁入与融合,没有受到任何抗拒或抵制。《史记·项羽本纪》就说“秦之迁民皆居蜀”,可见移民之多,《华阳国志·蜀志》所说的“秦民万家”应该不是吹嘘出来的数据了。
四川虽然僻处西南一隅,山重水隔,却具有大山的胸怀,热情地迎来了一群群贤才俊杰。历史上曾经入蜀的人,既有落魄逃难的皇帝、有雄心勃勃或倒霉的政治家,又有穷困潦倒或意气风发的文人侠客,人马众多,络绎不绝,穿行在蜀道上,历经若干世纪的风雨,其意象竟鲜活如初。唐朝的两个皇帝都来过,安史之乱时的唐玄宗和黄巢起义时的唐僖宗,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也来过,这里成了他们的避难所,成了他们喘气和积蓄力量的宝地。政治家喜欢来这里,至于文人侠客,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是唐宋时期,大批当时最有名的骚人墨客云集蜀中,可说是群星会聚。总之,四川这块地方为各种各样的人提供了接近它的理由和方式,温润了无数受伤的心灵,滋养了无数饥渴的灵魂,使他们来了就不想离开。
此外,这些纷涌进川的人,无论是政客还是雅士,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其中当首推李冰,李冰并不是四川人,但是他修建的都江堰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另一位我们不能不提起的是文翁,他也不是四川人,却和另一个四川人共同开辟了蜀学繁荣的道路。诸葛亮不是四川人,但他的雄才大略和足智多谋却在川人心目中代代相传。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一生漂泊,转徙流离,却将他生活最安定、诗情最勃发的时期留在了四川。当然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他们为什么能在四川获得成功,为什么在四川受到特别的礼遇,这与四川人包容、开放和“君子成人之美”的文化品性是分不开的。
巴蜀文化的海纳百川,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外地人口的大量迁入。古代的事情不好去考证,单说现在,只要你有本事,靠自己的能力干出了成绩,管你是不是四川人,大家都会接受和尊重你。事实也就是这样,目前在四川的大多数有实力有名望的民营企业家,都不是四川土生土长的人。但四川人一样的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骄傲,其实,就是四川人这个观念,也不是“持有四川户口的人”的专属了。四川人的这种不自以为优越的宽容,使四川越来越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城市,无论南来北往,人们到了四川,就能有一种归属感。这里,也许不适合大富大贵,也许不适合成就更高远的野心,但的确是一个适于生活的地方。而一旦你决定生活下去,在这个城市里,不用几年,从前的风花雪月,林林总总,都会化入四川的山水城垣中。尽管在口音上和外形上,你是东北人、江苏人、广东人,但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被四川的生活浸润了。东北来的人不再会抱怨这里的梅雨季节让人喘不过气的闷热,广东人也不会再嫌里的菜口味粗重,江苏人更不会腹诽这里的女孩子过过率真。总之就是从各方面都习惯了,习惯着习惯着,生活在习惯中继续下去。
四川人是宽容的,他们用海纳百川的气魄,欢迎着八方来客。四川人也是开放的。一方面,川人勇于出川,往往能做出大事业,另一方面,川人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善于调和。四川虽然是一个地理的腹地,却也是一个文化的福地。四川是大后方,四川人勇于担负重任走到前沿,富有牺牲精神……
由此可见,四川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保守、排外,四川人不仅具有包容开放的历史传统,而且在未来,还会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